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體驗馬路的速度
- 穿梭在晉朝
- 松巖之上
- 2157字
- 2019-06-26 20:51:36
李松回到家里,見公主正在認真看那些醫書。
李松問:“娘子看這些書,感覺如何?”
公主說:“真想不到,人的身體原來是這樣子的。可是當初又是怎么知道這些的呢?”
李松不想對公主說,這些知識是通過解剖尸體獲得的。他想起另外一件事:“先把這醫書放一放吧。娘子不是一直說,想早點坐上馬車,在馬路上走走,體驗一下坐汽車的感覺嗎?”
公主說:“是啊。”
李松說:“今天到澠池的馬路已經通車了,明天帶你去看看可好?”
公主說:“好啊,我等這一天很久了。”
第二天,李松和公主坐上馬車,張琛趕著車,在馬路上奔馳。
雖然前些天去地里時也走過一段馬路,但距離很短,今天則是奔跑了很長的距離。
李松問公主:“感覺如何?”
公主說:“這馬路可比官道上平穩多了。不過,還能再快點嗎?”
張琛說:“不能快,再快會很顛簸的。”
李松知道公主想跟在‘那邊’時乘坐的交通工具比較一下,就對張琛說:“沒關系,你再加快點吧。”
張琛只好催馬快跑,馬車開始左搖右晃。
公主急忙說:“慢一點。”張琛連忙放慢了車速。
公主說:“我只是想看看,在這馬路上,馬車最快能到什么程度。”
李松說:“現在這個速度是最好的,再快就不穩了。”
公主說:“是啊,再開快就會搖晃,比不上在‘那邊’坐過的出租車,更不用說地鐵了。”
李松知道公主說得對:現世界的出租車雖然有時候堵車,但是開得快的時候也比這馬車更快更平穩。至于地鐵,連堵車都沒有,一路平順。
李松說:“娘子,我來想辦法吧,將來讓你坐上跟汽車一樣平穩的馬車。”
公主驚喜地問:“真的嗎?”
李松說:“應該可以。不過你得給我一段時間。”
他說這話是有一定把握的。在華夏古代,四輪的馬車雖然平穩,但是一直沒能解決轉向的問題。想想吧,一直向前不能拐彎的車,那還怎么開?所以四輪馬車沒有得到采用。相比之下,兩輪的馬車雖然開快了就不穩,但是轉向靈活,因此得以廣泛使用。
如果能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就可以大量代替兩輪馬車。另外如果在馬車車廂下面加裝減震彈簧,就更平穩了。如此就可以制造出非常平穩的馬車,而且速度也可以更快一些。
此時的馬路上,已經開始有不少車輛在來來往往了。皇上親自參加通車儀式并剪彩的消息,在洛陽周圍引起很大轟動。人們紛紛駕著馬車,來到水泥馬路上奔馳。他們很快發現,馬車在這里開得又快又平穩,比起官道來,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這事很快一傳十、十傳百,無數的人都知道了。
李松帶著公主在馬路上溜達了半天,該回去了。
雖然馬路中間有籬笆分隔,但也不是一直隔開的,每過一段距離,就會有個空隙,方便馬車在此掉頭,也便于行人從這里穿越馬路。
李松選了個空隙掉頭,沿著馬路左行,返回了洛陽。
回到家里,張琛說:“附近商鋪的石超要見你。”
李松一愣:“石超?”他想了想,這石超不就是石氏兄弟中的老大嗎?前年簽名售書時,石氏兄弟就來過,當時還被大家笑話呢,后來這兩兄弟在侯府附近開了家毛衣店。
李松來到客廳,石超上前施禮。李松問:“你們兄弟的毛衣店生意怎樣?”
石超說:“這個冬天,毛衣賣得很好,不過現在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毛衣就不太好賣了。”
李松點點頭:“嗯,馬上要到夏天了,該想想別的門路了。”
石超說:“石悅打算做地毯,前段他試著做了幅波斯地毯,那上面的圖案,連六叔都連聲稱贊呢。”
李松說:“不錯,石悅的棒針編織,能在毛衣上織出百鳥朝鳳的圖案,在地毯上肯定也能織出漂亮的圖案,這樣的地毯一定搶手。”
石超說:“是啊,六叔也是這么說的。但是現在,運到洛陽的毛線,質量參差不齊,甚至經常斷貨。所以六叔要求在北方要有穩定的毛線來源。剛好,聽說侯爺要前往青海郡,我請求與侯爺同行,到那里建起自己的毛線作坊。”
李松說:“你六叔真的是很有眼光啊。如果在青海郡建起了毛線作坊,以后你們的羊毛紡織品,品質就更有保障了,也不用擔心沒有毛線了,確實是深謀遠慮。至于你希望跟我同行,那當然歡迎,路上更熱鬧些啊。”
石超說:“那就謝謝侯爺了。”
李松說:“那你要做好準備,估計這兩天就要出發了,到時我會通知你。”
石超說:“謹遵侯爺吩咐。”說完高興地離開了。
石超走后,李松拿出10首詩詞,交給公主:“你看,這些詩詞可都是精品。每個月的月底,你派人將其中2首送到張華大人那里,在《詩詞》期刊上發表。這10首詩詞,可以管到農歷8月底,你可要好好保存了。”
公主對詩詞一向也是很喜愛的,她說:“那我可就先睹為快了。只是,夫君為何不把這10首詩詞直接交給張大人呢?”
李松說:“那可不行。你想過沒有,如果其他人知道張大人這里有10首精品詩詞,肯定會來借閱的。張大人必然抹不開面子。可一旦借出去了,肯定會提前泄露,到時誰還會買《詩詞》期刊,又怎么賺錢呢?”
公主點頭稱是:“夫君言之有理。那我就按夫君的安排,每個月只送2首詩詞過去。”。
李松又叫來張琛:“你和兩個下屬留下,以后這府里就全靠你們了。”
張琛說:“劉忠都去了,我也想隨侯爺去青海郡那里效力啊。”
李松說:“劉忠是負責火藥的,那邊修路肯定還得開山,所以他必須去。這家里也得留幾個得力干將啊,你當管家這么多年,留在家里我最放心。”
見張琛還是有些不情愿,李松又說道:“這修水泥馬路的事,其他人都已經掌握了,完全能夠獨當一面。你就安心呆在家里吧,以后地里的莊稼還要靠你們幾個打理呢。”
張琛無奈,只得點頭答應。
李松說:“公主如果要去老醫者那里坐診,你就陪著去一下。”
張琛說:“好的,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