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做大做強咸陽蘋果產業的探索與思考

國家統計局咸陽調查隊

咸陽地區蘋果生產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世界上完全符合蘋果生產七項指標的區域之一,資源稟賦優勢明顯。近年來,蘋果產業已成為咸陽市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做大做強咸陽蘋果產業,提高果樹育苗、種植管理、儲運、銷售等專業化分工水平,提高蘋果深加工能力,提高蘋果產業化程度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提高農民收入仍有潛力可挖,但由于一些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咸陽蘋果產業化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國家統計局咸陽調查隊針對七個果業種植基地縣(禮泉、乾縣、彬縣、長武、旬邑、淳化、永壽)70戶果農開展了實地調研,發現和研究咸陽蘋果產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做大、做強咸陽蘋果產業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期對咸陽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咸陽蘋果產業地位舉足輕重

咸陽地區是世界上完全符合蘋果生產七項指標的區域之一,全市蘋果優果率達80%以上。蘋果生產區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富含鉀、鈣、鎂、磷、硒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所產蘋果的果實硬度、果形指數、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果糖等均屬上等。被農業部列為優質蘋果產業帶,獲中國質檢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歐瑞金國際地理標志產品。咸陽蘋果不僅暢銷國內各大城市以及香港地區,而且遠銷泰國、俄羅斯、孟加拉、阿聯酋等十多個國家,特別是優質高價蘋果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綠琪牌、旬寶牌、淳華牌、彬州牌等品牌先后榮獲160多個獎項,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一)咸陽蘋果產業總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2000年以來,咸陽蘋果種植面積以年均增加14.3萬畝的速度快速發展,到2012年,蘋果果園面積達318.9萬畝,在全省11個市區中占據首位。2012年咸陽蘋果產量達454.9萬噸,占全省總量的47.13%(2012年陜西省蘋果總產量為965.09萬噸),在全省11個市區中以絕對優勢占據首位。

圖1 2011年陜西省果園面積分布圖 圖22011年陜西省蘋果產量分布圖

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蘋果產量為3599萬噸,當年咸陽蘋果總產量為440.1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2.2%,位居全國前列。

(二)蘋果產業在我市農業產業結構中居支柱性地位

2012年,咸陽全市園林水果種植面積411.6萬畝,其中蘋果果園面積達318.9萬畝,占果園總面積的77.5%,占農業耕地面積的59.2%。蘋果產量達454.9萬噸,占水果總產量的83.3%,蘋果產值達148.4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43.0%,在糧食、蔬菜等主要農作物中所占比重最高。可見,蘋果產業在咸陽農業產業中占據著絕對優勢的支柱性地位。

圖3 2012年咸陽主要農作物占農業總產值比重

(三)蘋果產業是吸納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蘋果種植屬勞動密集型產業,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均需要大量人工,發展蘋果產業可以有效吸納農村留守勞動力,為其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我們所調查的70戶樣本共有從業人員235人,其中從事蘋果種植的144人,占61.3%,從這一比例來看,蘋果種植吸納了當地超過六成以上的勞動力,蘋果產業已成為吸納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最重要途徑。

二、咸陽蘋果產業投入產出效益明顯

(一)投入高產值大

蘋果生產在投入方面總體包括農資投入和人工投入兩部分,其中農資投入主要包括肥料、農藥、灌溉、果袋等方面,人工投入主要包括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果園農事活動。

從投入看,農資占八成,人工近兩成。以北部(旱地)為例,根據對彬縣香廟鎮奇埠村的調查,果園投入中農資占82.0%,人工占18.0%。與北部(旱地)相比,南部(水地)由于灌溉成本的存在,每畝投入高出756元,總投入中農資占82.8%,人工占17.2%。

表1 2012年咸陽蘋果畝均投入產出表

從產出看,畝產產量高,產值收益好。2012年,南部(水地)產量約在7000斤/畝左右,北部(旱地)每畝也超過5000斤。從產值看,由于南北氣候、土壤等因素差異,南部(旱地)果質優于北部(水地),同一品種,價格也較高,平均相差0.3元,價格優勢的存在,縮小了產值差異,兩地產值相差不大,南部每畝產值超過9000元,北部略低。從純收入看,南部地區每畝在3700元左右,北部地區略低,但也在3000元以上。

(二)種植效益明顯

1.蘋果種植,利潤過半

從每畝蘋果園投入和產值比看,水、旱地投入和產值比分別為1∶1.64和1∶1.59,即,按照2012年的價格計算,果園1元錢的投入可以帶來1.6元左右的產值。剔除成本,水、旱地投入與果農純收入的比值分別為1∶0.64和1∶0.59,可見蘋果種植利潤過半。

2.與種糧相比,經濟效益更好

從經濟效益角度看,一方面,單位耕地面積收入,蘋果種植遠大于糧食,若按種糧收益估算,北部(旱地)每畝收益在1000元左右(一年一熟),南部(水地)每畝收益在2000元左右(一年兩熟)。另一方面,據調查的70戶果農擁有耕地面積推算,人均尚不到2畝,人多地少的現實,加之適宜蘋果種植的優越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蘋果種植效益要優于糧食。

3.蘋果產業是農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據70戶果農典型調查計算,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9000元,其中,蘋果種植收益為45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左右,外出務工收入約3800元,占40%左右,但外出務工人員以中青年為主,盡管收入相對不錯,但在外消費也相對較高,其為家庭積累財富的能力遠不如蘋果種植的收益。

4.蘋果產業具有良好社會效益

從社會效益角度看,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大部分農村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不再從事農業生產,留守農村的絕大多數人員,往往是體能較差,文化不高、且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員和婦女,而農業生產,尤其是蘋果等經濟作物的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好需要大量吃苦耐勞、種植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蘋果產業的發展,正好吸收了大量這類農村留守人員,為這部分人員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增加他們收入的同時也穩定了農村社會秩序。

三、咸陽蘋果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果農市場議價能力缺乏

蘋果產業成熟的標志和競爭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提高蘋果產業的集群化和果農市場議價能力,集群化和組織化是果農提高市場議價能力的基礎,但是我市蘋果產業基本處于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很低的狀態,果農基本沒有市場議價能力,因此飽受市場價格波動的摧殘打壓,收益極不穩定。

下游收購價格波動是果農市場議價能力低下的具體表現。蘋果收購價格的波動已是蘋果產業發展最大、最敏感問題。按照2012年果園每畝投入和產量計算,蘋果價格每變動0.10元,對水、旱地果園純收入影響程度分別達到700元和530元,影響果農人均純收入達到10%左右,可見價格變化對果農收益影響極為敏感,果農對此毫無對策,只能聽天由命,任由市場價格宰割。建立價格風險分擔機制,提高果農組織化、集群化程度,共同應對價格風險,已是咸陽蘋果產業需要解決的最大、最迫切問題。

表2 近三年咸陽部分蘋果主產區平均收購價一覽表(元/斤)

2.種植成本不斷上漲

咸陽地區農資規格品價格調查顯示,2010—2012年,常用化肥、農藥平均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50千克裝尿素價格由2010年的92元上漲至2012年的114元,漲幅達23.9%,二氨復合肥上漲了25.2%,碳酸氫銨上漲了18.2%,磷肥和硫酸鉀肥分別上漲了10.8%和12.8%。不管是殺蟲劑、殺菌劑還是除草劑等農藥價格在近三年來均有所上漲(詳見表3、表4)。化肥農藥投入在蘋果種植總投入中比重超過60%,因此,農資價格上漲,提高了蘋果種植成本,對果農總收益的影響顯而易見。

表3 近三年常用化肥平均價格變化(元)

表4 近三年常用農藥平均價格變化(元)

另外,人力成本近年的上漲,也是制約果農收入的重要因素。2010年到2012年三年期間,雇工成本上漲了近三分之一,而蘋果價格并未相應上漲,有些年份甚至有所下降,打工收益與種植收益的差距進一步縮減(原打工收益不如蘋果種植收益),甚至已高于種植收益,果農種植蘋果的機會成本大增。

3.勞動力供應的隱憂

就我們調查的70戶樣本來看,外出務工人員占農村勞動力近四成,這部分人員以青壯年為主,受教育程度較高,愿意外出打工創業,剩余的從事果業生產的人員,其年齡大多在40歲到50歲以上,這部分人員能吃苦耐勞,擅長田間勞作,但整體文化知識不高,接受新事物慢,不利于新技術、新方法在果業生產經營中推廣應用。長期來看,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吸引大量勞動力,也由于目前果業生產勞動強度大,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出去后不愿返回,因此蘋果生產面臨后繼乏人的隱憂。

蘋果種植過程中,疏花、疏果及套袋等用工需求量大,勞動力減少已迫使我市蘋果種植基地縣2012年雇工費用提高到80元/天,而在2011和2010年分別為70元/天和60元/天。以密集型勞動為特點的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將難以為繼,蘋果產業技術創新,集約化經營迫在眉睫。

4.合作組織性和專業化程度尚在初始階段

咸陽市現有果業合作社、服務中心1040多個(數據來源:咸陽農業網),年果品貯藏量為30多萬噸,貯藏能力僅是蘋果總產量的10%;蘋果深加工以濃縮果汁為主,且濃縮果汁加工量占總加工量的90%以上,全市12戶果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僅有40萬噸(數據來源:咸陽市統計局);已有的蘋果批發市場、交易中心在交易方式、管理和服務模式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有效地解決蘋果產銷環節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這些果業合作組織、配套企業、購銷服務體系功能尚不健全,運作分散,結構單一,運營成本高,遠沒有形成統一的蘋果產業購銷服務和深加工產業鏈;缺乏規范化、組織化的大市場運作模式,管理、服務、營銷一條龍式的產業延伸鏈尚在起步和初始階段,果農參與率很低。我們所抽選的7縣70戶果農,基本沒有參與,都是以小農、小生產經營模式為主,自行組織種植、儲藏、銷售。生產過程中無論從育苗,種植、到修剪、疏花、疏果,到套袋、防蟲、去病甚至到儲運、銷售等均由果農自行組織完成,專業分工化合作很少,果業生產效率極低,蘋果附加值極低,市場風險性和不穩定性極高。

5.信息交流平臺溝通不暢

信息是交易的生命和靈魂,尤其是新鮮農產品營銷,其整個流通過程無時無刻不要求準確、快捷的信息作為保障。據調查中發現,在整個咸陽蘋果種植區未建立起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搜集、整合、發布平臺,使得生產者對于不同銷地市場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蘋果市場價格多變,供求矛盾轉化較快,滯銷現象經常出現,嚴重制約了咸陽蘋果產業的發展。

另外災害防治力量薄弱。農業生產尤其是果業種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每年開花坐果期(3、4月)的霜凍,熟果期(7、8月)的冰雹都對我市果業種植有重大影響。盡管我市及各縣均有天氣預報發布,果農也知道大致天氣預報,但缺乏對于果業種植的專業預報。

四、做大做強我市蘋果產業的意見建議

1.強化政府主導,做好宏觀布局和基礎服務

根據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模連片的原則,緊緊圍繞基地建設、加工轉化、市場營銷三個重點環節,做好蘋果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壯大產業。著力改善蘋果產區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抓好農機購置補貼、保鮮庫儲存補貼,強化果產業化各環節科技服務,進一步完善蘋果生產檢驗檢測、安全監測及質量認證體系。

大力做好災前預防、災后賠付工作,打消果農后顧之憂。在果業種植集中區氣候敏感期建立氣象監測點或流動氣象監測站,進行區域天氣預警,再配合有組織的群防群治,將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完善的保險賠付制度,能有效降低果農種植風險,要積極聯系保險公司,探索設立和完善果業生產保險,降低果農種植風險。

2.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加速產業集約發展

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逐步形成轉包、出租、轉讓、互換、代耕等多樣化土地流轉形式,使土地流向蘋果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果業園區等多元主體。積極推進果園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通過土地流轉,將果農無能力經營、缺乏能力經營或者不想經營的果園集中連片,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有效提升果園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蘋果質量,以高質量的產品換取競爭優勢。

3.加強合作組織建設,凝聚協同競爭能力

積極發展蘋果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蘋果批發市場帶專業合作社聯農戶”“大戶+農戶”等多種組織形式,加大政府幫扶力度,不僅要從資金上給予支持,更要從合作組織的經營指導上下功夫,聘請專業人員對合作組織的運行進行全程指導,切實發揮合作組織應有的凝聚力優勢,形成統一的市場合力,提高蘋果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

4.高標準發展各環節專業化,大力提高深加工能力和水平

專業化操作是推進產業化進程的必要手段。著眼于蘋果產業發展的全環節,引進或培育專門的苗木生產企業,建立優質苗木生產基地,按規定品種、質量和時間統一育苗、供苗;抽調具有一定技能的果農,成立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專業隊伍,聘請專家定期對其進行培訓,提高蘋果生產效率;成立專門的果園土地檢測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組織,聯系相關研究部門或大學對果園土壤定期進行檢測,依據檢測結果科學施肥,及時發現病蟲害,盡早預防治理。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完善蘋果深加工關鍵技術體系,努力提升深加工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手段,引導和支持有能力、有條件果業合作組織、果業企業走深加工之路,在提高深加工能力的同時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不斷提升蘋果附加值。

5.完善信息平臺,強化價格指導

建立和完善咸陽蘋果營銷網絡,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聯絡各地客商、龍頭企業、生產基地,捕捉供求信息、價格信息,宣傳推介產品,爭取在營銷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非常有必要組建咸陽蘋果產業的專業媒體系統,或借助其他專業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不斷提高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能力,為生產和經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以實現跨區域的即時信息互動,提高市場交易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以信息化促進蘋果產業化。

6.完善市場營銷體系,強化宣傳與品牌推廣

改造升級傳統市場,培育一批具有高效集散能力的中心批發市場;在咸陽建設完善一個集貯藏(冷藏)、商品化處理、拍賣交易、信息發布等為一體的現代蘋果物流市場,使之成為蘋果集散地;積極舉辦果品推介會,支持和引導果品營銷企業有組織地在國內重點城市組建果品銷售中心,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積極推動蘋果品牌整合,做到“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宣傳、利益分享”;加大“咸陽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宣傳、推廣、使用力度,全力打造咸陽蘋果品牌,全面提高咸陽蘋果的市場知名度、競爭力和占有率。

7.改善勞動力結構,提升果農綜合素質

一方面,農技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技術培訓力度,不斷提升當前果農種植技術水平,提高果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時掌握病蟲害防治等果園管理最新知識;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政府補貼力度,對具有一定規模的蘋果種植戶給予政策傾斜和獎勵補貼,吸納中青年勞動力參與果業生產,不斷提高果業生產者自身素質。

撰稿:董軍 楊敏 史永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曲沃县| 泰来县| 定边县| 桑日县| 札达县| 福建省| 青浦区| 甘德县| 米林县| 武穴市| 增城市| 嵊州市| 包头市| 陆河县| 和顺县| 基隆市| 依安县| 延庆县| 永福县| 玛曲县| 南汇区| 无棣县| 清水县| 金华市| 郓城县| 仁化县| 大英县| 营山县| 修文县| 海晏县| 察隅县| 金阳县| 东安县| 电白县| 邹平县| 宣城市| 通化市| 友谊县| 铁岭市|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