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聰明之源 波動頻仍 信息未明 人類孤零


注釋
頻仍:連續不斷,頻繁發生。
我們仰望星空,思考人類是不是獨一無二的時候,在漆黑的宇宙中的某個地方,是否存在著別的像我們一樣正在思索的生物呢?這些生物長什么樣?由什么構成?是否也吃飯喝水?如何交流?“他們”的社會又是什么樣?如果有這樣的生物存在,“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外星人。其實,科學家們早在1956年就開始搜尋外星人的信號了。他們認為光速是傳播最快的,而無線電能夠以光速發送,所以宇宙通信只能依靠無線電。科學家們甚至計算出宇宙中大約有100萬個外星文明社會,這聽起來真是個大數字。試想在宇宙中有如此多五花八門的“人”生活的五花八門的星球,千姿百態,真是令人興奮。然而,遺憾的是即使這些有“人”的星星都在銀河系,平均也要20萬顆恒星中才有一顆恒星的周圍有一個“文明社會”,就目前我們的能力而言,只能望洋興嘆。有時科學家似乎捕捉到宇宙中不明身份的電波,然而面對毫不知何意的電波,科學家們仍然束手無策,無法判斷哪個信息來自文明社會。科學家們在1972年發射的“先驅者10號”和1973年的“先驅者11號”上各放了一張畫著太陽系和一對地球人的“地球名片”。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探測器上,放了一張“地球之聲”鍍金聲像片和一枚金剛石唱針。但愿有朝一日,外星人能夠得到這些來自地球的信息與問候,來到我們的地球友好訪問。那時我們將如何接待“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