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國學常識
  • 曹伯韓
  • 668字
  • 2019-07-03 18:23:35

語言和文字的分離

漢字讀音,固然跟著語言變遷,但有些字音,語言里面并沒有變,而文字變了,即如上文所說“之”字、“夫”字,古音和“的”字、“吧”字相近,可見口語中的“的”“吧”原是“之”“夫”古音的遺留,只因為文字上把“之”“夫”讀變了音,所以另用“的”“吧”兩字來代替。我們為什么知道古音“之”“夫”和今音“的”“吧”相近呢?因為據專門研究古音的錢大昕推定,古時候沒有“知徹澄非敷奉微等紐”(ㄓㄔㄕㄈ ㄝ[zh ch sh f v]等聲母),凡輕唇音讀如重唇音(文讀如門,望讀如茫,封讀如邦,馮讀如憑,拂讀如弼,無讀如模,扶服讀如匍匐),舌葉音讀如舌尖音(直讀如特,沈讀如潭,陳讀如田)。大約到中古時期,輕唇音與舌葉音產生,有一部分重唇音與舌尖音的字在口語上變了輕唇音與舌葉音,另有一部分還沒有變,如“之”“夫”之類。但在古音沒有大變的時候有人創造反切的法子,拿兩個字拼合來注第三字的音。反切的上一字代表聲母,假如后來反切第一字的語音變了,所注的字音即使在口語上沒有變,在文字上也會跟著變,因為士大夫對于書本上的注音是非常尊重的,這樣就造成了語音和字音的歧異。久而久之,文字的讀音和語音隔離,人們便不知道口語中的“的”“吧”等音就是“之”“夫”等字的口頭讀法了?,F在我們讀“鳥”字,口語音是ㄉㄧㄠ(diɑo),文字音是ㄋㄧㄠ(niɑo),也是字音變了,語音沒有變,虧了有實物作證,人們還能知道它們的聯系。至于虛字,在語文分離以后,便不容易找到聯系了。語言和文字分家,是我國古書不易讀的最大原因,不但因此古書難讀,便是現代文言文也不是一般民眾在短時期內所能學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 富锦市| 佛冈县| 鹤岗市| 乌兰浩特市| 临高县| 孝昌县| 社旗县| 卢龙县| 万源市| 六盘水市| 和政县| 盖州市| 萨迦县| 中阳县| 香格里拉县| 高碑店市| 乐山市| 上栗县| 泸西县| 阳信县| 栾川县| 开封市| 邢台市| 高要市| 化德县| 文登市| 边坝县| 台中县| 金秀| 怀宁县| 雷山县| 阿荣旗| 安泽县| 莱州市| 玉屏| 孟津县| 焦作市| 三亚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