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楊毅嘆了口氣道。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高順在一邊道:大人真是體桖百姓啊,如果多有幾位像大人這樣的人在朝廷為官,天下百姓又怎會受如此之苦啊。
楊毅進了剛扎好的營賬中沒多久營門外便傳來了喧嘩聲。
張遼門外是怎么回事,張遼走進營帳道“大人外面的流民要向你感謝呢。”
走出去看看吧!剛走出門外,便看見幾千流民跪在營門前,看見楊毅出來后一老者向上道“多謝將軍的施舍之嗯,草民等人不知如何感謝將軍,將軍的慷慨救了我們幾千人的性命啊!來世就算做牛做馬也要報答將軍的恩情”。
諸位請起吧,我看諸位無家可歸心生不忍這本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我本是大漢官員你們乃大漢百姓,這乃是的我的職責所以諸位不用謝我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夷州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多謝大人為草民做詩,草民雖然不明白大人詩里面的意思但草民一定會將這首詩傳出去的。
這時一大漢向前道:“大人這是要去打仗嗎?俺雖然沒什么本事但還有一把力氣,俺愿意入大人軍中做一小卒為大人賣命以報答大人的大恩大德。”
我也是,我也是,下面的人吵吵嚷嚷了起來。
楊毅開口道:“你們來我手下做兵不是不可以但是有兩個要求要是你們都達到的話我就讓你們加入軍中。”
第一,我們此去夷州是去打仗的所有年紀大的和年紀小的不能加入軍中。
第二此次去打仗很危險一定會死人,所以有老人和小孩照顧的不能加入軍中,粱師爺你來統計一下吧,記住沒達到要求的都不要放進來。
想不到大人如此替草民等人著想草民多謝大人。
說完楊毅就回了營帳之中。晚飯時,楊毅問粱師爺這次招了多少兵?
粱師爺道,少爺這次只招了五六百人,這些流民大多數是老弱婦孺,沒多少年輕人。好吧我知道,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這樣做吧!
兩天后穎川郡一條官道上,一小兵前來稟報大人前面地上躺了一個少年擋住了官道,那少年好像喝多了。
哦,帶我前去看看,楊毅一路上招收流民現在的軍隊已經有了七八千人了,從中軍到前軍沒多久后,楊毅便看見了前面的躺著一個身穿儒裝的少年,少年躺在地上一手拿鵝毛扇一手拿著一個酒葫蘆,正在那里喝酒呢?
楊毅向前拱手道:“這位兄臺為何阻擋我等的去路啊!”
少年斜眼看了楊毅一眼繼續喝酒也不離開道:“這路是你修的?”
不是。
那為何要說這是你等的路呢,天下之路乃是天下人的既然我在了前面那我沒過之前這路就是我的。
張遼大怒道“你這賊子好不知趣,當住了大人的行軍之路還強詞托理,莫非嫌我手中之劍不利乎。”
楊毅一拜手道:“此人說的有理,高順傳令大軍繞過去。”
高順瞪了少年一眼去傳令去了。
這時少年開口道:“讓我離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最近我手頭有些緊張只要大人給我點錢買酒喝,我就離開”。
楊毅揮手叫來粱師爺,你去給他十兩金子,讓他離開吧!
粱師爺上前去給了少年一定金子,少年也不客氣,將其收進袖口中。
剛起身又坐了下去,張遼終于忍不住了,你這無賴真當大人好欺不成。
少年又道:“我在這睡久了腿有些麻了,走不動啊!”
張遼上前道:“我背你回去。”
不行啊,將軍毛手毛腳的,我一介書生怎么受得了,說著眼睛瞪著楊毅看,這話就是在說你要是不背我走就不走了。
楊毅將張遼拉到身后道:“文遠我來吧!”
其實要是在現代遇到這樣的人楊毅早就一巴掌乎過去了,之所以跟他講那么多廢話就是知道這人一定不簡單,敢擋在大軍前面的人能簡單嗎?要是普通人看見大軍早就逃跑了,而且這人看見大軍不僅不跑而且好像就是在等大軍似的。
這位兄臺你住哪?我背你回去吧。
我沒有家,我四處云游走到哪,哪就是我家。
那你這是準備去哪呢?
你就帶我到穎川吧!我去穎川郡。
此地離穎川還有五十里路,不如兄臺你就騎馬吧!我雖然背不了你,就將我的馬給你騎吧!
這少年也不客氣,讓楊毅走路自己騎馬,張遼好幾次想讓出自己的馬給楊毅騎,楊毅都沒有騎,就這么點路,騎馬和走路對楊毅來說都是一樣的。
楊毅雖然有五千兵馬,但是全都是步兵沒有騎兵,他們那么多人就幾匹馬而且都是楊毅在洛陽花錢買的,都給了他們騎自己跟士兵一樣走路。
自從上了馬之后,那少年就沒有再跟楊毅說話,他還是之前那個樣子老神在在的喝著酒。
一天后,張遼對楊毅道:“大人前面就是穎川郡了我們還是在城外扎營嗎?”
就在城外扎營吧!
營帳扎好后,楊毅剛進入營帳就聽手下來報。
大人之前那個少年求見。
帶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少年來到楊毅營帳之中,對楊毅一拱手道:“草民郭嘉拜見楊刺史。”
臥槽郭嘉這不是三國的鬼才嗎?人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第一謀士啊!
不知可是穎川書院的郭嘉郭奉孝?
正是在下,楊大人知道在下?
知道知道心說三國第一謀士誰不知道啊!要是哥把郭嘉收了人妻曹操咋辦啊,不知道還有沒有他的戲呢?
穎川郭嘉人稱有經天緯地之才,奉孝大名我可是神往已久啊。
我此去收腹夷州煩無一謀士主持大局,不知奉孝可愿助我?
楊大人一路上的所作所為嘉以知曉,大人是真心為民之官,但大人有所求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如此便好啊!不知此去夷州有何良冊可減少傷亡,這些兵是我帶出來的,我希望我帶多少人出來就能帶多少人回去,這些人如同我兄弟一般。只是戰場上傷亡在所難免啊。
嘉有一事想問主公,不知主公可否回答?
奉孝請說吧,我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不知主公志在夷州還是志在天下。
哦,志在夷州如何,志在天下又如何。
如果主公志在夷州,嘉可說主公無需費心,夷州介是部落制沒個部落沒有幾人,只要多費些時間定能收腹夷州。
如果主公志在天下的話,收腹夷州之前可先收腹東冶,東冶雖是揚州管轄但那邊介是山區里面全是一些少數民族與漁民,將東冶收腹后可觀天下大事,進可取揚州退可守夷州。
嘉觀這天下不出十年必亂,到時候主公拿下揚州后可兵分兩路,北上可功徐州南下可功荊州到時主公一人坐擁四洲之地便可俯視中原。
奉孝認為我當如何做?畢竟我還是大漢的駙馬。
主公,這天下即將大亂,到時候主公不取別人自會來取。嘉認為主公得了天下,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