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架構:從服務化到云原生
- 張亮 吳晟 敖小劍 宋凈超
- 860字
- 2019-07-09 11:05:18
推薦序1
未來世界是一個“虛擬王國”,需要強而有力的基礎設施做支撐。
在許多過去的科幻電影和小說里,“未來”被設定在21世紀初,其中的很多場景如今被證明只是幻想。人類對未來的預測總與實際的發展趨勢相去甚遠,比如互聯網——近20年來發展最快的“虛擬王國”,正一步步地顛覆著我們對生活的認知。
我們常在想,5G的出現將帶來什么?也許世界會進一步線上化、數字化、虛擬化,然而這一切都需要底層基礎設施做支撐,也許終有一天《頭號玩家》中的情節會變為現實。
《黑客帝國》看著過癮,可又有誰思考過利用容器虛擬沙盒系統自我升級的 Matrix 該如何進行架構設計?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普及,機器智能會憑借更為簡單且強大的架構模式,像有機生命般不斷成長,覆蓋地球的每個角落。
本書作者張亮是一個有執念的人,無論是搞技術還是玩游戲,現在看來,讓他執著的事情又多了一件——寫書。這本書從策劃之初我便很清楚,因此也一直期待著圖書問世的這一天。
在曾經和張亮共事的幾年里,我們一起做過許多事情,對外開源,對內落地,他是我最得力的幫手。如今,他把開源項目ShardingSphere帶進了Apache基金會,還跟其他幾位優秀的老師一起出了書。這一路走來,我見證了他的成長,對他的“我執”有深切的體會。有道是“不瘋魔不成活”,做技術必須有“癡狂勁兒”才能每日精進,成為業界翹楚。
縱覽全書,內容循序漸進,概念清晰明了,技術描述有點有面。本書著重介紹了從服務化到云原生的演進過程,涵蓋了當下主流技術架構的發展趨勢,其中的理念非常先進,是一本理論架構完整且實戰案例典型的好書!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無論如何更新迭代,總有些顛撲不破的基本原則。比如,CAP原理不僅是分布式架構的設計準則,更是四維空間的限制法則。當我們掌握了這些底層技術時,自然可以信心滿滿地迎接新的挑戰,而這些底層技術知識點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
架構是基礎,更是所有技術人員對未來的共識。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如千萬年來的祖先一樣,我們要用自己的勤勞和智力改變世界,構建理想國度。未來已來,我們正用當下的技術架構明天。
史海峰
微信公眾號“IT民工閑話”作者
2019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