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建言:學宮
- 我在大秦做大官兒
- 奕算
- 3218字
- 2019-07-11 17:03:34
送呂文遠去,蕭何從袖口中拿出一封密函。
密函由一件青銅所鑄,冠以特殊密。
蕭何手持著早晨就以送到自己手中的密函,函文中書道:調沛縣吏者蕭何,入職北方軍團蒙家軍第七營張羽部。
“日將落,蕭氏又將何去何從?”
蕭何看著天上烈日,對前方道途迷茫不已。
經歷了秦滅六國,秦始皇遷天下六國大族豪強入關中的蕭何已明白。
世家,只能扎根在本土,一旦離開,只能是滅亡,如魚離水,生死控于他人之手。
“走一步,看一步吧!”
“國之羽翼,若能在亂世來臨前羽翼豐滿,想來應該能護蕭氏一時吧!”蕭何看著調令暗道,征聘可以拒絕,征調只能服從。
秦律,是現在駕馭著天下的韁繩,是懸于萬民頭頂的利劍。
這一次,蕭何沒有拒絕的勇氣了。
彭城,楚之舊都。
扼齊下楚之咽喉,制肘江淮之地,臂江夏武陵之道。
作為曾經的楚國都城,高大磅礴,散布著濃濃的楚國文化氣息。
在沉默中默默看著江山更替。
吳、越、楚相繼登場,在這里演義自己的時代。
今日這里又再起風云。
因為當今天下最高貴的人,駕臨在這個古都。
……
“國之羽翼,你真的讓朕十分失望!”彭城行宮,始皇高高坐于楚國舊都王位,看著跪在地上的張羽道。
“一個小小的項氏都不能為陛下除去,羽有負陛下厚望,請陛下責罰。”張羽回道。
“我只想知道你為何要留那些破綻。
泗水亭、沛縣、野馬原、會稽縣獄、會稽山麓、云夢澤中。”秦始皇每說一個名字,威勢加加大一分。
張羽如海中扁舟,在威勢下汗流浹背。
“那個一語定河南地,一策平百越的國之羽翼,難道也在這南方從林里折斷翅膀了嗎?”
“臣有負圣恩!”張羽再次深深埋下頭顱,沉聲道。
“我只想知道原因,不想聽這些!”始皇沉聲道。
對于張羽,始皇帝是十分看重的。
其建言攻克河南地,以免稅和鼓勵通商等幫助秦帝國在大草原上扎下根基,在逐匈奴時建議秦始皇花重金雇傭婁煩騎兵,讓大秦在與匈奴戰爭中損失降到最低。
尤其在是攻克的河南地(河套地區)實行的屯兵制度,讓現在的北方,兵精糧足不必依靠關中千里運糧,讓北方軍團擁有更遠的打擊范圍。
其在北地以胡人的羊毛研制出的毛衣助秦軍在嚴冬中不懼風雪。
讓大秦旗幟堅毅的屹立在北方草原上。
使得秦國遠超秦國歷史上對北方的掌控力。
在伐百越時又諫言以夷制夷的方針,讓歷史上的五十萬秦軍伐越的人數降到三十多萬。
秦朝在南方的控制力也遠超歷史。
這樣的人才,是自己精心為日后繼位者培養的助手,也是用來壓制蒙、王的力量,卻在圍剿項氏這種小事上連連失利,處處放水。
秦始皇很憤怒,自己為他鋪好的路,讓屠雎、司馬績等全力輔助其。
好讓其在自己東巡之即立下功勞,自己好將其拔到能獨擋一面的位置。
結果自己從武關到彭城,接到的是其節節失利,是朝中對其不絕的彈劾抨擊。
“因為我需要人才,需要更多得人來為這個遲暮的大秦注入新的血液!”張羽埋首道。
“人才?什么人才?我大秦遲暮?”秦始皇怒笑道。
“陛下,李斯丞相老了、馮去疾廷尉老了、王館丞相老了、司馬欣將、王賁將軍等等。
那些與陛下一統六國的臣子們都老了。”張羽沉聲道。
“是啊!都老了!”聞言,秦始皇吶吶道,一轉眼,自己等基已過三十多年,那些跟在自己身后的臣子們。
老的老死的死,放眼望去,秦庭之中,能拿出手的一輩,就蒙恬二兄弟、王離與張羽了。
能治國的,也只有張羽表現出這方面的才能,放眼望去,大秦能用者,寥寥無幾。
“這與你在南方處處碰壁有何關系?而且你這話,不怕出了這門就被李斯打斷腿?”秦始皇失神一陣,又恢復那個天下獨尊的身份。
看著下方的張羽不由氣結道。
“陛下不說,李師怎么可能會知道?”張羽聞言,知道自己接下來交代清楚,這事算是過去了。
“說說吧!”果然,嬴政還是好奇張羽找到什么人才。
“我在圍剿項氏時,發現了兩個可造之才,雖不能治國,但安一邦足以,所以今日臣為向陛下舉薦這二人!”張羽拜道。
“就是那個曹參,蕭何?”秦始皇問道。
“正是二人!”
“蕭何卻有治理一方之才,曹參此人,可沒有出彩之出。
且那蕭何習之黃老學說,與法家學問相沖。”秦始皇道。
至于如何知道二人,對于千古一帝來說,若連張羽這種重點人物搞的動作都不清楚,就稱不起這名號了。
“曹參此人,雖無多少出彩之出,但做事依規矩,好學習,亦有點勇武。
能當將軍,亦可治理一方。
至于蕭何,其能能讓郡府多次征聘,自然對治理有一套方案。
至于所學流派,臣看來其實無關大雅。”張羽回道。
“既然你如此看好二人,就帶上他們一起去北方吧!”秦始皇看著張羽道。
“諾!”
“你不問問我讓你去北方做什么嗎?”
“陛下自有陛下的打算,若陛下欲告知,自然會有命令下達,臣當奉命而行。”張羽拜道。
“扶蘇在北方,他現在需要有個人給他醒醒腦!”秦始皇目光悠悠道。
“臣明白了!”張羽點頭道。
“你對秦人才匱乏這事,可有看法?”秦始皇看著張羽道。
“這!臣確實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張羽遲疑道。
這是張羽準備與扶蘇搞的,畢竟要在將來占據高位,必然要體現自己價值。
“說說吧!”秦始皇示意道。
罷了,日后再弄其他的幫助扶蘇吧!:“臣覺得應該創建屬于大秦的學宮!”
“學宮?”秦始皇皺眉道。說起學宮,不得不讓人想起稷下。
“不錯,臣這些年與師父學習兵法,韜略時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大秦教化不足。”張羽嚴肅道。
“繼續說!”秦始皇示意道。
“臣發現,自秦立國以來,就在教化上落后于東方六國,商君變法后,秦雖日益強盛,最終一統六國。
但秦國能治理國家的卻寥寥無幾。
特別是商君變法以來,獎勵耕戰,使得秦國各個君主皆以發展軍力為主。
以導致秦數代君王以來秦相等文職大多以六國之人為主。
呂不韋、襄侯、羋太后、華陽太后、蘇秦、張儀等等。
遂形成秦產名將、六國出士的畸形局面。”
“聽你一說確實如此!”秦始皇聞言,細數秦與六國的關系,卻是如張羽所言。
“現在秦一六國,六國學院破滅,書籍收于咸陽,秦已難以向未統一前一樣靠招賢令招募人才。
所以,臣創建學宮培養治國安邦的文才勢在必行,但臣還未想好細節。”
“能看到長遠的路,確實不易。
此事我會與丞相等人商議,這學宮確實的建。”秦始皇點頭道。
“臣對建學宮也有點小小的看法!”張羽見自己提出此事,卻可能與自己無關。
于是想插上一手,至少到時秦始皇說起,也許會被記入史書,自己才是倡議人。
“什么看法?”
“稷下學宮陛下也知道,其中學子學習完后,都靠其所拜老師名望來獲得仕途,這是弊端。
亦不利于大秦這樣一統的大帝國,因為容易在朝中形成黨派。
所以,這學宮的宮長當由世代帝皇主掌。
如此一來天下學子皆是陛下門生。”見秦始皇點頭,張羽繼續道:“其次,學宮是為大一統的帝國服務,自然不能光培育治國安邦之才。
像匠作、醫術、外交、農事、等等方面人才皆要培育。
再者,培育的人才需要擇優選取,這就需要一場場考驗來測評學子對知識的掌握和對自己所學如何應用考核。
為用一定的分數來評估其所掌握的才能,再根據其評分下放鄉、縣歷任,以政績決定其升遷。
這些就是臣的一些愚見。”張羽大致說了方向,拱手拜道。
“汝之想法已接近成熟了,想來你思索已久吧?
北方就不必再去了,比起扶蘇而言,帝國更需要你。
在我東巡結束后,希望你與李斯等人能拿出關于建立學宮的具體方案,此事關系大秦千秋偉業,一定要嚴格把關。”
秦始皇聽聞張羽所言,改變了讓張羽去北方的決定。
聽了張羽的分析與建言后,秦始皇明白,學宮的創立,才是重中之重,它比長城還要重要。
“諾!”張羽聞言,拜道。
“聽說你在沛縣下聘禮準備迎娶沛縣呂公二女?”
“臣已二十有三,是時候成家立業了!”張羽聞言摸摸頭道。
“既然你為大秦獻此千秋大業之計,朕亦不能虧待你。
就封其二人為郡主,你們以公侯之禮完婚吧!”秦始皇沉默會說道。
“臣!謝陛下隆恩!”張羽聞言,激動拜道。
“有恩既賞!有過既罰!汝雖為大秦搜索人才,但放走了項氏卻亦是罪,罰降爵一級,下去吧!”
“諾!臣告退!”
“將李斯叫來!”張羽走后,秦始皇讓進來的趙高去宣李斯。
“諾!”趙高聞言,退下去傳令,整個大堂,唯有秦始皇一人。
“天佑大秦!”想起張羽剛剛所言,秦始皇暗道。
學宮一但創立,大秦萬世之基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經歷三四代帝皇,大秦聲威必深深植根于萬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