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大帶著劉老四是住在奶奶家的,這是只有一間還是打土豪分田地時候給的房子,不過還好。這一間房子就有三十多平米,其中有少一半就是一個可以冬天燒熱的大土炕,別說住三四個人,就是再多一點其實也不覺得擁擠。
畢竟就是這個炕上,最多的時候住著老劉家大大小小八九口人呢!
只是后來隨著孩子長大成家立業,逐漸都分出去去另外的地方單過了。
劉老四的爺爺,說起來在沒有文化的人堆里也算是一個難得的開明人,所有成家的兒子都是各自過各自的。
盡管老爺子也是一個非常晚婚、又有一個多子多負擔的家庭。可他從根本上并沒有要求大的孩子必須幫著他養小的,只要老爺子自己能下地勞動就一直下地勞動,絕不偷懶。
老爺子一直堅持下地勞動到了快八十歲了,才把自己和老伴兒的地分給了幾個兒子種。
留在村里面的幾個兒子負責照顧他們,而在城里有工作的大兒子則是負責給一部分生活費,至于其它的就看各人的情況了。
條件好的、又愿意多給的老爺子也不拒絕,總是樂呵呵地笑納,條件不好的不給或者少給,他也絕不抱怨。
就像他對自己老伴兒說得一樣,“孩子條件好了,能給的自然就給了,條件不好的就是你再要,他也拿不出來。
至于條件不錯不愿意給的,那也是咱教育的不好,又怎么能全埋怨孩子不孝呢?
自家的孩子不孝順,做大人的就跟著光榮?
只要能湊合著活,就不能做那種傻事,去兒子閨女那里鬧,一點用沒有不說,剩下來的不就是給別人看笑話嗎?
他們丟了人,你不也一樣敗了興?”
老爺子年紀小的時候跟著家族里的人走南闖北,錢沒有掙到多少,但是見識卻比一輩子不出門的很多村里人要強的多。
沒有什么文化的他,至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絕不能只重視眼前一點小利的得失成敗。
當然,這也是劉奶奶為什么能夠看上劉老爺子的原因,一個比自己大了十四五歲的老男人。
能被一個十五六歲的如花年紀的美麗少女看上,老男人沒有一點特別的魅力那哪行啊?
何況,美少女的家境還是相對比較富裕的一方。
如今劉老爺子已經去世第三年了,老劉夫妻倆需要上班,回來一趟也待不了多長時間,反而是孩子們只要放了暑假,帶著細糧回老家農村輪流去陪劉奶奶那可是非常方便的事情。
而尤其受劉奶奶重視的長子長孫大劉,那更是每年都被要求必須回來。
大孫子好啊!又有文化,又是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既貼心又讓她驕傲。
劉奶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帶著如今已經是準大學生的大劉在村里四處溜達,見了誰都快樂地和人介紹一下。
“這就是額家的大毛,再開學就要去上大學了,出來就是國家干部了……”
而劉老四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一方面是因為他從小是在父母親身邊長大的,而且學習方面更是提都不能提。
不過劉老四自己也不太在乎,反正自己學習也就那樣了,再怎么努力又有什么意義呢?
回老家主要就是來玩的,至于吹牛傲嬌的是情,他確實是一點都不覺得有什么,反正這里的人其實他也沒有認識幾個。
至于說趁著假期讓自己大哥幫著補習一下?劉老四沒這個心,大劉也是同樣沒一點信心,當然劉老四對自己其實也同樣沒什么信心。
學習就是這樣,越是學不會學習就越是枯燥乏味,也就越學不會,到了最后干脆就是什么也就鬧不明白了。
就像他剛剛學過的數學里的好多問題,他都覺得都是一些“精神病”才干的事情。
為什么汽車吃多了非要來回折騰?
一個開得慢,另一個就開快了去追捻,為什么兩個司機就不一起等等,相跟著互相有個照應不是更好嗎?
最最無聊的問題就是蓄水池,非要一邊放水,又要一邊往進注水,這是一個正常人應該干的活嗎?
至于某些猜一猜,更是無聊至極,就連自己大哥都說這是哪個牲口編的這么無聊的問題啊?
明明是初中一學方程式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毛非要小學生來解決呢?
……
不管作業是怎么做的,完成了就是勝利,對與錯是與非,反正都是自己大哥自己背書了的。
劉老四自認,抄寫他還是抄的比較認真的,起碼也算是對得起老師了。
自從“寫”完了暑假作業,劉老四就進入真正的快樂暑假時光了。
早晨是妥妥地好睡眠時間,夏夜炎熱難眠,只有從后半夜開始溫度才降低到了可以舒舒服服睡覺的時間。
而清晨天亮了之后,由于別人都起床做事,蚊子們自然就非常適應地進入它們的休息時間,所以這個時間睡覺即使是把身體漏在薄被子外面,也不用擔心會被多少蚊子咬。
而蚊子則是劉老四在農村度暑假,晚上睡覺最大的煩惱。這里的蚊子雖然小也沒有什么毒性(和化工廠附近的比),但是架不住數量實在是太多了,一個不注意,睡上一覺起來很可能就是一臉的包,身上裸露在外的四肢上也是“紅星點點”。
而每天早上,劉老四躺在床上繼續睡懶覺,迷迷糊糊中吃著劉奶奶做好端到被窩里的早餐,這個時間就是他感覺最幸福的時光!
城市里面什么都有,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需要花錢購買,作為一個并不富裕的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即使是因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受到優待,可一個星期最多也就是有五分的零花錢。
所以城市里即使有很多好吃的,他大多也只能看著眼饞,咽咽口水而已。
即使是學習門口最便宜的山楂丸也要一分錢買一個,買一個山楂丸吃那就是越吃越饞,本來就特別想吃東西,吃了以后就會更加想吃。
可家里父母親給得每天一分錢的零花錢又怎么可能夠呢?尤其劉老四又是一個十一二歲,吃什么都不覺得夠,天天長身體的大男孩子呢!
老家這里雖然是農村,可這里并不是什么貧困山區,已經是改革開放的第六個年頭了,即使是承包到戶也有四五年了,如今的村里家家戶戶雖然說不上有多么富裕,但至少已經可以吃飽飯,很多富裕的人家里已經開始忙著買宅基地蓋新房子娶媳婦了。
而極個別的“萬元戶”們也都開始大踏步地努力掙錢發財致富了。會做好飯好菜的人,試著去開飯店,會開車的買車去跑運輸,會磚瓦匠的去做大工,什么都不會的也可以去做力工,頭腦靈活的可以去做二道販子,販賣自己家周邊的一些特產,又或者是把城里的一些東西販賣到村里……
種地可以夠吃飯吃菜,沒事的時候可以去打臨工,只要人勤快點,誰家的日子過得也不會太差。
村后的山坡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水果林,蘋果、梨子、核桃、葡萄、棗樹,北方最常見的果樹那是因有盡有。
所以農村和城市里比較,劉老四當然更習慣城市里的生活,可如果僅僅是暑假回老家游玩一段時間,那他還是非常快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