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六部齊全
- 秦時明月之大秦天庭
- 俺是平凡人
- 3181字
- 2019-11-07 11:16:33
諸葛亮拜謝道:“謝我王恩得,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嬴政虛扶諸葛亮道:“孔明之心,孤深信不疑,望你我君臣同心同德,強我秦國,揚我國威。”
諸葛亮道:“臣謹記我王圣言。”
諸葛亮退下,嬴政又道:“三部,名為吏部、刑部、禮部,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功勛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設吏部尚書一位,吏部侍郎一位,四司郎中四位,諸位臣公可有合適人選?”
張儀出列道:“啟稟王上,臣推蹇叔為吏部尚書。”
又有一位大臣稟道:“臣舉薦嚴開為吏部侍郎。”
“……”
“……”
“稟王上:臣舉薦王綰為吏部尚書。”范雎稟道。
王綰此人雖然沒有什么驚天之才,但他卻是一個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人,吏部在嬴政看來主要就是穩,尤其是他準備啟用李斯的功勞制,那吏部就更加的需要這樣的人坐鎮。
嬴政道:“王綰何在?”
“臣在。”
“今封你為吏部尚書,掌管吏部一切事宜。”嬴政高聲道。
“臣定不負王恩。”王綰恭敬道。
王綰退下嬴政對著群臣道:“戶部侍郎一職,孤已有人選。不過,在此之前,孤請諸位臣公看一卷奏札。”
嬴政說完,將案幾上的一卷竹簡遞給鄭和,鄭和恭敬接過,下了平臺,遞給左列第一人商鞅。
商鞅接過,看了一眼,暗道果然,看完之后,傳給了綱成君蔡擇,蔡澤看完又傳給張儀、范雎,然后是老廷尉,老廷尉越看臉色越是精彩,再也忍不住道:“好一篇功勞制,和我秦國制度非常契合,若是以此功勞制作為我秦國官員升遷制度,我秦國基業傳承傳萬世非夢也,此人大才。”
許多大臣很是好奇,當竹簡傳到他們的手中,越看越興奮,若真如此,他們升遷無人敢質疑,無人能擋。
總之一句話,只要你功勞足夠,明天你的上司就是你的下屬。
竹簡傳到了武將這排,他們看了也是贊嘆不已,很是類似商鞅變法的二十級爵位制。嬴政已經說過,軍政分離,二十級爵位制不再適合文臣評功升遷之用,所以李斯的這篇功勞制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功勞制是這樣劃分的:一百累功=一個小功,十個小功=一個中功,十個中功=一個大功,十個大功=一個天功。而功勞的評定都是有很嚴格的標準。
打個比方,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想要在秦國當官,必須要從從九品做起,而想要升官,需要足夠的功勞。從從九品升職到正九品需要一個中功,從正九品升任到從八品需要十個中功,從從八品升遷到正八品需要十五個中功,依此類推。
這樣一來,秦國官場就會出現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至于運氣好的那些人,也只是一時的,想要升遷沒有真本事,只會掉不可能升,如此一來:有才能者未必是身居高位,而身居高位者一定是有才能之人。
從從九品到正一品的功勞,還需要朝臣商議,定下一套標準,反正是不會讓人鉆空子的,升遷也不是那么容易。
從正二品到從一品,嬴政要親自制定,反正門檻很高,這樣就不會出現功勞大到封無可封的地步,比如說白起這次率軍迎戰六國大勝,嬴政所給出的功勞評定也就兩個大功,而正二品升遷到從一品則需要十個天功,白起剛好是正二品。
朝臣為什高興,那是因為嬴政給他們畫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大餅,只要你努力,功勞夠了,那也證明你的能力夠了,總有機會吃到。
嬴政很滿意群臣的反應,問道:“諸位臣公以為如何?”
“臣等懇請王上推行功勞制。”群臣齊聲拜道。
“稟王上,臣以為功勞制還不完善,暫時不宜推行。”李大夫李忠又出來反對道。
群臣啞然,見又是李忠,有的大臣都快雙目噴火了。
這時諸葛亮也出了列道:“臣附議”
朝堂之上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最好不要出現一致的聲音,哪怕那件事是君王最想要的結果。
這會讓君王過于自負,也會讓群臣產生一種要挾君王同意此事的成就感,會讓他們變得肆無忌憚。
嬴政道:“功勞制推行日后再議,今,孤要說的是,吏部侍郎一職由功勞制的提出者李斯擔任。”
“王上,李斯此人,一無官身,二無政績,入朝便擔任吏部侍郎一職,恐不能服眾。”老廷尉出來反對道。
嬴政想了想覺得也是,道:“既然如此,那就同樣以一年之期為限,其功勞不足以擔任吏部侍郎時,罷官免職。”
“臣無異議。”老廷尉又道。
“臣等無異議。”群臣道。
“宣:李斯進殿。”鄭和的聲音響徹大殿,傳到殿外。
不一會,李斯來到大殿中央,禮道:“布衣李斯,參見王上,王上萬年。”
嬴政道:“先生所著功勞制,已得到滿朝文武大臣認可,孤想請先生入我秦國為官,先生可有意愿?”
“謝王上,李斯愿為秦國效勞,為王上所驅。”李斯有些激動的回道。
“李斯聽令,今封李斯為吏部侍郎,協助吏部尚書王綰掌管吏部一切事物。”嬴政道。
“謝王上厚恩。”李斯謝道。
李斯退到王綰身后,嬴政又繼續道:“劉永,王軾,吳思,晉白飛何在?”
“臣在。”四人出列道。
“封劉永為吏部司郎中,王軾為功勛司郎中,吳思為考功司郎中,晉白飛為司封司郎中。”
“臣等謝我王大恩,必當以死相報。”四人謝道。
四人歸位嬴政又道:“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設禮部尚書一位,禮部侍郎一位。禮部司,主客司,教育司,祭祀司郎中各一位。”
“禮部尚書由景監擔任,禮部侍郎由孔文擔任,禮部司郎中由公叔云擔任,主客司郎中由子車擔任,教育司郎中由常文擔任,祭祀司郎中由杜龍擔任。”嬴政一個個念道。
六人出列謝禮。
嬴政又繼續道:“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政。設刑部尚書一職,刑部侍郎一位,下設刑法司,民事司,牢獄司,審核司共四司。”
“刑部尚書由法家李害擔任,刑部侍郎由牛風擔任,刑法司郎中由夏安擔任,民事司郎中由錢安志擔任,牢獄司郎中由楊承擔任,審核司郎中由樸如風擔任。”
六人出列道:“謝王上恩德。”
嬴政見到老廷尉的神色有些黯然,心里也有些不忍,老廷尉是位鐵面無私,不徇私情,克己奉公的這樣一位老臣。正因為有他的存在,讓秦國法度深入人心,群臣做事不敢心存僥幸,就連嬴政犯錯,老廷尉也毫不客氣的批評兩句,在嬴政看來,他就是秦國的包公。
嬴政帶著些遵敬語氣的對著老廷尉道:“老廷尉莫不是以為可以擺脫朝中瑣事,回家頤養天年不成?”
老廷尉一根根銀絲在黑發中清晰可見,微微下陷的眼窩里,一雙深褐色的眼眸帶著不解望向嬴政,那古銅色的臉上,深深地刻著一道道皺紋,依然掩蓋不了他那不茍言笑,莊嚴謹慎的威勢。
嬴政又道:“孤雖成立了刑部,但是刑部只掌管秦國百姓的罪責,審查等。若大秦官吏觸犯法度之人,任由廷尉府調查,審核,定罪。所以老廷尉可不能以年老為理辭官棄之不理啊。”
“哈哈哈……,王上還需要老臣,老臣自然是替王上掌管廷尉府,震懾宵小之輩。”老廷尉說完還掃視一圈朝中大臣。大臣們不敢與老廷尉對視,主要還是廷尉府掌管的是秦國刑獄,負責司法,其一身威勢,又有幾人不懼,更別說其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油鹽不進。
嬴政見老廷尉同意留下,起身對著老廷尉一禮道:“政,謝老廷尉愿意留下相助。”
諸葛亮,商鞅等朝中大臣也同樣對著老廷尉行了一禮,老廷尉先是向嬴政還禮,又對眾臣輕輕一禮。
嬴政的一府三部已經成立,是時候處理六國的百萬俘虜的事情了,令道:“張儀,范雎,諸葛亮,景監何在?”
“臣在。”張儀,范雎,諸葛亮和景監四人出列道。
“六國俘虜之事,由內閣張儀、范雎主事,諸葛亮、景監協助,限期兩月之內完成。”嬴政威嚴道。
“謹遵王令。”張儀四人應道。
“俘虜之事事關重大,不可有絲毫差池,令看押俘虜所在郡郡尉調遣郡衛和縣衛前往協助大軍看押。”嬴政下令道。
此事歸兵部負責,司馬梗出列道:“遵王令。”
“軍機閣傳令看押俘虜大軍將領,對于俘虜不可辱罵、欺壓,其余之事,孤就不再胡亂下令。”嬴政繼續令到。
軍機閣魏冉出列道:“軍機閣遵王令。”
嬴政又道:“《功勞制》上至二品大員,下到鄉里村正,每人一份,各抒己見:將各種功勞的標準,定性,評價等寫成奏札交由吏部,吏部篩選再上交內閣,允許內閣開廷議討論,再上交于孤。”
王綰和商鞅出列道:“臣等遵令。”
朝中之事處理完畢,嬴政向群臣掃視一眼,群臣恭敬站立。
道:“諸位臣公可還有事要議?”
“臣等無事。”群臣回道。
“退朝。”鄭和上前一步高聲道。
群臣起身恭敬道:“臣等恭送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