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畢老爺
- 逆明
- 焱舌卡甫
- 2335字
- 2019-12-10 19:14:03
按昨天小二指的路,出了神策門不遠就是岔路口,右轉繼續走了大概兩炷香的時間,終于到了。
房子不大,有個土墻小院,院墻上不少燒灼的痕跡。院子里不時傳來了木匠敲打的聲音。
“請問這里是畢孟侯,畢老爺家嗎?”朱君安在門口朗聲道。
一小廝來開門露頭問道“請問您找我家老爺何事?”
“在下有一些奇技淫巧之術,想向畢老爺討教!”
“奇技淫巧!既然覺得此技藝如此不堪,又何必習之,又何必討教之!”院里的聲音傳來,看來畢老爺很生氣。
“學生可否進來說話?”對于畢老爺的氣話,朱大公子一點都不生氣,老畢易怒,容易上當,很好!任務難度減半。
“進來吧,來和老夫辯辯!”
兩人進入院子里,見一位身形健碩的老人。老人并未抬頭,專心的做著一輛板車?雞公車?
“學生見過畢老爺!”朱君安行禮道。
老人并未理會,繼續專心做著手里的活。朱君安心想原來電視里的橋段并不完全虛假,這些人都喜歡玩這招,太俗,太套路了。
支走左常安,朱君安一個靜靜的看著。這車上還有盾牌,盾牌間留有設計孔,原來這就是傳說的武鋼車,其實也就這樣吧。
終于畢懋康做完了手里的活,洗了手,讓下人端上茶水。開始了兩人的聊天。
“年輕人,有耐性,不錯。老夫做的此款武鋼車如何?”
“如以此車結陣,確可暫時遲滯騎兵的沖鋒。”
“年輕人有見識,此車據說乃前漢衛青大將軍所制,前宋李綱改進配以火器,是對付騎兵最有效之利器。”
“以現在火器的射擊頻率,就算是三段射,面對數千騎的沖陣,也僅僅就是遲滯而已,難有取勝之可能。”
“哦?”老人家有點不開心有人質疑他的杰作。
摧毀對手信心,然后才能洗腦“現在我軍用的鳥銃也好,三眼銃也罷,哪怕是碗口銃。敵人一旦悍不畏死,犧牲第一波之后,我軍必敗。”
老人沉思著自己見過的、聽說過的場景,仔細一想不由信了一半。“但不知公子所謂三段射為何物,射擊頻率又做何解?”
做完名詞解釋,朱君安等著對方自己體會,不緊不慢的喝起茶來。
許久,老人家的信心似乎快沒有了“難道我堂堂大明就敵不過關外的蠻夷?”
“這得具體分析了,但有一點,消滅敵人需要的是進攻,而不是一味防守。夷虜所最畏于中國者,火器也。”得!導致其著作被燒毀、禁止的老人家的名言,被朱君安無恥的提前說了出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想破蠻夷,必須有射速更高、火力更猛、射程更遠,甚至精度更高的火器。”
“聽君一席話,老父茅舍頓卡。年輕人受我一拜。”說罷老人家起身就拜。
洗腦完成一半,只要讓對方完全的相信自己,然后就好辦事咯。
朱君安忙扶起老人家。
老人家心情很是激動,似乎已經找到了破敵之法“公子所言是在下苦思數十年為找到之答案。公子可愿助老夫一臂之力,我等研制出破敵神器獻于吾皇,定能封官加爵,光宗耀祖啊。”
這老頭,被太監弄了一次又一次,卻依舊忠心耿耿。
“畢先生,您是否考慮過一個問題。戰爭中人的因素?”
“這!”技術流是只考慮性能的,而且對于這種沒有上過戰場的人來說,似乎超綱了。
“自古以來,以弱勝強的戰斗不計其數。何為弱、何為強?”繼續信息轟炸,炸亂起原有邏輯,讓其跟著自己走。
“新技術誕生,但還需人的操控。操控不當又會如何?我軍火銃不少,為何前線將士用之甚少?”
“還有這事?”宅男哪知天下事,畢竟這個時代沒有電視和網絡。畢老爺徹底懵圈了。
“我們先來說人。火銃制作一是工部的軍器局,二是內府的兵杖局,而他們制作的火器由于上下克扣,做出來的火銃貴的離譜,質量更是無從談起。前線將士們寧愿用刀也絕不用火銃。”
“你這么說可有依據?”老人家顫抖著問道。雖然宅,但是朝堂上什么德行他還是清楚的。
“關寧軍一位總兵大人,親口對我說,兵部發下來的盔甲作價11兩,而他們自己做的盔甲不到4兩。火銃之事在下親眼所見,不會有假。”朱君安所說的,是最近惡補的數據。
“皇上啊!”老人家哭泣著而,朝北跪下大哭起來。
一通嚎啕大哭后,老人家漸漸止住了哭泣。緩了緩問道“那以兄臺之見?”好嘛,現在變兄弟了。
“在下還未說完人這件事。武器出了兵部,沿路運輸。邊關將士吃拿卡要,就這些工部的破爛貨,再加上沿途損耗。終于到了關寧一線,火藥的消耗、武器的養護誰來過問?誰來管?那么誰敢用!殺敵八百,自損八千?”
“這,這些朝廷不都有下撥物資和銀兩么?”老人家已經不自信了。
“那您覺得呢?”朱君安反問到。
“袁都師也不管?”
“袁崇煥此人,乃好高騖遠之輩。遼東敗壞已久,他居然號稱五年平遼。他以為自己岳武穆在世呢,可他的岳家軍在哪里?”
畢懋康徹底404了!眼前的年輕人給了他無數的組合暴擊。遼東無望,朝廷無望!老人家唯有獨自催淚,突然爆起,拿著斧頭砍向做了好多天的武鋼車。
朱君安默默看著發泄中的畢懋康,心中的一絲愧疚一閃而過。自己畢竟講的都是事實。
不一會老人家累了,扔了斧頭頹坐在地上。
朱君安招呼問聲而來,已經看傻了的小廝,拿了一件披風給畢懋康披上,又親自扶老人家坐下。
“畢老爺!”
“不敢當。小兄弟見多識廣,如不嫌棄叫我一聲老哥就好。”畢老爺老實多了,剛才的傲氣不見了。
“畢老哥。在下從海外而來,希望借助老哥的才學,重整我大明天威!”
“你,你,你。”畢懋康指著朱君安你了半天,逼著四個字“你想造反?”
“哈哈哈哈哈!造反,造誰的反?這天下都我朱家的,我造反?”朱君安第一次聽人這么說自己。
“未請教公子?”
“在下朱君安!”
“這……”200多年了,誰還記得朱允炆家的字輩。
“在下先祖諱允炆!”
“惠帝!!惠帝之后?”如果畢懋康有高血壓,估計早就掛掉了。
“正是!此番從海外歸來只為驅逐韃虜,壯我大明。至于皇帝的位置,我可不想被人關在紫禁城里當豬養!”
“大逆不道!”
“何來大逆不道,是誰大逆不道。皇位是太祖高皇帝傳給我家的。如果不是我祖上仁慈,如果不是朱棣小兒無恥,當然世上沒有如果。”雖然自己挺敬仰這位“天子守國門”的馬上皇帝,但是現在身份不允許啊。
畢老爺無言以對,徹底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