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思達Ⅰ:張輝誠的翻轉教學實踐
- 張輝誠
- 2862字
- 2019-05-31 18:50:21
自序
我的書院、我的夢、我的“學思達”
(一)
嚴長壽先生在臺大翻轉工作坊聽完我講“學思達”之后,旋即邀請我再到臺東均一中小學,為臺東縣的老師們做一場演講。嚴先生連聽兩回之后,他握住我的手,說:“輝誠老師,您已經是傳教士了!”
到底是什么樣的熱情與動力讓我成為“學思達”的傳教士?這一切都要從我小時候開始談起。
我出生在云林縣鄉下一個小村莊——蔥仔寮,小學一年級才遷往褒忠鄉,一直到虎尾高中畢業我都居住在云林。就讀褒忠小學時,我從來不知道回家后還要讀書,放學后我們鄉下小孩就是四處玩,要不就在家幫忙家庭手工,貼補家用。直到就讀褒忠中學,我才深切感受到填鴨教育加上小考文化(當然小學也填鴨,但沒有每日小考)荼毒的痛苦,經常熬夜應付永遠考不完的小考,總是為了明天的考試而痛苦讀書,斤斤計較分數和排名……又加上初一、初二導師私下開補習班,對于有補習和沒補習的同學有著明顯差別待遇(小學老師也是如此,當時風氣皆如此,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但我家里窮,根本不可能有錢去補習,所以我從小到大沒補習過。這沒什么好說的,住在鄉下,只要家境清寒,絕大多數都沒補習過,非不為也,實無力為之),這樣無聊、無奈又痛苦的學校生活,很快讓我感覺學校和監獄沒什么兩樣。
等我當了老師,我知道以前我是受害者,如果還重蹈以前老師的教書方式,繼承悠久的填鴨教學傳統,自己就從受害者變成加害人。我知道不能如此,所以教書第一年,分發至信義中學,即開始著手進行我的創新教學實驗。但當時熱情有余,經驗、能力嚴重不足,半年過去,班上第一名火速轉學到仁愛中學,班級開始失控,第一年實驗幾乎是以慘敗收場。還好,我抽到金門服役,有兩年當兵緩沖期,不至于一發不可收拾。退伍后我重新回到信義中學,當時教學風氣已經開始松綁,我以前自行編制的講義、創新教學活動,居然變成大家可以接受,甚至是先進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所以教書第二年,我曾兩次打開我的教室,邀請同校語文老師來觀課,這也是我第一次打開教室。我發現開放教室收獲最多的竟然是我,因為我得到很多良好的回饋與建議。
“學思達”真正開始落實到教學現場,是我讀博士班時,到世新大學、臺師大兼課教授大一語文、文學創作等課,重啟實驗。前前后后大約七八年,成功之后再復制回高中教學現場,我覺得穩定之后,便開始開放教室,同時四處宣傳“學思達”。
“學思達”是我花了十幾年創造出來,用來改變臺灣地區填鴨教學的利器,同時也是改善監獄般教學現場的可能靈丹。
我一開始就發愿要用十年時光,憑一己之力,愚公移山,改變臺灣地區填鴨教育。
(二)
開放教室不久,“學思達”馬上出現第一個貴人——均一教育平臺董事長方新舟先生。當我還在迷戀愚公移山的浪漫精神時,方先生誠摯邀請我擔任2014年1月“臺大翻轉工作坊”的主講人,并且把最重要的主場給了“學思達”,嚴長壽先生受方先生之邀共同舉辦,同時就坐在頭排聆聽,他的后面則是來自全臺灣地區兩百多位想要改變教學的熱情老師。演講完之后,方先生將演講過程錄像、剪輯、上字幕、放上Youtube, “學思達”進入急速翻轉狀態,從我一人四處奔波演講,變成網絡上有分身一起講。到2015年4月為止,兩個放置點共有12萬人次觀看過。換句話說,是方先生讓“學思達”進入快速成長期。不然,“學思達”現在還傻乎乎地在愚公移山。謝謝方先生。
“學思達”進入快速成長期后,我更加確信恩師毓老師的理念。簡單地說,我推廣“學思達”其實就是實踐毓老師上課所教導的一切。毓老師常說:“講道容易行道難,學問沒有作用就不是學問?!彼晕沂钦娴淖寣W問產生作用,并且不斷擴大影響力!再者,毓老師自辦書院,用書院來進行他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毓老師的學生大多擁有書院夢,想和老師一樣創辦書院,實踐自己夢想。我也有過這樣的夢想,直到有一天忽然想到我何必辛苦去弄一個書院,直接把我的教室當書院就好了啊,我的教室就是我的書院,隨時開放教室,就等于隨時開放我的書院。
換句話說,我把書院學?;⑸罨耍⑶易屛业臅喝藲獠凰ィㄒ荒臧胫g來了全世界三千多位觀課老師)、生生不息(“學思達”又讓40間教室也隨時開放了)。最后,“學思達”不是只有教學技術,還有更深的實學和創造。“學思達”不只翻轉教與學,同時還要翻轉單純解惑的教學,直探更深廣的傳道與授業。如何辦到?毓老師堅持60年用依經解經、口傳微言大義來完成,“學思達”則用豐富多元的文章、講義和層層遞進的問答題以及師生對話激蕩來完成。這是毓老師灌輸給我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有的責任感、使命感和魄力,我才有這個氣魄出來承擔、出來推廣“學思達”。
而我有氣魄還不夠,還需要能力,我的能力絕大部分都是祐生研究基金會林俊興董事長花了20年,不斷用資源、用錢、辦讀書會、給舞臺、提供機會,訓練出來的。林董希望我們不要盲目復制西方模式,要創造自己的東西,甚至讓西方來追隨。他認為所有成功的事務都必須擁有“秩序、復制、精進”(“學思達”的實踐和推廣過程就是遵循這三個原則);他要我們成功后就回饋給臺灣地區,不用回饋他。他一直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命中會遇到三個貴人,貴人會改變我們的命運,要好好掌握生命中的貴人。
有一天晚上,祐生研究基金會讀書會結束之后,我向林董事長說:“從小到大,希望我成材、訓練我成材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我父親、一個是毓老師、一個就是您。學校的老師幾乎都只希望我安分不作怪、分數高、考上好學校就好了。”林董事長很謙遜地說:“是你自己很努力!”
毓老師和林董事長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如果要我準確地描述林董事長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我會說,他就像是我第二個父親一樣;而毓老師則是生命中的嚴師。
可以這樣說:沒有先父、毓老師、林董事長,就不會有“學思達”;沒有方新舟先生,就不會有今天的“學思達”風潮。
(三)
這一年半,我經常四處奔波,常常歪倒在高鐵上;但是想到會有一個又一個老師因“學思達”而重新點燃教學熱忱,我每天幾乎都處在亢奮狀態,恨不得每天東西南北到處講,一點都不覺得累。當然,犧牲掉的就是我的阿母、妻兒,他們常常盼望假日到來,盼望我能帶他們四處游玩;讓他們的期待一再落空,我感到抱歉?!皩W思達”的成功是建立在他們的犧牲與體諒之上。感謝他們!
最后還要感謝葉帥葉丙成。我常跟他說,他是翻轉教室圈的門神、大法王、掌門人,他在臺大教書,又得到全球創新教學獎第一名(打敗哈佛等幾百所世界一流大學團隊)。他的出現、積極投入以及杰出表現,讓學院內的雜音變得輕細幽微。他的保證馬上讓中小學的老師得到鼓勵與信心,他一將當關,萬夫莫敵。我有幸跟著他一起參加了東西南北中五場翻轉工作坊,兩次同到新加坡演講翻轉(同行還有優秀的均一教育平臺執行長呂冠緯),一次創下全臺紀錄2236位老師自主參與研習的演講,我從他身上學到太多太多,他是可敬的益友,也是難得且合作無間的伙伴。
(四)
“學思達”要推廣十年(我預期十年后,“學思達”會進入自動運行的狀態),這只是剛開始的一年半。我也期待透過“‘學思達’教學”能讓臺灣地區變成全世界第一個大量隨時開放教室的教育先進地區,甚至影響全世界!能不能辦到?我們一起來努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