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政法英模風采錄
- 中共陜西省政法委員會
- 935字
- 2019-09-09 16:44:20
水落石出
記者在追尋駱云橋上善若水的為民秉性時,也考察了他成長中作用于他的涓涓細流。
駱云橋出生在離旬陽縣城70多公里偏僻的后高山農村。198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旬陽縣中學。按照他的高考成績,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但他卻首選報考了陜西省司法學校。畢業后,駱云橋被分到了旬陽縣雙河司法所,一有空閑就幫助同在一個大院辦公的法庭同志,要么記個筆錄,要么傳個當事人。時間長了,竟然也參與調解,而且很能贏得當事人的好感。1995年5月,駱云橋通過全國法院增編補員考試順利成為法院一員。
當年,觸發他立志成為法官的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駱云橋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父親被過繼給膝下無子的嬸娘當兒子,過繼后家里的土地和房產都給了駱云橋的叔父。后來父親和養母矛盾激化,當時法官判決解除了雙方的人身關系,但房產、土地等基本的生活資料卻沒有一并解決。駱云橋全家人只好到破廟里棲身,一待就是三年。這件事在駱云橋的心靈上觸動很大,成年后他一直在想,如果法官不機械辦案,就不至于出現那樣的悲劇!駱云橋暗下決心,立志做個一心為老百姓著想的好法官。
駱云橋對老子《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理解得比別人更為深透:他認為,做個好法官,就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凈、至純、至剛、能容、博大的為民情懷,這樣才能“故幾于道”。這樣的意識在其內心扎根成長,慢慢生成為一種堅強的信念,使他真正品味到司法為民之道的深刻內涵,從而促使自己不斷提升盛水量,以備化解矛盾糾紛中的不時之需。

駱云橋帶著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思考和感知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努力把司法資源惠澤給身邊的老百姓。他和同事們因地制宜,用群眾最易懂最溫馨的語言總結撰寫了《加強全縣平安建設格言》10則、《法官十敬言》、《十項承諾》、《致當事人的一封信》、《溫馨提示》等,通過宣傳欄、宣傳冊等形式予以公開,幫助當事人全面了解自身的訴訟權利,了解訴訟中的基本程序和要求,確保他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家庭鄰里有不和,基層調解好處多;矛盾消化家門口,關系破裂好彌合。書寫訴狀要斟酌,事實證據要吻合;訴求合理又合法,還要情節來襯托。”這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話語像涓涓細流在老百姓中間廣為流傳。駱云橋總結的《溫馨提示》已在全院推廣,并作為訴訟文書附件送達當事人,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