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標簽:重塑用戶心智的傳播之道
- 閆躍龍
- 1295字
- 2019-06-19 16:02:12
3.品牌維度vs產品維度
在這里,需要給大家提一個醒:千萬不要為了品牌而做品牌,要明確產品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品牌的強力支撐點。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就去做品牌,就像一個成語所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有的人會說,我也想做好的產品,但是對于中小公司來說,要想做出好的產品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做產品并非那么高深的事情,也不一定非要跨多高的門檻。有時候產品之所以不強,也是視角錯了。很多公司的產品之所以發布后沒有什么反響,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做產品是從自我的企業視角出發,閉門造車。你根本沒有研究用戶的真正需求,又怎么能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呢?
看看手機行業,華為是典型的技術派,每年投入巨額的費用在研發上,做出了很多特別厲害的產品。但是,華為模式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能效仿的,那怎么辦呢?OPPO、vivo 和小米屬于另一派,他們也有創新,是基于用戶需求的創新。可別看不起這些創新,它們一樣可以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以vivo為例,抓住了人們越來越重視手機拍照這個趨勢,一點發力,進行突破。由于手機本身的結構特點,導致前置攝像頭普遍難以滿足用戶需求。于是,vivo將人像拍攝作為技術突破的切入點,同時也著力解決偏暗環境下的拍攝問題。
vivo的創新包括,推出了自主研發的Moonlight柔光燈,同時也和美國ArcSoft公司合作,進行了算法優化,探索在不失去“真”的前提下實現“美”的訴求。
很多人都對 vivo X20 的廣告語“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記憶猶新。是的,vivo沒有像華為那樣做到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了一個用戶最在意的點,投入重兵,進行突破,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標簽印記。
這種基于用戶需求的創新,需要背后有一套機制來保證。據了解,為發現消費者的核心需求,vivo在2011年品牌創立之初就成立了消費者研究部門,該部門年度調研項目達 146個,針對單品的定性訪問有234場,有超過3000小時面對面的訪問時長,定量問卷近30萬人次。
vivo不僅研究消費者需求,以優異的產品和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還成立了“向日葵項目”,以檢測是否真正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每個產品上市數月后,都會針對該產品進行長達半個月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并將消費者調研結果,作為其產品研發與測試工作考核的關鍵指標。
OPPO同樣也有一個廣告語,大家都耳熟能詳,那就是“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這個廣告語的背后,是OPPO在手機快速充電(OPPO稱之為閃充)這一個點上的突破。
早在 2012 年時,隨著安卓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屏幕越來越大,電池也越做越大。當電池容量超過2400毫安時,OPPO團隊意識到充電速度將成為一個大屏時代的“硬需求”。歷時兩年,OPPO研發團隊終于研發出了VOOC閃充技術。
據OPPO所做的用戶調查數據顯示,20%以上的用戶因為閃充技術而選擇OPPO手機。截至2018年6月,VOOC閃充技術的用戶數量超過9000萬人。同年,VOOC閃充技術再次升級換代成為Super VOOC超級閃充,10分鐘可以充電40%,3400毫安的電池35分鐘就能充滿。
這說明僅靠產品的微創新也可以做出讓用戶買單的產品,建立自己的標簽。所以,要真正樹立品牌的獨特標簽,需要有產品做支撐,而如何實現產品的創新呢?最快的辦法就是充分研究用戶的需求,選擇一個最容易突破的點,給予最好的資源,謀求在這一點上實現突破。
這一個點,就是你的超級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