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曾用筆名辛竹、維谷、演慧、安琪等。安徽壽縣人。著名學者、詩人、翻譯家。1930年赴北平求學,1933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翻譯等,是三十年代新詩壇的重要一員。1935年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七七事變后離開北平南下,輾轉于武漢、長沙、香港、重慶、昆明等地,在報館編寫新聞,在中學、大學教授外語。1941年經緬甸到印度加爾各答,任《印度日報》編輯;1943年到貝拿勒斯鹿野苑隨印度大學者憍賞彌老人讀梵文、巴利文,學習、研究印度哲學。1946年回國,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教梵文及印度哲學史。1948年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語、烏爾都語等。教學同時,發表多部作品,包括學術著作、散文、雜文、詩歌、小說、翻譯等。歷任第三屆至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五屆至第七屆常委,宣傳部部長。
金克木先生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懂德語、拉丁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學術研究涉及諸多領域,除了在梵語文學和印度文化研究上成績卓著外,在國學、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學、美學、比較文學、翻譯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封面用圖為清初范承謨(1635-1691)順治九年(1652)壬辰科試卷,該卷獲第二甲第二十三名。原文件收藏于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圖片由中華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