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夢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一種大腦的精神活動。一開始我倒是鮮少去探究夢到底是什么,或許我也沒去關注過這個問題。
讀到《夢的解析》的時候,我看到了作者把夢的解析應用到了一些心理問題的治療上,完全把夢當成了一種心理治療的手段。我看完之后突然覺得,夢好像也確實有辦法幫助解決一些心理問題。于是欣然地往下看,但到了后面越來越多的解析過程讓我漸漸地對《夢的解析》了無興趣。
首先,我更情愿這本書作為腦科醫學研究的一份研究資料。但這更像是科普讀物,而不是具有趣味性和藝術性的書。畢竟在看到大部分的舉例說明的時候,我看著實在乏味。
而且在內容上,《夢的解析》內容上是不完整的。因為在我的認知當中,《夢的解析》對夢的研究過程有些僵硬和“理所當然”的認定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研究資料的整理是按照作者本人在一些醫學領域里面的研究,我所看到的,也僅僅是一份研究,但是內容上是不全面的。
雖然作者本人在這點上的謹慎和“客觀舉例”對于他所做的夢的解析的結論起到了很好的印證。但在我的閱讀感受和理解上,總歸還是有哪里不認同的。
對此,我把我對夢的認知過程和大家坦言說一遍。首先,夢的過程是從一個刺激點開始,到做完夢以后結束的。
這種刺激來源于周圍環境的刺激,這點我在《夢的解析》里看到了否定或者懷疑的結論,這當即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全面性有了一個疑惑。這點我并非是想否定作者本人的解析和研究工作,我還是敬佩作者先生可以花精力去研究這些,至少他把這些應用到了現實的心理治療的貢獻上了。
這種想法在我看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我所認為的,是人在做夢之前所受到的刺激是如何作用到夢里的。
首先,肯定先有刺激才有夢,這個認識我是有了堅持的。至于這種刺激的作用和引致做夢的過程,是經過了一系列的腦活動的。做夢是很普遍的,內容也復雜多樣。有人也許會懷疑這種導致夢的刺激來源是不是在現實里有具體的映射,這個絕大部分是有的。少部分沒有的原因后面會談到,請繼續往下看看吧。
夢的刺激來源是很直接的,那就是最近周圍環境和最近生活里的刺激。至于《夢的解析》里面談到的這種刺激是來源于過往比較久遠的記憶,所以否定了這些刺激是來源于最近生活的,其實不然。
因為這些刺激并不是導致做夢的直接原因,而是最近從外界感知刺激到了大腦里的這部分記憶才導致做了這個類似于是很久以前的遲來的夢。
人們做夢,總歸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至于這刺激來源是否來源最近生活的具體的某一事物就并不一定了。也許這刺激來源于附近的磁場變化(或者說是“氣場”?)所導致的,這顯然是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確實是存在過的。我記得我以前看到過相關資料說到磁場會導致人們產生幻覺之類的大腦刺激,所以才如此大膽假設。
大腦總歸在某些地方儲存著人們的記憶(包括事情過程和感知器官的具體感受)、邏輯推理能力、相應的價值觀念還有動物本能。很顯然,《夢的解析》只在人類的本能、部分邏輯聯系還有部分記憶上的內容是適用的。
但這本書也忽略了價值觀念對邏輯關系的影響。在東西方文化當中,是存在很大一部分的邏輯差異化的,自然在對夢的解析上,作者是以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去推理聯系,進而解析夢的起因。例如在書中舉例的一些英文單詞上的讀音類似的例子上,放在中國的日常生活里就不一定成立了。
在大腦的信息處理當中,一個人所認知的一切知識和想法都會在大腦里有對應的刺激記憶,這樣的話,有時候就難免會產生一種刺激上的相似狀況,尤其是在內容上有所關聯的記憶刺激上。各種可能性交雜出了夢的荒誕、怪異。還有各種相應的情感激動。
因為相應的情緒有時候和一些心理問題導致的癥狀很類似,這也難怪《夢的解析》的作者會把這些應用到心理問題的治療上。
而另外我之所以認為這本書哪里稍微欠缺的地方,就在于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我還是比較難以理解書中舉例的那些證據對事實上證明的根據。
這樣一想,邏輯不相通。那么夢的解析結論會不會也是不一樣的?那這本書是認定的事實在我的生活里,其實可能就是一件令人費解的怪事。
另外,除了一些對過去記憶的回憶夢,其實還有一種預知夢的存在。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是時時刻刻都在運轉的。記得我在不久前看過電視紀錄片看到這樣的場景,那就是人在睡眠的時候,大腦依舊會繼續處理大量信息進而儲藏成人類的記憶。
那么,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的結果。那就是大腦偶爾會在進行大量信息處理的過程中,運用到了邏輯處理整合了信息,進而演示出了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的場景和結果。于是,這就成為了預知夢的存在?
至于無厘頭的夢,感覺偶爾有時候就是大腦臨時宕機了或者跟電腦一樣出現了“程序錯亂”的bug。這種夢,其實我覺得倒是沒有解析的必要。如果非要系統化分析出來,感覺又將是一番沒有實際意義的工作,對現實生活起不了多大作用。就像有一些奇聞趣事里一樣,有些人做了夢,結果卻遺忘很多記憶。這也間接說明,大腦在做夢這件事情上也會存在偏差。窮盡研究和解析純屬無用功。
我們只需要知道的,就是相對應的科學方法,用來幫助人們因為做夢導致的心理問題或者因心理問題導致多夢的情況,畢竟這就像一門大腦的醫療救治——像是催眠。肉體的治療和心理治療都是必要的,但一些無關緊要的夢,運用邏輯推理歸結出來的結論。如果對實際生活用處不大的話,這樣的書或許看也行,不看也罷。
不過,說實在的我對這些比較直白干澀的分析只會覺得欠缺藝術和文學上的美。但是這本書的科學嚴謹的態度是值得贊許的,畢竟在一些邏輯關聯上,我是挺佩服作者的推理能力的。
雖然我對此并沒有多大興趣,可能之后不會再看相關的書籍了——枯燥乏味了點。順帶說句題外話,我果然還是感覺英文文學的藝術和美只有在小說和故事里的體現效果是最好的。至于《夢的解析》就真的只能是感覺一般,算是不錯的科普讀物。
最重要的一點,人類一生中,做夢并不是經常出現的,頻率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而且相對應的有些有意義的夢就更少了。所以這本書我不作推薦,也不會排斥,大家看各自的需要或者興趣吧。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見解都存在細微差異,我不好對他人的著作下什么決定性的結論。這樣顯得不夠尊重人,不算厚道(其實我也是希望自己能狗謹慎客觀地對待這些專業性的書籍吧)。
科學也有科學的局限性,所以才會藝術和情感這種無法量化的存在。因為科學是基于有限的科學實驗數據發展起來的,一些無窮無盡的結果依舊還是目前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看書更傾向于文學藝術、社會人文類的書籍,也是為了涵蓋科學所涉及不到的地方,讓自己的視野和認知更加開闊和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