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凡說:“前不久,我們才把化學資料排版印刷完。這幾天我抽空看了下這本化學書,發現其中的內容正如您以前說過的,比較實用。”
李松說:“你說說看。”
鄭凡說:“這本化學書一開始就講到,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比如我拿起一本書,對著自己扇一扇,就能感到有氣流。但是書上又說,空氣中有一種叫做‘氧氣’的成分,是燃燒所必須的,這就缺乏直接證明了,畢竟氧氣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何以知道空氣中有這個東西呢?”
李松說:“你不盲從書本,敢于提出問題,這很好。不過想要證明氧氣的存在倒也簡單,做個實驗就可以證明。”
鄭凡說:“是的,化學書上隨后就提到了一個實驗,不過它說的是找個玻璃器皿,點燃一根蠟燭放在里面,然后把器皿蓋住。我沒見過玻璃這玩意,所以就用陶罐來代替。”
李松說:“只要是密封起來的容器都可以。不過玻璃可是個好東西啊,等你們把化學學好了,將來就可以試著制造玻璃了。”
鄭凡說:“是嗎?我看化學書上提到的實驗,都是采用玻璃器皿,看來玻璃器皿肯定有它的長處了。”
李松說:“因為玻璃器皿都是透明的,便于隨時觀察實驗結果嘛。”
鄭凡說:“原來是這樣啊。”
李松說:“其實你用陶罐做實驗也是可以的,只是觀察實驗過程的時候,有點不方便。”
鄭凡說:“確實如此。我把蠟燭放進陶罐,然后用一張白紙封住陶罐口。剛開始時,透過白紙隱隱約約看到蠟燭在燃燒。后來似乎沒看到火苗了,我拿開白紙一看,蠟燭還剩下不少,但是火焰已經熄滅了。”
李松說:“你這方法大體上也符合這個實驗的要求。要是用玻璃器皿,就能看得更清楚。”
鄭凡說:“聽侯爺這么一說,我對玻璃器皿很是期待啊。”
李松說:“以后會有的。我想問的是,你做了這個實驗以后,有什么想法?”
鄭凡說:“如果蠟燭是放在外面,會一直燃燒到蠟燭用盡。但是在密閉的陶罐里,蠟燭卻很快熄滅了,由此可以推斷,空氣中存在著燃燒所必需的物質。按照書上的說法,這個物質就是‘氧氣’。”
李松說:“對,這個推理過程十分合理。”
鄭凡說:“在學習了平面幾何之后,我已經形成了習慣,對于各種結論,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推理才能放心。”
李松說:“其實學習平面幾何,最主要的就是讓你們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現在這個習慣不就起作用了?”
鄭凡說:“是啊,我越來越覺得,以后大晉的小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學習平面幾何和代數。學習了這些知識以后,思考問題的方式就完全改變了,跟前人完全不同。”
李松說:“是的,不過這么重大的任務,我一個人是忙不過來了,以后要靠你們,尤其是要讓太子了解這些情況。”
鄭凡點點頭:“我明白您的意思。”
從國子學出來,李松打算回家。當經過石氏兄弟的店鋪時,他想起有一段時間沒來這里了,于是進去看看。
石超前來迎接。李松說:“聽說你們這里越來越興旺了啊。”
石超說:“還行。最近一年多,我在北方又收購了10多家羊毛作坊。”
李松聽了也頗感驚訝:“收購了這么多作坊啊?”
石超說:“能順利收購這么多作坊,多虧了侯爺教給我的方法啊。這些作坊都是參照先前購買張李氏作坊的方法談下來的,比自己創辦羊毛作坊省事多了,而且還吸納了不少人才。”
這時,李松看到張李氏也在,于是問道:“你怎么回洛陽了?”
張李氏說:“是兩位老板要我回來的,說是這里更需要我,再說我的家人也都在洛陽,我回來了也方便照顧他們。”
李松脫口而出說了一句話:“原來是分公司老總調回總部工作了,好啊。”
石超有些沒聽懂:“侯爺剛才說什么來著?啥叫分公司老總啊?”
李松這才驚覺自己又說漏了嘴,不知不覺把現世界里的名詞用到了這里,連忙掩飾道:“我的意思是說,張李氏從下面的作坊調動到了這里,想必對你們幫助很大吧?”
石悅說:“是啊,張李氏的手藝很好,不僅能織出好看的毛衣,還能對我的很多設計提出改進意見。以她的本事,呆在青海郡那邊可惜了,有點大材小用,所以我就讓她回來幫我。”
石超說:“張李氏是當初侯爺大力推薦給我的,可以說對我們幫助很大。不過您的幫助可不止這些,還有一件事也很重要。”
李松愣住了:還有一件事?我怎么想不起來啊。
石超說:“就是侯爺給的那些資料啊。”
李松這才想起,當初他打印了很多關于羊毛制品的資料,其中有好幾百頁一直沒有用上,后來干脆就交給了石悅。
石悅說:“這些資料可以說是我從未見過的。我研究了很久,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很多新工藝。剛好遇到工部創建了‘專利事務局’,于是申請了10多項專利,有2項已經得到了批準。”
李松問道:“你們現在的同行多嗎?”
石超說:“比較多,有不少商人看到我們做羊毛制品這行很成功,也紛紛加入進來。”
李松陷入了沉思:石悅研究出新工藝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拿去申請專利,那么相對于同行來說,以后的技術優勢就太大了。
李松希望他提供的資料能讓整個羊毛制品行業都受益,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競爭,而不是一開始就讓其中一家占盡優勢。
想到這里,李松說:“既然你們已經有2項專利了,后面的專利能否就不要再申請了?”
石悅聽了有些驚訝:“為何?”
李松解釋道:“我希望這個資料能讓所有人共享,水平一起提高。在此基礎上,再往后誰發明的專利就歸誰,你們看這樣可好?”
石悅想了想,明白了李松的意思:“侯爺的想法的確比我們看得遠。這資料是您提供的,當然應該您說了算,我愿意撤回剩余的專利申請。”
石超也想明白了,點頭同意。
李松說:“你們深明事理,我很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