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革新方案
- 藍星寄生
- 思想大喇叭
- 2846字
- 2024-06-27 22:13:31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突然在他腦海浮現,寧向天直接召集大夏國各界的頂級教育專家,決定公開進行開會研討。
有人提出,讓社會上頂級教師定期下鄉教學,并對小鎮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不惜代價提升教師水平。
當這個問題一提出,便受到大量的專業人士反對,先不說那些頂級教師愿不愿意去農村,即便是去了,也是枉然。
山村教師不是教學能力有限,也不是背景知識有限,而是因為長期呆在小地方,導致見識和格局的嚴重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讓全國那么多的山村教師,在短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見識,所以這條路顯然會失敗。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夏國軍突然前來給他打氣:“你不要老是盯著有限的教育資源,而應該把眼光放遠一點,要把有限的教育資源,變成無限的教育資源。”
“這不是廢話嗎?麻煩解釋一下。”寧向天感到十分費解。
夏國軍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見他依然不理解,便耐心認真的解釋了一番:“你好好想想,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無非就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念差距,另一方面是生活環境差距。”
寧向天疑惑的看向夏國軍:“既然你都知道了,為什么自己不去解決?你們完全可以讓農村實行跟城市一樣的教育制度啊,然后再鼓勵農村的學生多來城市生活和交流,這樣一來,不就可以輕松實現你說的改變嗎?”
想到這,寧向天有些小得意,覺得你們這幫人簡直就是傻叉。
夏國軍卻似乎聽到了什么幼稚的笑話般譏諷道:“呵呵!作為沒有腦子的其中一員,你顯然是個優秀的成功人士。”
停頓了片刻后繼續道:“看來,你想事情還是太簡單了,在我們大夏國,農村和城市本來就執行著同樣的教育制度,并且為了學生,我們每年也都會給很多優惠旅游政策,可為什么依然無法彌補,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教育差距呢?”
寧向天似懂非懂的看著夏國軍好一會兒,突然似乎領悟到了什么:“對對對!我好像感覺到了其中的關鍵,但是好像又說不出來。”
夏國軍終于道出了他最近心中的感悟:“一群人,如果沒有強者與強者之間直接的互相影響,即使政策完全一模一樣,也無法讓一個人快速成長,這是其一,而其二便是,雖然旅游能帶來農村孩子對大城市的表面感受,但走馬觀花的經歷,無法取代沉浸式的在大城市中的那種深刻領悟,一個人只有通過長期的溝通和交流,才能真正獲得那種潛移默化的能力。”
寧向天無力的搖了搖頭:“太深奧了,如果沒有這么長時間的親身體會,我完全無法理解你的話,這么說來,教育事業簡直就是沒有解決方案啊,難道我們的教育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難道只能靠讓農村的學生全部來城市生活,才能真正化解不平衡問題?”
夏國軍拍了拍寧向天的肩膀:“你能提出這個問題,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隨后又提醒道:“面對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依然要有勇氣去嘗試,即使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案,那也會有代償方案,記住!不要找既得利益者討論,大家心中都有數,之所以沒有結果,只是因為既得利益者,不會配合你真正進行顛覆式變革。”
與夏國軍的交流,讓寧向天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曾經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教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錢管夠,就不可能搞不好教育。
曾經那些天天在網上呼吁國家重視教育,砸錢搞教育的人,顯然沒有明白,教育不是靠錢就能輕松解決的問題。
當然,投入資金,也是教育的關鍵基礎,但搞教育不能只靠錢。
困惑中的寧向天,正無奈的仰望星空時,突然接到了荀君的電話:“在干嘛呢,整天見不到人影?”
“我愁啊,教育可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寧向天抱怨著,隨后把最近所有的苦水都吐了出來。
“你怎么不問我啊,我有辦法!”荀君的話,讓寧向天差點驚掉了下巴。
作為局外人的荀君,居然給出了一個似乎真的可行的方案,那就是讓全國的頂級教師出版視頻版的教學課程,也就是直播線上課。
有了大量頂級教師的視頻課程,便可以實現代償頂級教師覆蓋全國的可能。
也就是農村和偏遠山村,以即時直播課為主,以本地老師為輔,如此一來,教師教學技能參差不齊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也可以讓山村的學生,直接感受到頂級教師的教學理念。
以此同時,所有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科普景點進行擴容,免費面對全大夏國學生開放,并為鄉村學生提供定期免費接送旅游服務,經常參與大城市學生的學習交流會,盡可能抹平因環境造成的時代落差。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各類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當然,一切費用自然是由寧向天來支付。
如此一來,寧向天的那點錢顯然已經捉襟見肘了,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翟峰如同消失了一般,就是不接他電話。
幸好夏國軍并沒有打算撒手不管,除了在資金上面幫忙,他還在中間做了大量的資源整合工作。
同時,夏國軍還秘密為寧向天清理了一大批反對者,最終,才使得這項教學方案,能夠在大夏國順利得到推進。
國家為此,在寧向天投入的基礎上,再次增加投入了一萬億作為支持,并引進了第三方監管系統,協助監管,防止中間的腐敗行為滋生。
從此以后,全國上下的教育,都紛紛進入了多媒體互聯網教學時代。
在這次教育變革中,物理居然超越了語數外,赫然成為了本次變革的最重要課程,所有人都必須學基礎物理。
轟轟烈烈的變革之后,寧向天莫名其妙的成為了變革核心,冥冥中,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提線木偶般,似乎有一股強大不可抗力,在背后全力推著他朝著預期方向發展。
如此浩大的變革,顯然不是他一個稚嫩青年,可以一年搞定的事情,事實上,大夏國投入的資金和資源,已經遠遠大于他所投入的資金。
為此,寧向天還莫名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教育戰線上的那些既得利益者,還有因此而收入銳減的各類教育相關部門。
當然,有失就有得,寧向天收獲的不是只有憤怒,還有來自山村各個地方學生的感恩,因為他的原因,那些小城市和農村的學生,獲得了通過網絡與權威的頂級專家教師互動的機會,獲得了免費來到華夏各座最繁華都市免費體驗,還獲得了與各城市小朋友交流互動的機會,使得眼界和朋友遍布天下。
尤其是物理成為核心主課之后,大量的實驗設備都進入了縣鄉級別的學校,讓那里的學生,通過實驗和視頻課程,感受到了科技的威力和偉大,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神奇。
為此,寧向天不知不覺中,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大夏國各界,尤其是學生群體當中,成為最受歡迎的教育變革英雄。
尤其是那些處在小山村的學子們,各個都對寧向天感激涕零,不說別的,光是免費旅游這一項,就足夠讓全國的學生們,欣喜若狂。
在前往翟峰建設基地的路上,寧向天感慨萬千,就這般一年的時間,他便成為了全國鼎鼎大名的大人物,從此他也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叫做教育家。
雖然整天要面對很多麻煩的人和事,但他樂在其中。
他已經很長很長時間沒有去過酒吧,也已經不再迷戀那種所謂的燈紅酒綠,這一刻,他真切感受到,干有意義的事,遠遠大于那些揮金如土的奢靡生活。
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收到了堆積如山的紙質郵件和禮物,都是來自大夏國各地的眾多學生們,感恩他的信件和禮物,那一刻,寧向天有一種做偉人的錯覺。
翟峰建造的基地,建在海城東側長江入海口,前往這座島嶼有三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直升機飛行前往,一種是通過輪船輪渡前往,還有一種是通過海底隧道開車前往。
受到翟峰的邀請后,寧向天立即叫上自己的司機老韓,準備去基地看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