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神木歷史(第一卷)
- 神木縣史志辦公室
- 812字
- 2019-09-09 17:32:00
第七節 神府蘇區的土地分配運動
隨著神府蘇區的鞏固和擴大,蘇區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分配運動。
為了保證土地分配運動的開展,中共神木縣委和神木縣蘇維埃政府學習了土地法令和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有關政策規定,然后按先定成分后分配土地的步驟,從中心蘇區開始逐步到邊緣地區,以鄉或大村為單位,按人口進行土地分配。土地分配中,雖然提出過“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中農自動獻”的做法,但在實際執行中,除逃亡地主不分田外,一般地主和被殺地主家屬還是給分了一份次地。富農除留下按人口平均數量的土地外,多余的部分被分配了。中農基本未動。紅軍戰士及其家屬受到優待,分給好地、近地、水地。土地分配后不準雇工。
由于1935年國民黨軍“圍剿”后,蘇區農民分到的土地大部分又落入地主之手。1936年秋,神府特區重新進行了土地分配。這次土地分配貫徹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以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新規定糾正了過去“左”的錯誤做法,執行了“以貧雇農為主,團結中農,爭取富農,孤立地主”的新政策。中農的土地不動,貧雇農和地主、富農均按人口分得了土地(好壞搭配)。以后又搞了清查土地運動,糾正了錯劃成分、分配不合理等錯誤。這次土地分配不僅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而且團結了地主中傾向革命的力量,孤立了頑固派和反動勢力,促進了神府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進行土地分配的區域,主要是神木一至七區,府谷南面的五個區,其他區只有個別鄉和自然村。靠近國民黨統治的邊緣區,群眾要求迫切地分配了土地,群眾有顧慮的只分配了地主的浮財。土地分配直接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廣大貧困農民慶幸自己當上了土地的主人,自動參軍、參戰、站崗放哨、肅反鋤奸等,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
開展土地分配的同時,神府蘇維埃政府還頒布政策法令,沒收了反革命分子的一份土地;廢除一切債務;實行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婦女剪發放腳;頒布了禁止賭博、吸鴉片、娼妓、迷信活動等一系列政策法令,清除陳規陋習,樹立新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