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原百科
- 固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7157字
- 2019-09-09 16:40:12
政協
政協固原自治區(州)委員會 1953年10月24日至30日,在固原召開西海固回族自治區各族各界代表會議。會議除正式選舉、產生西海固回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外,還選舉產生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區各族各界協商委員會。11月10日,協商委員會宣布正式成立。
1955年12月,協商委員會醞釀成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固原回族自治州委員會(簡稱州政協)。1955年12月6日至8日,州政協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其后,到1958年共召開了四次會議。(表7-1)
表7-1 歷屆協商委員會、州政協負責人名錄

政協固原地區聯絡處及工委 1990年4月,依據自治區黨委通知精神,成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固原地區聯絡處,是自治區政協的派駐機構。它不具有地方政協委員會所具有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主要任務是受自治區政協的委托,聯絡與指導縣政協的工作;溝通自治區政協與本地區各縣政協的聯系,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加強與本地區各縣政協委員會之間的聯系,組織政協委員們進行學習和交流經驗等。(表7-2)
表7-2 固原地區政協聯絡處負責人名錄

2001年7月,固原撤地設市。依據自治區黨委通知精神,為了適應建制調整后政協機構設置的需要,政協聯絡處易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地區工作委員會。其任務,除原政協聯絡處承擔的外,主要是籌備成立政協固原市委員會。其性質仍為自治區政協的派出機構。(表7-3)
表7-3 固原市政協工委負責人名錄

政協固原市委員會 2002年設立,共歷三屆。政協固原委員會下設8個處級機構,其中辦公室1個,專門委員會7個。
政協固原市第一屆委員會 2002年6月,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撤銷固原地區,設立地級固原市的通知》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會議精神,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固原市委員會。市政協第一屆委員會設置24個界別,常務委員45人,委員229人,后經4次增補,常務委員增至53人,委員增至269人。委員在各界別的分布是:中國共產黨27人,中國民主同盟8人,中國民主促進會6人,九三學社4人,無黨派民主人士18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3人,青年聯合會2人,總工會6人,婦女聯合會6人,工商聯23人,科學技術協會4人,臺胞歸僑界4人,文化藝術界12人,科學技術界15人,社會科學界2人,經濟界35人,農林界22人,教育界16人,體育界3人,醫療衛生界15人,新聞出版界2人,散居少數民族界1人,宗教界13人,特邀界22人。委員結構為:非中共黨員占59.4%,少數民族委員占45.4%,婦女委員占21.4%。委員平均年齡45.1歲,其中60歲以上委員占6.97%,30至59歲委員占90.8%,29歲以下委員占2.18%。委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63.32%,中專學歷的占19.6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97%。
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 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為24個界別,只是將農林界改為農業界,撤銷臺胞歸僑界(合并到特邀界),增設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常務委員55人,委員277人,后經3次增補,常務委員增至60人,委員在各界別的具體分布是:中國共產黨30人,中國民主同盟8人,中國民主促進會6人,九三學社6人,無黨派民主人士18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3人,青年聯合會2人,總工會5人,婦女聯合會5人,工商聯25人,科學技術協會2人,文化藝術界14人,科學技術界15入,社會科學界4人,經濟界38人,農業界20人,教育界22人,體育界2人,醫藥衛生界17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3人,新聞出版界2人,散居少數民族界1人,宗教界16人,特邀界15人。本屆政協委員中保留上屆政協委員135名,新推薦提名144名。委員結構為:非中共黨員167名,占60.3%;少數民族116名,占41.9%;婦女67名,占24.2%。委員平均年齡44.9歲,其中30歲以下5人,60歲以上10人。委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24人,占80.9%,高級職稱以上76人,占27.4%。
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 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人數290名。委員在各界的分布是:中國共產黨30人,民盟8人,中國民主促進會6人,九三學社6人,無黨派人士20人,共青團3人,工會4人,婦聯5人,青年聯合會3人,工商聯28人,科協3人,文化藝術界14人,科學技術界14人,社會科學界4人,經濟界40人,農業界20人,教育界19人,體育界3人,醫藥衛生界15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4人,新聞出版界2人,散居少數民族界2人,宗教界21人,特別邀請人士16人。
政協固原市委員會工作機構 固原市政協第三屆委員會下設8個處級機構,即市政協辦公室和7個專門委員會,辦公室下設4個科室(秘書科、行政科、文檔科、老干部科),7個專門委員會下設3個綜合辦公室,其中,第一綜合辦公室承辦經濟委員會、科教文衛體委員會的工作,第二綜合辦公室承辦提案委員會、文史與學習委員會的工作,第三綜合辦公室承辦人口與環境資源委員會、社會與法制委員會、民族宗教與港澳臺僑聯絡委員會的工作。常務委員59人。(表7-4)
表7-4 政協固原市委員會主席、副主席一覽表

政協固原市委員會會議 全體委員會議每年召開一次,于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提前一天舉行,然后列席人民代表大會。
政協固原市一屆一次會議 2002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固原召開。市委副書記馬清貴致開幕詞。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任懷祥、市黨工委書記余今曉在大會上分別講話。大會選舉馬清貴為主席,張玉翠、鮮培禮、沙彥祥、范繼武、王立保、姜愛祖、楊振興、宋廣祿為副主席,岳秉義為秘書長,選舉馬懷等45名委員為常務委員。會議通過了《市政協一屆一次會議政冶決議》。
政協固原市一屆二次會議 2003年2月17日至20日在固原召開。市政協主席馬清貴致開幕詞,市黨工委書記何學清講話,市政協副主席張玉翠代表市政協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做工作報告。與會委員列席市人代會,聽取并討論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財政預算安排報告等重要報告。會議通過了《市政協一屆二次會議政治決議》《市政協一屆二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這》《市政協一屆二次會議關于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政協固原市一屆三次會議 2004年1月12日至14日在固原召開。市政協常務副主席張玉翠受市政協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做工作報告;市政協副主席沙彥祥受市政協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市委副書記劉云講話。會議通過了《市政協一屆三次會議政治決議》《市政協一屆三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市政協一屆三次會議關于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大會補選張玉翠為主席,李德貴為副主席,馬新田為秘書長。
政協固原市一屆四次會議 2005年1月17日至19日召開。會議應出席委員218名,實到178名。市政協常務副主席沙彥祥受政協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做工作報告。市政協副主席姜愛祖受市政協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市委書記何學清講話。他就政協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5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政協工作,加強和改善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第二,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履行職能。第三,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為加快發展凝聚力量。大會補選鄧向貴為主席,姬永昌、伍文貴為副主席。
政協固原市一屆五次會議 2006年1月15日至17日召開。市政協主席鄧向貴主持大會,市領導何學清、馬夫、冀曉軍、徐立群等出席會議。市政協副主席沙彥祥向大會做工作報告;市政協副主席姜愛祖向大會報告政協一屆四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市委書記何學清講話。會議通過了《市政協一屆五次會議政治決議》《市政協一屆五次會議關于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市政協一屆五次會議關于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等。會議補選馬天芳為副主席,姚啟世為秘書長,馬麗等12人為常務委員會委員。范繼武辭去固原市政協副主席職務。
政協固原市二屆一次會議 2007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市人民會堂召開,大會應到委員277人,實到委員269人。大會聽取、審議并討論《市政協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及其他相關報告;市委副書記劉小河在會議上做了重要講話。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二屆固原市政協組成人員和45名政協常委。鄧向貴再次當選為新一屆固原市政協主席,馬天芳、楊振興、宋廣祿、伍文貴、姚啟世、劉樂偉、羅永紅、黃湘寧任副主席,高清山任秘書長。
政協固原市二屆二次會議 2008年12月27日至30日在固原召開。會議應到委員279人,實到253人。會議開幕大會由市政協主席鄧向貴主持,市政協副主席馬天芳向大會做了工作報告。報告全面回顧總結了市政協常委會2008年的各項工作,安排部署了2009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市政協副主席劉樂偉向大會做了市政協二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市委書記劉小河在開幕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政治決議》《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政協固原市提案委員會關于二屆二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表彰了市政協二屆一次會議以來的優秀提案。與會委員列席了二屆人大二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市政協主席鄧向貴在閉幕會上做了講話。
政協固原市二屆三次會議 2010年1月17日至20日在固原召開。會議應到委員280人,實到252人。會議開幕大會由市政協副主席楊振興主持,市政協主席鄧向貴向大會做了工作報告。報告全面回顧總結了市政協常委會2009年的各項工作,安排部署了2010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市政協副主席劉樂偉向大會做了市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市委書記劉小河在開幕大會上做了講話。3名政協委員和5個政協參加單位做了大會發言。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政治決議》《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政協固原市提案委員會關于二屆三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與會委員列席了二屆人大三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會議選舉王明亮為固原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選舉宋強為固原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秘書長。市政協主席鄧向貴在閉幕會上做了重要講話。
政協固原市二屆四次會議 2011年1月9日至12日在固原召開。會議應到委員278人,實到246人。會議開幕大會由市政協副主席楊振興主持,會議聽取了鄧向貴主席向大會所做的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劉樂偉副主席向大會所做的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市委書記劉小河在開幕大會上做了講話,8名政協委員做了大會發言。會議閉幕大會由伍文貴副主席主持,鄧向貴主席在閉幕大會上作了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政治決議》《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政協固原市提案委員會關于二屆四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與會委員列席了市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
政協固原市二屆五次會議 2011年12月26日至30日在固原召開。會議應到委員279人,實到255人。會議開幕大會由市政協副主席楊振興主持,會議聽取了市政協副主席姚啟世向大會所做的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市政協副主席劉樂偉向大會所做的市政協二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市委書記李文章在開幕大會上做了講話。7名政協委員做了大會發言。會議選舉大會和閉幕大會由市政協副主席伍文貴主持,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政治決議》《政協固原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政協固原市提案委員會關于二屆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與會委員列席了市二屆人大六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會議選舉田治富為固原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主席,選舉馬蓮為固原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增選馬有芳等五人為固原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市政協主席田治富在閉幕大會上做了講話。
政協固原市三屆一次會議 2012年12月16日至20日在固原召開。會議應到委員290人,實到281人。會議開幕大會由市政協副主席伍文貴主持,會議聽取了市政協主席田治富向大會所做的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市政協副主席羅永紅向大會所做的提案工作情況報告,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文章在開幕大會上做了講話,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張樂琴應邀出席會議并做了講話。7名政協委員做了大會發言。會議選舉大會和閉幕大會分別由市政協副主席羅永紅和王明亮主持,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政治決議》《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提案審查委員會關于三屆一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與會委員列席了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幾個報告。會議選舉田治富為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主席,選舉羅永紅、劉維俊、伍文貴、王明亮、馬蓮、黃金庫、李樸、呼延俊杰為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選舉楊彥文為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秘書長,選舉馬麗等48人為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市政協主席田治富在閉幕大會上做了講話。
政協固原市三屆二次會議 2013年8月27日在固原召開。會議應到委員289人,實到256人。會議由田治富主席主持。會議聽取了市人民政府關于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和重點工作情況通報;補選閻評為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補選司繼平為政協固原市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政協固原市委員會工作 固原市政協各屆委員會團結和帶領全體政協委員,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發揮人民政協的特點和作用,認真履行職能。
政治協商 全委會議期間,全體委員聽取并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財政預算報告、“法、檢”兩院工作報告等重要報告,政協委員在大會上做了發言,政協委員提交了提案,委員們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協商討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委員們對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認真審議,形成了政治決議。市政協召開主席會議和常委會議,聽取了市政府有關工作的情況通報,對全市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人民群眾關注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重點和專題協商。常委結合政協調研、視察工作,對市政府有關工作情況進行了認真審議和協商討論,提出了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意見和建議。
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人事安排,在決策和實施前,都征求和聽取政協委員的意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都在不同層面征求政協領導和委員的意見。市政協也積極主動向市委匯報工作,與市政府及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和溝通,使政治協商在黨委決策之前、人大通過之前、政府實施之前。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在參加市委、市政府組織的會議時,注意將聽取到的各方面的意見向市委、市政府反饋,并注重督促政協委員意見和建議的落實,促進了政治協商成果的轉化。初步形成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全委會議集中協商,列席同級黨委、政府會議和參與具體活動隨時協商的政治協商局面。
民主監督 市政協制定了“提案工作規定”“重點提案產生和督辦規定”“優秀提案表彰辦法”等制度,編印《提案工作手冊》并于每年全會后編發《提案審查目錄》。建立市政府與市政協聯合召開政協委員提案交辦工作會議制度。在提案辦理過程中,市政協與提案比較集中的部門召開提案協調辦理會,加強了政府部門與政協委員的聯系和溝通。在提案答復中,對答復不符合規范和委員不滿意的提案,退回有關部門重新辦理答復。
總結政協委員以往參與行風監督、開展民主評議的經驗和做法,報經市委同意,制定市政協向行政機關、司法與行政執法機關、重點窗口部門(單位)選派民主監督員的實施意見,召開民主監督員工作會議,采取政協選派與部門聘請相結合的辦法,聘請政協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以小組的形式,選派到市直部門實施民主監督。通過兩年的實踐,在被監督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民主監督組和監督員就被監督單位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實施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等情況,積極開展民主監督和評議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年初召開信息工作會議,提出加強政協信息工作的意見,編發《社情民意》。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政協《社情民意》的重視,促進了委員反映的一些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較好的采納。
參政議政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組織政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活動。市政協分別對全市草畜產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退耕還林(草)后農民增收、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市教育等13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對全市實施農村危窯危房改造工程、城市建設與管理、養老和失業保險金征繳使用情況等7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重點視察。受市公安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的邀請,對其工作進行隨機視察。經主席會議和常委會議審議,向市委、市政府報送政協調研、視察報告。
重視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聯系,組織開展參政議政活動,市政協開展調研、視察,每次都要安排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政協委員參加活動,在選派的民主監督員中,以民主黨派界別委員為主,聘請黨外副主席擔任監督組長。重視加強與宗教人士的聯系,在民族和宗教傳統節日,走訪慰問民族宗教人士,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重視和加強與各界別的聯系,建立委員聯系制度,積極做好理順關系、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維護穩定、促進團結和諧的工作。
聯誼交流 為了加強縣(區)政協之間的橫向聯系與交流,創新市政協對縣(區)政協工作的指導方式,建立了固原市縣(區)政協主席聯席會暨工作研討會制度,總結交流全市政協組織在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反映市、縣(區)政協工作情況,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政協工作的開展。在開好一年一次聯席會議的同時,市政協重視加強與縣(區)政協的經常性聯系,邀請縣(區)政協主席列席市政協常委會議。各縣(區)政協對市政協的工作也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協作、配合。通過聯系交流和指導工作,密切了關系,形成了全市政協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