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自己:人人都能學的職場規劃術
- 劉捷
- 2569字
- 2019-06-04 18:16:58
前言
請把自己當成企業來經營
熱門電視劇《權力的游戲》中斯塔克家族的族語“凜冬將至”,如今成了職場流行語。
說起“過冬”這個話題,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體會。國內經濟形勢不像前些年那么火熱,GDP的增速在下降,國際上也是普遍經濟萎靡,美國還發起了貿易戰。
市場低迷、成本高企、金融支持不夠,企業家們連連叫苦,不斷呼吁減稅,要銀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要行政部門在政策上更多地松綁。作為職場中人,你或多或少也從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收入的不斷減少及身邊崗位的壓縮和工作伙伴的離職中感受到了寒意。
大多數職場人對“凜冬將至”都抱以聽天由命的態度,覺得無論是國家政策、經濟走勢還是領導的決定,自己都無能為力,除了祈禱,又能做什么呢?所以當冷空氣呼地一下來到面前,有的人認命,有的人抱怨,有的人哭鬧,但是這些大概率并不會有實際的作用。
也有一些人嗅覺靈敏,四處尋找一些看起來可以過冬的房子和巖洞。他們會去跟從那些看起來比較厲害的前輩,聽從那些很多人都認同的意見和做法,從眾心理最大的作用就是得到安全感。結果,有時候看起來光鮮的房子倒得比草屋還快,即便是匆忙找到了一個還算過得去的地方,也不一定是真正好的選擇,因為它有可能影響了你未來長期的發展,當春天再次來臨的時候,你發現自己反而落在人后。
我認識一位在外貿企業擔任銷售的小伙子小趙,人很聰明,只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就熟悉了業務,并建立了相當好的客戶關系。2018年美國剛一開打貿易戰,他就敏銳地算出了自己企業的產品成本將大幅度上升,匯率的波動也會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因此當他一看到客戶態度變得搖擺不定時,便預感到自己作為銷售的業績壓力的上升及收入的大幅下降。于是他跳槽去了一家與之前行業相關的市場策劃公司,從銷售崗轉為市場崗,最大的變化是固定收入開始占較大比例,雖然整體薪酬比貿易戰前的銷售崗下降了一些,但是好歹穩定啊。
結果一兩個月后,客戶經過對不同產地的調研,發現中國技術產業中工人的水平比印尼、非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的工人要高出太多,而他們高端產品的定位不能接受品質的降低,加上原本的利潤空間還很大,所以寧愿共同承擔稅負的損失。于是雙方繼續履行合同,新訂單也落了地。小趙腸子都悔青了,既丟掉了一大塊提成,又增加了轉崗和適應新工作的負擔。最慘痛的損失是:之前三四年的職業積累,包括客戶關系都清零了!他整個職場生涯需要重新開始。
可見,預見了冬天,做出了合理應對,也不見得都能獲得好的結果。
那么,職場人應該如何“過冬”呢?
這本指南,不同于其他指南類讀物。美食指南,誰都能用上;旅行指南,大多數人都會用,多少能看得懂地圖、排得了日程;而職場指南,并不是對所有人都能起作用。雖然都是職場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職業的心態和素養——而這恰恰是任何職場技能、方法和選擇能起作用的前提。如果你不能理解和接受,那么本書的所有方法都是無效的。否則你購買本書只起到一個作用:知道了為什么冬天會過得很差,甚至可以確認春、夏、秋的日子也不會有多舒服。原因不是運氣、不是努力、不是碰到的各種客觀阻礙,而是你沒有經營好自己。
所以,在閱讀全書之前,請先建立一個信條和行為標準:
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來經營!
企業是什么樣子的?
企業就是一個投入人力、資金、技術和其他資源,通過制造出產品、提供好服務,從市場獲取收入、賺到利潤的組織。
為什么說職場人要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來經營?因為職場中的你,可以套用一模一樣的句式來定義自己:你在職場投入時間、技能、經驗和創意,通過完成工作成果、提供管理服務,從企業獲取薪酬收入、得到回報。
企業要考慮投入產出的比例、利潤率,職場人同樣要考慮如何讓自己用有限的時間和能力,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得到更多的回報。
企業要考慮產品和服務的更新、考慮占領市場,職場人同樣要考慮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經驗值,去獲得更高的職場地位、更廣的職業空間。
企業要考慮自己的估值、能不能上市,職場人同樣要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估值,有沒有獲得股權激勵的機會。
當企業在面對凜冬,甚至早在預感到冬天即將到來時,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調整策略,去組織應對,職場人同樣要考慮,如何判斷職業發展的軌跡可能將遭遇冬天,無論是宏觀因素、企業外部因素還是自己的原因。你要為這個冬天做哪些準備?
采取和企業面對經濟問題時一樣的思考方式,用這樣的經濟理念和規律來解讀你的職場,來理解和應對在職場中碰到的所有問題。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有經營自己的意識,而不是單純地作為工具被利用、被消耗。如果企業要考慮投入產出,職場人怎能不考慮這一點?職場人的投入更寶貴,因為你投入的是不可再生的“時間”,生命如此短暫,你有什么理由不把它用好,去爭取最大的產出呢?你的產出可以是薪酬或股權,也可以是完成社會貢獻或文化創造的成就感。即便只是為了小小的自我滿足,也應該讓愉悅來得更多一些、更美好一些。
作為企業家來說,現在也已經不再是若干年前將員工作為工具使用的年代了。當今社會,信息高度發達,社會變化飛快,工具型的員工固然可靠好用,但是已不具備去自主適應形勢、主動應對問題及創造創新的能力,這樣對企業來說,整體上就會缺乏競爭力和成長性。而那些懂得經營自己的員工,某種程度上成了企業的“供應商”,雖然同時也增加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及管理的難度,但是卻真正讓企業在很多細分領域更加強大,讓企業在整體上得到了提升。員工主觀上經營和提升自己的過程,客觀上也為企業創造了更多價值,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很多企業都在推行學習型組織、阿米巴模型及合伙人制度,把企業的經營切分給一個個合伙人和合伙組織,由一個個阿米巴組織去核算管理,推動所有背負經營責任的個體去承擔經營的責任,并使企業經營有所改善和提升,從而分享經營成果。這個理念已經在大多數企業家心目中形成,未來那些工具型的員工都將不再是企業家的工具,而是合伙人和小團隊領導者的工具,隨時可能在精細的核算中被切割出去;而所有經營自己的員工,將成為小組織的領導、中高層乃至合伙人,將經營自己與經營組織、經營企業融為一體。
所以,職場人需要經營自己,你的老板也希望你經營好自己。如果你仍然是被撥一下才動一動,那么當老板放棄你的時候,根本原因是你早已經放棄了自己!
自棄,進而人棄,談何過冬?
你在職場的每一天,都是冬天。
這本職場過冬指南將帶你——看清自己,認識冬天;理性經營,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