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誰痛苦誰改變,誰成長誰受益
- 此生江湖聚散,你要敢愛敢當
- 李愛玲
- 2711字
- 2019-05-17 09:23:21
歲月長,衣衫涼。
你只有走過之后才有資格回頭看,
當初痛哭過的深夜,
原來恰好有月光。
真正成長起來的人,不會把幸福交由他人負責,
而是敢于遵從內心真實的聲音,有底氣地做出選擇。
01
公司團購了一個家庭教育課程,報名的時候,有意思的一幕發生了:
超過半數的男員工,都是給自家老婆報的。
而女員工多數是想回家做通老公的工作,讓他和自己一起參加。
我做了一個簡單調查——
給老婆報名的男同事,都是統一認知:平時都是媳婦管孩子,她需要學習。
想回家叫老公一起報名的女同事,也一致認為那個豬隊友太需要改進。
有趣的結果出現了——
給媳婦報名的,基本都同意并確認了。
回家和老公商量的,無一不是鎩羽而歸。
這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現象,不只一個家庭、一家公司,而是當下整個社會呈現出來的兩極分化——
女性的求知欲、成長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趨勢,尤其是媽媽群體。
而廣大男同胞還停留在拒絕接受世界的變化,堅信自己沒問題的階段。
遇到學習機會,女人想到的是帶上男人一起進步。
而男人的直接反應是:沒我啥事,讓老婆好好學學就行了。
女性群體日趨攀升的成長需求,有大數據為證:在小鵝通知識付費平臺,女性用戶達到62%,而在擁有1.5億用戶的荔枝微課,女性用戶占到70%。
那么問題來了——
這個社會,憑什么女人在不停成長,男人卻可以不思進取?
每次想到這一點,女人們就憤憤不平咬牙切齒,恨不能踹了家中那個不成器的豬隊友。
我有一個讀者,平時很少留言評論,但每次,只要我的文章觀點是倡導女性成長,她一定會在后臺留言質疑:
“你也是女人,怎么不說讓男人成長,成天喊著讓女人成長,男人都干嗎?”
“你這種觀點就是男權的幫兇,讓他們更加懶散,不求上進!”
“現在女人也要工作賺錢,一樣養家,還得帶孩子干家務,憑什么總讓女人成長?”
我特別理解她這種情緒。
她的不平與不甘,其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女性的觀點:
一樣的人生父母養,一樣的賺錢也養家,憑什么?
02
相比男性,女性對親密關系、情感質量的要求通常更高。
不必看大數據,看看身邊人就知道了——吐槽老公、抱怨婆婆、被熊孩子氣吐血的都是女人。
而對男人來說,沒有什么煩惱是一頓燒烤喝酒吹牛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頓。
女人不滿,因為她更在意關系,在意感受。
所以,這是我們要探討的第一個重點——
誰痛苦,誰改變。
太多女人都活在“他做得不好,所以我才不幸福”的模式里。
當你勇于打破這個困局,模式就會變為“我為我的幸福負責,所以我愿意為此做些什么”。
中國男人大多是回避型,兩人吵架了就不說話,家里氛圍不好就不著家,在單位加班、打游戲,回來后蒙頭大睡,不是他們喜歡這樣,而是他們不知道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
女人對現狀不滿,愿意去反思、學習,尋求成長和突破,這就是勇于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所以你更該明白,成長是為了誰而做的?學習是為了誰而學的?改變是為了誰而變的?
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女人的自我成長,不是為了去改變男人,而是以自我為軸心,看到自己的優劣多面和成長空間,去提升薄弱的部分,擁有更多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他成不成長,那是他的事,你只能管好自己的事。
這世間最殘酷的真相之一就是,我們無法改變和控制任何人。
無論是生你養你的父母,還是你生你養的孩子,更別說那個沒有半點血緣關系的婚姻伴侶。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成長,就不會把關注點聚集到他人身上。
03
女人改變了,男人就一定會變嗎?
不一定。
那為什么還要女人改變?
這就是第二個重點——
誰改變,誰受益。
有個段子: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舒服。
我們都習慣活在自己的舒適區里,走出舒適區,進入挑戰區,一定會有痛苦。
但這份痛苦改變的背后,最大的獲益者一定是自己。
女人在自我成長之后,可能會面對三種結果。
第一種:你變了,他也奇跡般地變了。
一個朋友之前經常跟我抱怨老公不陪孩子,孩子交到他手里,過不了十分鐘就被弄哭,男人只能一臉無奈地交回她手里,久而久之,干脆不提這茬,反正也哄不好,死豬不怕開水燙,沙發躺尸打游戲。
她嫌他笨、蠢,恨自己瞎了眼,選了個窩囊廢。
后來一次偶然機會,她聽了一個關于溝通藝術的講座。回家后,她嘗試著率先做出改變。
把“一個大男人連個孩子都哄不好,不如去碰死”換成了“我相信其實你心里也很想做個好爸爸”,把“你這輩子都改不了這個死德行”換成了“我知道你只是還沒找到好方法”。
她發現,男人的態度也開始發生改變。直至如今,徹底變成女兒奴,讓她盡管去美容瑜伽下午茶。
女人的強制和逼迫,都不是讓男人發生改變。
真正有用的,是感染和影響他。
第二種:你變了,他沒變,但你發現自己愿意接納了。
我曾經很受不了我老公慢條斯理的性格,經常嫌他“上個衛生間比我生孩子還慢”。天然的個性迥異讓我不爽了很多年。
但在我了解性格和人格的形成、真正懂得寬容與柔軟之后,我愿意發自內心地接納那些曾經讓我特別不爽的差異,我愿意發現和欣賞他性格里的“慢”而帶來的耐性和包容,愿意承認他的鈍感力為我的家庭和孩子帶來的益處。
兩個人就像兩個星球,相愛時被各自的亮面所吸引,過著過著就到了用暗面來面對對方的軌道。
當我愿意做出調整,接受磨合,我便能夠接納對方人性里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的真相。
我終于肯承認,我們都是這樣的人。我看到并接納彼此真實的存在,才能活得更加誠實和坦然。
第三種:你變了,他沒變,但你有勇氣重新選擇了。
有很多讀者問過我:
“難道男人出軌撩騷、不負責任,明明是他的錯,也得讓女人改變?”
“總讓我成長,那豈不更把他慣得不知天高地厚,得寸進尺了。”
“婚姻是兩個人的,光我改變,他不改變,有什么用?”
不是所有人都是孺子可教,總有人是爛泥扶不上墻的主。
但一個勇于成長的人,有能力把選擇權握在自己手上。
他出軌撩騷,屢教不改,這種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你可以為自己要的生活做些什么?
他自私懶惰,不求上進,你不愿跟他一起爛在泥里,所以你需要怎樣對自己負責?
真正成長起來的人,不會把幸福交由他人負責,而是敢于遵從內心真實的聲音,有底氣地做出選擇。
成長,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主題。
當我們學習過、努力過、反思過、改進過,再回頭審視自己,人還是那人,事還是那些事,你說不清自己哪里變了,但分明,你看待問題的角度、層面、格局、思維模式,都不同于以前。
它像一場夜雨,潤物細無聲,令你煥然新生。
那些當初看讓你焦灼,迷茫,困頓,快要喘不上氣,幾乎活不下去的問題,云淡風輕了,海闊天空了,豁達通透了,塵埃落定了。
這是成長賦予我們真正的意義——擁有更多智慧,生出更多慈悲。
就算那個人仍然停留在原地,又有什么關系?你已經不在原地了。
這才是“你能慣著他,也能換了他”的真正底氣啊。
女人們,放下“憑什么”的執念,只管去做吧。
此刻,當下。
只有你去做了,思索了,領悟了,你便懂得了那一句: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