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原百科
- 固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1073字
- 2019-09-09 16:40:09
凡例
一、編纂體例
本書為固原地理與社會歷史和現狀的地情資料集成,采用方志橫分門類的框架體例,全書條目按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物的類別排序,書后綴附錄和索引。
二、條目安排
本書框架第一層次共設36個類目,順序為自然環境、行政建置、人口、革命史略、政黨、政權、政協、群眾團體、法治、軍事、農業、林業、水利水保、養殖業、工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商業、服務業、旅游業、交通運輸業、郵電業、城鎮建設、財政稅收、金融、教育、文化、科學技術、醫療衛生、體育、人民生活、民族宗教、風俗、人物、附錄、索引。
條目編寫上分主條目和附屬條目:主條目為黑體字(如“地層”),頂格排列。各主條目之間空一行。附屬條目用楷體,另行起排,與主條目之間不空行。如“元古界”系主條目“地層”的附屬條目。
全書有主條目4714條,附屬條目2111條。
三、條目收錄范圍
本書收錄條目以2010年固原市行政區劃為地域范圍,截稿時間為2010年12月底。截稿后對于個別重要事項有所增補。收錄人物均與固原有關。
四、數字用法
我國農歷年月日用漢字數字表示,時間前注明“農歷”;公歷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本書中歷史紀年采用雙時法,即歷史紀年括號內為公歷。“公元前”在括號內省略為“前”;公元紀年年份之前省略“公元”二字;括號內的公歷年數字后不綴“年”字,如“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宋至道三年(997)”。“中華民國”紀年按1949年10月1日前后劃分,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五、計量單位用法
本書條目中記述歷史事項時,用當時使用的計量單位,必要時括注與今法定計量單位的換算比例。
本書長度單位用法定計量單位。對于行業部門現行的計量單位,如“桿公里”“噸公里”,書中不做與法定計量單位的換算。
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條目,一律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必要時括注與我國不同歷史時期使用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換算比例。記述農業事項時,按照目前實際情況,仍使用“畝”為計量單位,1畝等于666.67平方米,書中不再括注與法定計量單位的換算比例。
六、古今地名對比
本書條目中記述的歷史地名,必要時括注今地名。
七、人物選錄標準
本書人物類目中收錄的人物為已故社會知名人物、百歲老人、重要捐資助學者、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固原代表、固原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群眾代表。
歷代職官名錄列表附于歷代政府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市級以上領導干部名錄列表附于同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之后。
八、機構簡稱與縮略語的使用
本書在附錄中設有《機構簡稱與全稱對照表》,對條目中使用的機構簡稱對應的全稱進行說明;設《縮略語與原形詞對照表》,對條目中使用的非流行的縮略語的原形詞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