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補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 (美)杰弗里·E.楊等
- 4741字
- 2019-06-04 18:10:32
三種應對性格陷阱的方式:屈從、逃避和反擊
讓我們來分別看一下亞歷克斯、布倫登和麥克斯三個人的不同故事。他們都有缺陷這個性格陷阱。在內心深處,他們三人都覺得自己有缺陷、不被喜愛和羞恥。但是,他們應對缺陷感的方式完全不同。我們稱這三種方式分別為屈從、逃避和反擊。
——亞歷克斯:屈從于缺陷感。
亞歷克斯是一名19歲的大學生。你與他見面時會發現,他不看你的眼睛。他會一直低著頭,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小,幾乎聽不到。他臉紅、結巴,在別人面前把自己放得很低。他總是為各種差錯道歉,即使不是他的問題,他也會把事情怪到自己頭上。
亞歷克斯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總是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比,覺得別人比他要好得多。因為這個原因,社交活動對他來說從來都是很痛苦的。上大學的第一年,他去參加了幾個派對,但他太焦慮了,以至于無法和任何人說話。“我想不出來要說些什么。”他解釋說。現在他已經二年級了,作為一個大二的學生,他再也沒參加過任何一個大學派對。
亞歷克斯開始與同宿舍的一個女生交往后,女朋友總是批評他。他最好的朋友也總是批評他。他覺得所有人都會批評他,而這個想法總是被不斷證實。
治療師:你為什么這么苛責自己?
亞歷克斯:我猜我是想在別人批評我之前,先自我批評。
亞歷克斯有很強烈的羞恥感。他總是臉紅且低著頭走路,就是因為他為自己感到羞恥。他把生活中的所有事都解讀為自己有缺陷、不被喜歡、沒有價值的證據。
亞歷克斯:我覺得自己是個被社會拒絕的人。學期已經過半,我仍然不認識任何一門課上的任何一個人。其他人都坐在一起聊天,但我就像一塊木頭一樣坐在那里,沒人和我說話。
治療師:你和別人說話嗎?
亞歷克斯:不。誰會想和我說話呢?
亞歷克斯用一種仿佛自己真的有缺陷那樣的方式去思考、感受和行動。性格陷阱滲透、影響了他生活中各種方面的各種體驗。這就是屈從。當我們選擇了屈從這種應對方式,性格陷阱就會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亞歷克斯非常清楚自己一直有一種缺陷感。
當我們屈從的時候,我們會扭曲自己對客觀情況的認知,以證實性格陷阱的確存在。性格陷阱被激活時,我們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我們選擇那些會強化性格陷阱的伴侶或情境。我們主動維持著性格陷阱的運轉。
亞歷克斯總是扭曲或曲解各種情境,以強化自己的性格陷阱。他的認知是有偏差的:他覺得別人在攻擊或羞辱他,盡管別人并沒有真的在那樣做。他看待事物有很強的偏頗,把消極方面放大,把積極方面縮小,把所有事情都理解為是自己不足的佐證。他在這點上完全沒有邏輯可言。當我們選擇屈從的時候,就會不斷地曲解或誤解別的人和事,以保持性格陷阱的持續運轉。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習慣扮演某種角色,或習慣被以某種方式看待。如果我們生長于被虐待、忽視、喊叫、長期批評或支配的家庭,我們就會覺得那就是最舒適的環境。盡管可能很不健康,多數人仍會去尋求并創造熟悉的、與生長經歷相似的環境。屈從的全部本質,就是設法在現實生活中繼續重復童年的模式。
亞歷克斯小時候,家里人總是批評和貶低他。這是缺陷陷阱的典型源頭。長大后,他也采取一種確保自己最終會被批評或貶低的行為方式。他選的朋友和戀人都經常批評他。他表現出一種羞恥感,并總是急于認錯。他會在別人面前批評自己。當別人對他好的時候,他會疏遠人家,并自覺或不自覺地破壞與對方的關系。亞歷克斯努力地維持著這種狀態。當周圍的環境過于支持他的時候,他會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好繼續回到羞恥與沮喪的情緒狀態,那讓他覺得舒服。如果他一時間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或和別人一樣強,他也總會設法回到劣勢地位。
屈從涵蓋了所有我們正在不斷重復著的、自我傷害性的行為模式。我們復制童年不幸的各種方法都屬于屈從的表現。我們仍是那個孩子,那個正在經歷舊時痛苦的孩子。屈從將我們的童年經歷延伸至成年生活。因此,我們總是覺得改變無望。我們只知道這個永遠無法逃離的性格陷阱。這是一個自我維系的閉循環。
——布倫登:逃避缺陷感。
布倫登40歲了,從未有過親密的人際關系。他的空余時間多半用來在社區小酒館與哥們一起抱怨生活。讓布倫登最感到舒服的就是這種隨意、友好,但又不會深入討論個人生活的人際關系。
布倫登的妻子是一個與自身情感脫節的女人。她非常重視維護自己的形象。她看重自己的已婚狀態,但并不在意丈夫是不是布倫登這個人。她有關系很好的閨蜜,卻并不期待與布倫登之間能有很親密的關系。她想要一個男人,因為這樣就能夠扮演傳統妻子的角色。他們婚姻只是基于傳統的男女角色,而不是真正的親密關系。他們幾乎從不對彼此吐露心事。
成年以后,布倫登一直是個酒鬼。雖然家人和朋友都建議他參加匿名戒酒會,但他并不理會。他說自己才不是酒鬼,他喝酒只是為了娛樂,并且完全能夠控制自己。除了在社區小酒館喝酒以外,他也會在某些社交場合喝酒,尤其是當他覺得在場的所有人都比自己強時。
布倫登來進行治療是因為他變得抑郁了。與亞歷克斯相反,他并不知道自己有性格陷阱。他花了很長時間來確保自己不知道。剛開始接受治療的時候,他只是隱約知道自己有一些缺陷感。當我們問他,他覺得自己如何時,他否認自己有低自尊或羞恥的感受。(在之后的治療中,這些感受非常強烈地表現了出來。)
我們不得不從各個方面和布倫登的逃避作戰。我們讓他在家庭作業中寫下消極想法,他沒照著做,并聲稱:“為什么要去思考呢?這只會讓我感覺更糟。”我們讓他閉上眼睛想象自己還是個孩子,他說:“我什么也看不到。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或者,他說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沒有任何情緒反應。我們問他,對虐待他的爸爸有什么感受,他堅持說自己沒有覺得憤怒。“我爸爸是個好人。”他說。
布倫登試圖逃避自己的缺陷感。逃避能讓我們避免思考性格陷阱,我們把它從腦海中趕了出去。逃避也讓我們避免感受性格陷阱,當情緒產生的時候,我們就把它壓下去。我們吸毒、暴食、強迫性地打掃衛生或者瘋狂工作,我們避免任何可能會激活性格陷阱的情境。事實上,我們照常去思考、感受和行動,就像性格陷阱從未存在過一樣。
很多人完全回避所有會讓自己覺得脆弱、敏感的生活領域。若你也有缺陷陷阱,可能就會像布倫登一樣,避免所有親密的人際關系,從不讓任何人接近。若是有失敗陷阱,你可能會逃避工作、學校功課、升職或承擔新任務。若是有社交孤立陷阱,你可能會避免團體活動、聚會、會面和大型會議。若是有依賴陷阱,你可能會避免一切需要獨立能力的情況,并對獨自去公共場合充滿恐懼。
我們把逃避作為應對性格陷阱的方式是很自然的選擇。當性格陷阱被激活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大量的負面情緒——悲傷、羞恥、焦慮和氣憤。我們非常想逃避這種痛苦,不想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因為那太讓人難過了。
逃避的缺點是,我們永遠都無法戰勝性格陷阱。從不面對真相,我們就只能被困住。對于自己都不愿承認的問題,我們是不可能改變的。相反,我們會不斷重復同樣的自我傷害行為,重復建立有害的人際關系。為了不經歷痛苦、安然生活,我們剝奪了自己做出改變、徹底擺脫這些痛苦的機會。
當逃避的時候,我們就與自己達成了某種協議。在短期內我們不會再感到痛苦,但是,長期來講,我們卻要承擔年復一年的逃避所帶來的后果。只要還在逃避,布倫登就永遠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愛人與被一個理解他的人愛。愛是布倫登在童年時代就沒有得到的。
采取逃避的方式,我們就放棄了情感生活。我們不去感受,我們麻木地生存,無法感到真正的快樂和痛苦。由于避免面對問題,我們最終會傷害身邊的人。我們也容易因此染上酒精或藥物成癮的惡果。
——麥克斯:對缺陷感反擊的應對方式。
32歲的麥克斯是股票經紀人。表面上,他很自信且篤定。事實上,他很自命不凡,有一種優越感。他苛責別人,也很少承認自己的錯誤。
麥克斯來參加治療是因為妻子威脅說要離開他。他堅信他們之間的所有問題都是妻子的錯。
治療師:所以,你的妻子對你很生氣?
麥克斯:如果你問我,我認為,她才是造成了所有問題的那個人。她總是小題大做,而且對我要求太多。她才需要接受治療。
事實上,麥克斯選擇的是一位非常順從、自我犧牲,且很崇拜他的妻子。多年來,他對妻子說話越來越過分(言語虐待)且越來越自私,妻子終于決定:要么他們開始心理治療,要么她就離開麥克斯。
麥克斯總是會給自己建立一個優勢的地位。他選擇會奉承他的人做朋友和雇員,而不選擇那些會挑戰他或與他爭論的人。他享受這種優越感。他把絕大多數精力用來追求聲望和地位。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他會采取任何必要的方式操縱、利用別人。
他在治療中也試圖讓自己處于優勢地位。他詢問了我們的資質、方法、能力、成功經驗和年齡,并不斷提醒我們,他有多成功。當我們告訴他,我們認為他對妻子很不好時,他非常憤怒。他堅持說,我們不了解他的感受。他堅持認為,他想要約在什么時間治療就可以約在什么時間,因為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當我們拒絕他的要求時,他再次變得很憤怒。他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得的特殊待遇。
麥克斯并不知道自己有性格陷阱,然而他的性格陷阱一直伴隨著他。麥克斯讓自己生活在一種優越感里,一種與他童年時的經歷截然相反的體驗。童年時,父母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卑微的孩子,他現在則要盡可能與那時的自己不同。我們也許可以說,他把一生的時間都用在了保護那個孩子,并奮力擊退那些他認為會對他進行批評和虐待的人。
當我們反擊的時候,我們是在彌補這個性格陷阱帶來的傷害,我們說服自己也說服他人:真相恰恰相反。我們告訴自己,我們是特別的、優越的、完美的、不會犯錯的,我們帶著這個面具去感受、行動和思考。我們拼命地戴緊這個面具,不肯放手。
反擊的出現,是因為它能在被貶低、被批評和被羞辱之外,提供另一種方案。它是一種脫離糟糕的脆弱感的方式,它能幫到我們。但當它太過極端時,就會適得其反,最終反傷自己。
反擊看似有益。事實上,很多我們崇拜的對象都是反擊者,比如一些電影明星、搖滾明星和政治領袖。但是,雖然他們似乎很能融入社會,并且在他人眼中很成功,但他們通常不能與自己和平相處。他們私下里經常會覺得自己有缺陷。
為了應對這種缺陷感,他們將自己置于可以獲得觀眾掌聲的場景中。獲得掌聲事實上是一種對內心深處卑微感的補償。他們反擊的方式是,在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并看輕自己之前,就用成功來掩蓋掉。
反擊會讓我們遠離他人。我們太投入于讓自己看起來很完美,甚至不在乎誰會因此而受傷。無論對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還是要繼續反擊,但那注定是會有消極作用的。最終,人們會離開我們,或以某種方式報復我們。
反擊也會影響真正的親密關系。我們失去了信任的能力,失去了脆弱、與他人在深層次聯結的能力。我們見過一些患者,他們寧愿失去一切,包括婚姻、與他們所愛之人的親密關系,也不愿冒險變得脆弱一些。
無論我們試圖變得多么完美,最終總會在一些事情上失敗。反擊者從來都學不會該如何應對挫敗。他們不會承擔自己的失敗,也不會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當一個重大挫折出現的時候,反擊的模式會被徹底粉碎。這時,反擊者通常會開始崩潰,并變得很抑郁。
反擊者在內心深處經常是很脆弱的。他們的優越感很容易就被打破。最終,他們的盔甲上會出現裂縫,感覺整個世界都在崩塌。這時,性格陷阱會以巨大的力量卷土重來,最初的缺陷、剝奪、排斥或虐待等感受都會回來。
我們剛才說的三個人,亞歷克斯、布倫登和麥克斯,他們都有缺陷這個核心性格陷阱。在內心深處,他們三人都覺得自己有缺陷、沒有價值、不被喜愛。但是,他們應對缺陷感的方式完全不同。
亞歷克斯、布倫登和麥克斯的案例都相對比較典型,他們每個人都主要使用一種應對方式。事實上,單一的應對方式是很少見的。大多數人會用綜合使用屈從、逃避和反擊。為了克服性格陷阱,重塑我們的心理健康,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改變這些應對方式。
下一章將告訴你如何不屈從、不逃避、不反擊地有效面對性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