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北歷史文化暨宋代府州折家將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折武彥 高建國主編
- 851字
- 2019-09-09 16:52:05
一
早在先秦時代,今天的神木、府谷、佳縣等地為翟族活動地區。戰國時,這里歸秦國上郡管轄,直到秦漢統一王朝,都屬上郡,是防御匈奴勢力的邊防要地。據《水經注》記載,西漢在今靖邊縣境內筑有要塞——奢延城。
西晉末年,北方大量游牧民族武裝勢力南下,滅亡西晉后,紛紛建立政權,從而進入十六國時期。據《魏書》《晉書》等記載,公元407年,匈奴族與鮮卑族融合的鐵弗部的領袖赫連勃勃,以鄂爾多斯為中心建立大夏國。413年,赫連勃勃調發十萬人歷時六年在西漢奢延城故地,即今靖邊縣境內白城子修筑都城,取名“統萬城”,成為一時的政治中心,促進了西北的民族融合。如采納漢族習慣取名大夏國號,追封列祖列宗廟號,設置官僚體制等。1992年,統萬城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427年,北魏滅大夏,設立統萬鎮,以后改設夏州。
隋朝時,統萬城屬朔方郡管轄,為朔方郡治所。大業十三年(617)朔方郡將梁師都反叛,據統萬城稱帝,國號梁。貞觀二年(628),唐朝平定梁師都,以其地復為夏州。以后,先后再設置銀、綏、麟(治所今神木楊家城)等州,屬關內道管轄。元和十五年(820)宥州治所由內蒙古鄂托克旗遷到今定邊境內。這一階段,夏州等地不僅是隋唐軍事重鎮,并設有牧馬監,還是中亞粟特人的定居點,在東西經濟文化交往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五代時期,在這里設有夏州(今靖邊境內)、銀州(今米脂、佳縣境內)、麟州(今神木境內)、府州(今府谷)、綏州(今綏德、清澗、吳堡、子洲境內)等。其中黨項族李氏以夏州為中心割據,麟州、府州則成為捍衛中原政權的西北重鎮。麟州是名將楊業的故鄉,但有關記載卻有限。府州的折氏則世襲當地。折氏“世為云中(今山西大同一帶)大族”,原系鮮卑族拓跋氏的后裔,自唐末已產生了代表人物折宗本。從后晉開始,折從阮便成為節度使,稱雄于府州地區。后周時,折從阮遷靜難軍節度使,周世宗建府州為永安軍,以其子折德扆為節度使。“時從阮鎮邠寧,父子俱領節鎮,時人榮之。”
父子俱為邊關大將,為中原政權鎮守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