林震揪著白木天的衣領。赤道上終年炎熱,白木天只穿了一件單薄的T恤,在林震強力拉扯下,白木天的衣領幾乎要被撕破!
“林師兄何必這么激動?”吳穹冷笑道,“這世上各人都有各人的信仰。林師兄相信‘人性本惡’是林師兄自己的事,何必非要強求白師兄跟著你改去他對‘人性本善’的執念?”
林震咬緊牙關,他顫抖的手指慢慢松開白木天的衣領。太輕敵了,林震從來沒有想過吳穹的本事遠比吳穹寫在臉上的癡傻強得多。林震的目的還沒有達到,他反而一夜之間就失去南太平洋上一個無比重要的基地。
事到如今,林震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阿天,既然你不信我,那你把我交給國際聯防吧?!?
白木天心尖又是一顫,他知道事情遠遠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這么簡單,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還剩多少時間可以拯救林震。為今之計只有讓林震將行者組織的所有計劃和盤托出,如果他們的計劃真的無關痛癢,聯合國也不會刻意為難林震。
“林震?!卑啄咎旆诺妥藨B,最后一次懇求林震:“行者組織到底要做什么?你們的計劃是什么?十萬名婦女又是怎么回事?”
熾熱的艷陽下,海天一色。林震感受到天地空靈,卻很難再找到一處容身之所。
林震平復下心情,開口道:“2013年,荷蘭第一次提出,用十年時間籌備登陸火星計劃。十年過去,2023年,美國又一次提出這個計劃,時間被延期十年。十年復十年,直到二十年前人類才登陸火星,而且時至今日僅此一次。
“我們是碳基生物,離開碳源我們活不過七天。想要送宇航員從地球到火星,來回的路上需要足夠多的食物、水、還有氧氣。水可以循環利用,氧氣可以通過電離水得到。
“水被電離后生成氧氣和氫氣,氧氣進到太空艙給人呼吸,氫氣與人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反應得到水和甲烷。水可以重復利用,甲烷被排除太空艙進入太空。”
林震蹲下身,用手指在松軟的沙灘上書寫兩個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①.2H?O → 2H?↑+2O?↑
②.CO?+4H?→ 2H?O + CH4↑
(反應①:水被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反應②: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成水和甲烷。)
“這兩個鏈式反應同時解決了水和氧氣的來源,可是這兩個反應再完美也解決不了碳的來源問題。碳源必須以食物的形式從地球源源不斷送上天,這樣才能保證宇航員不會被餓死。”
“各國從四十年前啟動‘天梯’計劃,十二個國際空間站由近到遠被建在地球與火星的軌道之間。這十二個空間站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梅花樁’,宇航員就像跳躍梅花樁一樣將每一個空間站作為跳板,跳到下一個空間站,好不容易才往返火星一次?!保幼?)
林震苦笑道:“為了探索火星,各國總花費超過500億美元。最后人類得到了什么?除了在史冊里記上一筆,宇航員在火星上放了五面鏡子,還有少量標本被帶回地球。其余的事情機器人也能做,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白木天聽不下去了,他打斷林震的話說:“雖然人類只去過火星一次,但是總比一次也沒去過好。用阿姆斯特朗1969年登月時說過的一句話來形容: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譯: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
加注*:2019年7月31日,SpaceX公司(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合作,預計用五艘星艦(StarShip)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計劃。
星艦有三種不同的配置,一種是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載人版本;一種是將物資或衛星送入太空的貨物版本;還有一種是只攜帶燃料的油輪版本。
三個版本的五艘星艦一起進入同一個軌道,油輪版本的星艦持續不斷給載人版本星艦輸送燃料,貨物版本的星艦給載人版本的星艦提供食物等生活補給。如此一來,五艘星艦就能攜帶宇航員往返火星和地球了。
同時NASA還要增加星際旅途驛站,以減少兩星球間往返的難度。本文中作者給驛站取名“梅花樁”。
本書寫與2019年8月。雖然作者寫文時SpaceX與NASA已經就如何登陸火星給出詳細的10年計劃,但作者并沒有采用這兩家公司的預案,而是自己設想了一個天梯計劃。
從可行性角度看,SpaceX與NASA的星艦計劃可行性更高,作者的想法目前只能停留在文學層面。
××××××
值得一提的是,SpaceX公司只想用星艦攜帶宇航員來一次單純的星際旅行,可是NASA卻希望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永久的人類庇護所。SpaceX公司只想往火星上送100個人類,NASA卻想輸送100萬移民到火星。
是旅行好還是移民好,小伙伴們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