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比醫(yī)生快一步
- 賈大成
- 2246字
- 2019-05-16 18:35:18
救命神器:AED
急救現(xiàn)場
2015年3月21日,我的好友、北京朝陽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教授在圣地亞哥海洋公園游玩時,遇到一個美國游客突發(fā)心搏驟停,倒在離他約10米的地方。隨后,他一個人堅持胸外心臟按壓10多分鐘,等到AED到位后成功將其復蘇!海洋公園管理人員非常感激,送了他一頓可以單獨觀看鯨魚演出的自助大餐,彌補了他沒看成表演的遺憾!
事后,唐子人教授坦言:“如果當時沒有AED,我也不一定能把她救活。”這不是謙虛或客套,而是大實話。
2016年6月29日19時30分,天涯社區(qū)副主編金波先生在下班回家途中,于北京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突然暈倒,現(xiàn)場多名群眾自愿對其進行了心肺復蘇,地鐵工作人員也呼叫了急救車,但34歲的金波最終還是未能生還。
—
金波先生的猝死引起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guān)注,也引發(fā)了大家對于AED的大討論。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地鐵站、火車站、機場、飛機上、火車上、體育場館、酒店、大型商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合,以及警車、消防車上,都沒有AED的配備,這已經(jīng)成為備受關(guān)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要想搞清楚AED是怎么回事,得先說一說什么是室顫。
室顫,是室性纖維顫動的簡稱,指心室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縮或不協(xié)調(diào)的快速亂顫,使得心臟喪失了排血功能,心音、脈搏和血壓消失,心、腦等器官和周圍組織的血流灌注完全中斷了。室顫是導致猝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搏驟停后,80%以上在3~5分鐘內(nèi)最常見的心電圖節(jié)律表現(xiàn)是室顫,而搶救室顫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臟電擊除顫。
除顫越早,成功率越高,如能在1分鐘內(nèi)完成除顫,成功率可達到90%,每延誤1分鐘,成功率則下降10%。可見,能及時完成除顫是救命的關(guān)鍵。
那么,究竟什么是AED?它跟除顫有什么關(guān)系呢?
AED,即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縮寫,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專門為非醫(yī)務(wù)人員研制的急救設(shè)備,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易于操作、使用安全。
簡單地說,使用AED可以及時消除室顫,讓心臟的竇房結(jié)重新開始工作,繼而使得心跳恢復。AED的使用,只需簡單培訓,即可掌握。其實,學習AED,比學習心肺復蘇的徒手操作更為簡單、容易。
一起來學急救新技能
AED的使用方法
AED自帶電池,首先按下電源開關(guān)鍵,就會聽到語音提示,施救者按照語音提示進行簡單操作即可。
第一
按開關(guān)鍵,接通電源,以下均按語音提示操作。
第二
“請按照圖示,給患者貼好電極片。”
第三
“請把插頭插入插座。”
第四
“請不要接觸患者,開始自動分析患者心律。”
第五
“請不要靠近患者,開始自動充電。”
第六
“現(xiàn)在除顫,請按橘黃色放電鍵。”

需要施救者操作的只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六這四個步驟。有的AED只需要施救者操作第一、第二、第六這三個步驟。如果是全自動AED,只需兩步操作,第一步是按開關(guān)鍵,第二步是按語音提示貼好電極片,隨即AED自動分析、自動充電、自動放電,患者就有可能起死回生了。太神奇了!
使用時,AED會自動分析,如果是正常人的心律或心電圖已經(jīng)呈一直線,也就是說,AED通過自動分析后“發(fā)現(xiàn)”患者不是“室顫”,就不會充電,當然也就無法放電,這對于患者和施救者都是十分安全的。
我最近得到的資料,目前一些國家每10萬人口安裝AED的數(shù)量:日本393.7臺,美國198.9臺,澳大利亞44.5臺,英國25.6臺,德國17.6臺。
急救現(xiàn)場
在我的印象中,北京最早擁有AED的單位是中美合資的寶潔公司(北京)。我記不清是哪年了,好像是2000年前后,他們醫(yī)務(wù)室一位年輕的女醫(yī)生曾多次請我為他們公司的員工進行AED使用的培訓。我當時問道:“是誰提議配備AED的?”她回答:“公司老板。”我又問:“老板是哪國人?”她說:“美國人。”
故宮也曾發(fā)生過一位法國老人猝死的事。當時,故宮的工作人員都不會急救,十分尷尬。后來,我應(yīng)東城區(qū)紅十字會邀請,到故宮進行急救培訓,并建議他們配備AED。
我還多次為一個航空公司進行急救培訓,他們準備給所有的飛機和他們所屬的所有機場配備AED,還曾問我:“一個機場配幾臺合適?”我回答:“3分鐘能把AED取到病人身邊最好。如果錢不是問題,1分鐘能取到AED更好。”后來,再沒有消息了,不知他們是否配備了AED。無論如何,他們起碼有了這個意識,這也算是進步吧。
—
對國人來說,AED不僅是急救設(shè)備,更是一種新的急救理念。只有在全民普及心肺復蘇徒手操作的基礎(chǔ)上,大力推廣AED的安裝、使用,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國心肺復蘇成功率。
為此,《鳳凰周刊》的編委、記者部主任鄧飛先生聯(lián)合天涯社區(qū)、新浪微博微公益、騰訊志愿者協(xié)會等機構(gòu),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發(fā)起和成立了一只叫“心喚醒”的基金。它將以金波的名義,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地鐵、車站、機場、商場等公共場所添置包括AED在內(nèi)的心搏驟停緊急救援設(shè)備,建立一個專門服務(wù)心搏驟停患者的快速應(yīng)急體系。同時,他們倡導和推動對這些場所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yè)培訓,最終讓公共場所配置心搏驟停救援設(shè)備和緊急救助體系成為強制性的標準配置。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不遺余力地向全社會傳播急救意識和急救理念,普及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在20世紀90年代末,我又開始大力宣傳AED,推廣AED安裝、使用的工作,但成效甚微。
現(xiàn)在,我有幸成為鄧飛先生“心喚醒”基金的聯(lián)合發(fā)起人之一,鄧飛先生完成了我多年來一直想去完成而未能完成的事業(yè),希望通過“心喚醒”基金,讓更多的人能學會急救和自我急救,在遇到危急狀況時,能自助或助人,讓更多的人受益。
>學習使我快樂
關(guān)于猝死的6個80%
1.80%以上的猝死是由冠心病導致的。
2.80%以上的猝死發(fā)生在醫(y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
3.80%以上的猝死是心跳先停,呼吸后停。
4.80%以上的猝死的初始心律是室顫。
5.80%以上的猝死是用除顫器AED搶救成功的。
6.希望80%以上的中國人學會心肺復蘇的徒手操作和AED的使用,遠離猝死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