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維:讓你人生出眾的另類通道
- 褚明宇
- 1261字
- 2019-05-17 20:25:51
“間隔年”是一種奢侈品
Q 怎么看待“間隔年”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應該去嘗試一下,還是老老實實去工作?
你知道嗎,有些人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有兩個常見的套路。
一個是:This i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你一聽“有趣的問題”特別高興,以為他們夸你了。錯!美國人這么說的時候,不說明別的,只說明他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你,說問題“有趣”,只是一種搪塞、拖延的辦法。更糟糕的是,他的真實想法很可能是,這是一個爛問題,但是出于正能量,他們會努力把壞事往好里說,于是,“爛問題”就變成了“有趣的問題”。
我在美國上學的時候,這是教授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時最愛說的一句話。不過,也有例外。有一次,一個英國客座教授實在受不了了,他說:“我知道在美國禮貌的說法是說‘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是請讓我今天說一句實話——這是個弱智的問題,就好比我剛給你們講過一加一等于二,結果你又天真地舉手問,一加一等于幾啊?”
這是一個套路。
另一個說法是說:It depends.——要看具體情況。
這樣的答案通常是回答者不想正面回答你的問題,但又想裝的表現,我前段時間玩分答(付費語音問答),發現很多答主不管回答什么問題,都是這個套路。
看來,這一招在哪里都挺好使。
但褚老師不是那樣的人。我通常喜歡給你一個直接的、具體的、可執行的答案。就算充滿了我個人的偏見,就算會得罪人,但至少不會讓你不知所措,或者聽著聽著覺得無聊,在一分鐘之內走了神。
但是——
你瞧,凡事都有個“但是”。
那么,我怎么看待“間隔年”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嘗試一下它呢,還是老老實實去工作?
但是我今天想到的回答居然就是這兩句:
This i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is: it depends.
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并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你是一個貴族,或是一個生活無憂的人,那么,我建議你大學畢業之后,不必急著去工作,“間隔年”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我博士導師的小兒子是個天才,他19歲麻省理工畢業,按照很多人的說法,算是科大少年班的料,他本科畢業之后,去東南亞做了幾年義工,等到22歲,才又回到學校讀研。
我導師的夫人跟我說,他們不是特別理解這種選擇,但是孩子自己的人生還是得他自己做主。她也不止一次問過她兒子為什么這么做,她得到了一個讓她有些莫名其妙的答案。她兒子說:“不想跟比我年紀大的人一起上學。”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說他的自信和勇氣是從哪里來的呢?說白了,還不是他的家境和地位。
再給你舉個熟悉的例子吧——羅永浩。羅永浩從中學畢業之后,到創辦錘子科技這段漫長的時間,嚴格地說,都是“間隔年”,他一直在自由自在地探索、嘗試,體驗不同的東西,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然后像瘋了一樣地投入其中。
你說老羅的自信和勇氣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很多人的一大錯誤就是誤以為自己也能成為老羅,他們徹底弄錯了,其實“間隔年”是一種奢侈品。
一個真正的貴族是不需要工作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特異的選擇,而“間隔年”才是常態,很多貴族一輩子就是在“間隔年”中度過的。
所以說,It depends……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我建議你老老實實地去工作。
聽褚老師的吧,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