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徒永恒的安息(基督教經典譯叢)
- (英)理查德·巴克斯特
- 1305字
- 2020-01-09 10:05:39
序言
人們普遍認為,總體盛行于1550—1700年間的英格蘭清教主義運動,其本質是一場教會改革運動,其主流觀點是欲將英國教會的崇拜與管理納入更貼近各地改革宗和加爾文主義教會的軌道——正如托馬斯·克蘭麥大主教所推行的那樣。這固然是清教主義運動的主要宗旨,然其宗旨并不止于此。清教主義運動就其核心而言,是一場追求生命更新與圣潔的運動,或曰敬虔運動。它主張尊上帝為生命、恩典及其各個方面之主,主張這與尊上帝為有形教會之主同等重要。清教運動的中心目標,則是帶領全英國人民信主,使他們做主的門徒,并使其成圣。該運動的領袖主要是圣職人員,是這些在傳福音和教會牧養方面的杰出人物。在這些人之中,17世紀中葉四十年間極為突出的一位,便是本書作者理查德·巴克斯特(1615—1691),他不愧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杰出的傳道人和靈修作者之一。1650年《圣徒永恒的安息》一經出版,便立即奠定了巴克斯特在靈修釋經領域的尊師地位。盡管原文篇幅有850頁之巨,且出自一位先前從未發表過屬靈作品的作者之手,但在付梓之初的十年里,本書每年均獲再版,在它問世后的三個半世紀中又多次被重印——有時是以簡寫本的形式,有時是以全文的形式。
本書的成書過程也頗為奇崛。巴克斯特自幼求學期間便聰穎過人,青少年時信主后,他就立志要做福音的執事而絕無旁騖。然而他成年后體弱多病,若是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他絕不會通過任何醫學檢查以證明他能勝任對體力要求較高的工作,但在17世紀并沒有這類的身體檢查。英內戰爆發后,巴克斯特認為他有責任離開他作為牧師已在那里有所建樹的英中部城鎮基德明斯特,而作為軍牧加入國會派軍隊。四年過后,他終于體力不支,一次他失血過多,以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幸有一對家道富裕的夫婦把他接回家中,他在彼處休養數月之后方得康復。在那幾個月的日子里,他只有一本圣經在側。他預期自己不久即將去往天國,便潛心查考、默想圣經中有關天國的經文,并將默想的內容記下來,后又帶著這如今稱之為本部論著的大部分寫就內容回到基德明斯特。
論文的論述方法(這在西方幾乎成為術語)是選取一主題,然后從每個角度就該主題加以探討,直至窮盡。這便是巴克斯特在本書中所做的工作;猶如本書最后幾章所示,這也是他進行默想的方法;又如他所發表的各系列講道中所示,這又是他與其他清教徒傳道人常用的講道法;這同樣是他后來的許多神學著作所展現的論述風格。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的主題乃是:默想天國能如何改變我們在世上的生命,激發并堅固我們的愛主之心,調動我們做主的門徒與服侍主的能動性,并使我們的盼望牢牢根植于上帝,以至于無論撒旦射向我們的火箭怎樣傷害我們,也無法讓我們放慢與上帝同行的腳步,也無法迫使我們離開這道路。巴克斯特的理想歷來都是全力以赴的基督徒精神,按他的話說或許就是:從眼下開始,就讓我們與上帝一起猛跑吧!但無論在何種場合下,他也不忘贊賞和肯定我們在走過今世、奔向榮耀時篤實而穩健的態度。
深愿所有現能有幸研讀《圣徒永恒的安息》一書的中國讀者,能像無數前人那樣,受到巴克斯特這部佳作的激勵;深愿中國讀者因讀本書,而能與序言作者一同頌贊那位厚賜巴克斯特能力以寫就本書的上帝,并能因本書而得永恒的益處。
巴刻(J. I. Packer)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