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導論
- 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
- 潘家華等
- 2810字
- 2019-06-06 17:12:01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一科學系統的生態文明思想,貢獻了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視角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發展和完善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適應生態文明轉型時代新常態、新實踐、新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在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的成果,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之一付梓。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
本書著力于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這個主題,深入學習研究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事關生態文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大理論,深入系統地梳理闡釋、概括提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理基礎、理論體系、邏輯起點和方法論等方面,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為推進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面向《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巴黎協定》提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體系、價值遵循和實踐指導。筆者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重要時間節點,首先力求做到:忠實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重要論述的原話、原貌、原文;忠實于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辯證法著述的原話、原貌、原文;忠實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的基本共識、一般主張。其次力求反映: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走向新時代的新態勢;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路徑、新特征;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的新活力。最后力求構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科學論斷為基石的理論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共十章。其中,第一章,開宗明義,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的事,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同時更是事關“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事。著重說明,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針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適應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要求”。
第二章至第九章,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大理論研究和科學論斷的闡述闡釋,更好地發揮經濟學的理論借鑒,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第二章)、“環境就是民生,環境就是生產力”(第三章)、“守住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第五章)、“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第六章)、“科學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第八章)等視角,旨在闡明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如何內在融合的課題;從“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和制度保障”(第七章)視角,旨在闡明生態文明建設如何圍繞融入政治建設,如何在“法治中國”“國家治理”等范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課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第四章)旨在從經濟、文化與生態文明融合的視角,闡明如何認識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軟實力作用,要求更加重視中華文明傳統的生態智慧,在當代中國,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生態文明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九章)旨在說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思考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以及發揮與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地位相適應的作用,積極參與貢獻并引領全球生態文明轉型進程、強力推進綠色增長,擔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責任。
第十章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體系,是至關重要的理論成果。它一方面再次總結和強調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確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基本科學論斷,又拓展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體系性、系統性、歷史性、傳承性和現代性,從而使我們內心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21世紀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何等深邃的思想闡發。
這里特別說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從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階段出發,著重學習、研究和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所作的重要論述、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但應當看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本身經歷了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也經歷了在實踐建設中從自然孕育走向成熟的過程。比如,著名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科學論斷,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求是》上發表的《生態興則文明興——推進生態建設、打造“綠色浙江”》一文中即有所論述。在該文中,習近平同志即指出生態環境建設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需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在《從“兩座山”看生態環境》一文中即有深刻論述)。《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一書的邏輯架構、寫作的情感紐帶,是建立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歷史脈絡全面梳理、全面學習基礎之上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19]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準確、系統、科學學習與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時代背景、思想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精神支撐和行動指南,著力增強全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著力增強全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是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要,也是生態文明理論工作者更好地學習、研究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所應具有的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責任擔當與光榮使命。
引領世界轉型發展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征程,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興,格局新,偉業千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聚了東方哲學的偉大智慧,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光輝。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和理論構建,是本書作者團隊站在巨人肩膀上所作的重大嘗試。限于筆者水平,思想境界和理論視野尚需進一步提升,懇請社會各界同人不吝賜教,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