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廣州,作為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充分發揚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為動力,走出了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高職教育改革發展之路,形成了中國高職教育的廣州模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廣州市始終一馬當先,率先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戰略要求,積極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高職教育改革發展之路。20世紀60年代,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職工學歷和科學文化水平,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廣州市積極發展成人高等教育,于1962年成立了廣州業余大學(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前身之一),1964年又成立了廣州市業余工業科技學院(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的前身之一)。廣州的高職教育即發軔于此。當然,當時的業余大學主要以成人學歷教育為主,就功能使命和辦學內涵而言,與今天的高職教育仍有較大差異。20世紀80年代,為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對高等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計劃,并成立了一批職業大學,廣州市作為改革探索的城市之一,于1983年成立了廣州職業大學(廣州大學的前身之一)。20世紀90年代,我國正式提出按新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計劃,廣州作為最先探索的城市之一,于1993年開始籌建全國首批職業技術學院之一——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組織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廣州市以此為契機,主動申請并被教育部確立為“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隨著高職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廣州市高職教育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探索更加系統化,中國高職教育的廣州模式日漸成熟。

中國高職教育的廣州模式突出體現在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方面。在管理體制上,廣州市鼓勵多主體辦學,充分激發各類辦學主體的積極性,探索多種所有制并存的辦學模式;在制度安排上,重視頂層設計,發揮政府在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將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相融合,探索并構建符合經濟發展規律、與廣州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中高職有效銜接、與普通高等教育相融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廣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資源配置上,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整合各利益相關者的資源優勢,打造職業教育發展利益共同體,走集約化發展之路;在院校內部治理上,積極探索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探索符合高職教育辦學規律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了諸多極具示范推廣價值的內部管理改革創新經驗;在教育教學改革上,通過建立政校行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可持續的良性合作機制,探索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的改革模式,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本書立足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對中國高職教育的廣州模式進行總結和梳理,展示了廣州市在高職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和48個成功案例。本書提煉的廣州模式希望對地方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高職院校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有所借鑒。

編者

2014年9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丁青县| 密云县| 大丰市| 肇源县| 固镇县| 合川市| 新营市| 青海省| 林周县| 长岛县| 井陉县| 静安区| 温州市| 兴宁市| 霍山县| 仲巴县| 辽源市| 安新县| 商都县| 双城市| 侯马市| 渝北区| 诸城市| 梅州市| 界首市| 登封市| 永靖县| 宁陕县| 新竹市| 秭归县| 靖宇县| 泸州市| 明水县| 鹿邑县| 唐山市| 浑源县| 南皮县| 涞水县| 青铜峡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