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人類因為對自然抱有極大的敬畏。所以便出現了所謂的神,用以表達這種對自然界未知能力的恐懼。中間歷經歷史的演變,逐漸產生了與神有關的故事,這大概就是神話的大致形成變化。
在如今的社會生活里,隨著自然與生物科學的發展。很多在以往的神話傳說中才會出現的東西得以借助科技與百科知識來解釋,甚至是再現。
有一陣子,我曾認為,既然現在知道,其實世上并不存在所謂的神明。那么為什么神話故事依舊還是會流傳下來呢?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后來西方的神話與異能故事也開始傳入中國,這些本質上也是屬于神話的范疇。但這些看似與現實無關的故事,為何還會留存?
因此我有一陣子陷入了對于神話的懷疑與排斥的時期,并對神話故事里發生的一切表達了自己對其嗤之以鼻的態度,甚至認為這是逃避現實的表現??涩F在卻也想到,逃避現實和掙脫現實,其實是無限接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于是開始對神話故事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雖然現實生活里的故事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更加具有參考的實質性意義,可是,現實生活的一切其實有時候也會反過來困住人們的生活。使人變得狹隘或者市儈,只會懂得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忽略甚至忘記自我精神上的修養。而且現實生活是很有實感的一種禁錮,而神話故事此時則恰好解決了這種在思想上的禁錮。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神話和哲學一樣,是對生活并沒有實際幫助的東西??僧斘以囍撾x這些非現實或者物質上的東西之后,我發現一切就都沒有意義了,或者反而覺得現實生活更加艱難和無所依靠的絕望,想想就不寒而栗。后來才想開一些,從而放棄了對神話或者哲學的偏見。
在之前工作的時候,我時??粗略谟懻撝罾锏默嵥榕c芝麻細節,就只會覺得他們很狹隘和局促。無論年長一些還是和我同年紀或者比我還要年輕的人,都是如此。今天討論買買買,明天想著在大眾面前表演秀出自己,后天則討論游戲或跟影視劇相關的娛樂八卦和熱搜??粗鴮嵲谙袷侵欢順范皇怯腥?,使得他們一度在我眼里變得庸俗。
后來很奇怪的是,我發現很多人其實并沒有那么無聊。而是很認真地對待自己生活的時候,自己也由衷感到了對自己的羞愧與對他人的羨慕。就如同我對神話故事的印象也是經歷過類似的疑問一樣。
我發現現實生活里,即便做著相同的事。人們的心理狀態和想法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區別,而真正想要看清這些。除了靠近與觀察,否則很難發現其中的差異吧。
記得佛教當中,也有著和哲學一樣的一句話。就是從原先看花是花,看樹是樹;逐漸變成了看花不是花,看樹不是樹;到了最后,又是看花還是花,看樹還是樹。
其實跳出這個有點繞圈圈的哲學理論,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變化。第一次看花是花,看樹是樹,其實只是停留在自然生物的角度。就像孩子第一次認識事物的時候,只知道名字和生物的外形特征。第二次看花不是花,看樹不是樹,卻包含了對事物本質的懷疑與辯證,這是在嘗試著在給花和樹賦予意義或者價值。這點上,倒像是區分草木之間對生態或者人們日常生活里的作用,比如草木有些可以入藥,這時花草樹木就不再單純是花草樹木,而具有藥用價值。
最后的層面,看花還是花,看樹還是樹,則是在認識了花本來是花,樹本來是樹,而人卻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迷茫的人。
第三層次其中包含的,是對生命本身的認同,使得花和樹脫離出我們對其所進行的所有的主觀干涉和賦予的意義,從而跳到了客觀的觀察角度上來。這樣對花和樹的描寫和贊美,就和對人本身的描寫和贊美一樣,保留真正的味道。這個則更有哲學或文學藝術的眼光,這應該算是對生物的美學認知了。
從角度上看,這三層認知,就像日常距離看,湊近了用顯微鏡觀察,到了重新拿掉顯微鏡之后的觀察(這種觀察并不是第一層次的求知或者探索性的觀察,而是我們從觀察里得到了什么后,再去對這些加以利用或者單純的贊美。這是一種準備對觀察的對象要做出什么舉動前的觀察與思考,目的是不一樣的)。
雖然花還是花,樹還是樹,但是我們對其卻有了全面的認識。使得我們以后每次再看到相同的東西時,總會聯想到背后我們自己的對他們所代表的東西的理解,或者自己對這些事物的認識。
神話故事好像也有這種感覺,從神話故事里的光怪陸離,到了對神話故事本身是否對我們生活是否有意義或者教育的價值。到了最后每次一談到神話故事,總會去探討神話本身所傳達出來的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蛘哒f幫到我們認識某些事物的本來面目。
神話故事雖然也有逃離現實的意味,可是為了傳達一些現實生活里難以描述的感觸與思想感悟的結果。有時候又不得不借助這些非現實的事物來形容與表達。這大概也就是神話本身的價值所在。
至于神話故事,現在的小說看似很多,其實有時候表達的思想和感覺是大同小異的。很多神話故事寫的,就是每個人對相同事物(一般涉及到的,很多都是針對感情上的問題。比如說,愛情)的不同表達與細微的差異。而且人們往往對這些事物都是有著源源不斷的求知需求的。
此外,這種需求也有世代的傳承與創新,老一輩的認知大致滿足了以后,新一代的人又有了新的表達和詮釋。這大概就是為什么神話故事到了如今仍舊還能流傳下去的原因。
不得不說到的,就是神話故事本身有著一種我至今仍然不明白的魅力。就算神話故事里的一切貌似脫離了現實的基礎,可是真正細看的時候,里面無論是任何有靈魂的事物,都能夠在現實生活里找到象征性的代表。
而且很特殊的一點在于,即便現實生活里人們未曾真正經歷過這些感情事件,也能在這種象征性的代表事物上產生相同的心理共鳴現象。這個現象我至今仍舊找不到恰當的形容,所以只能說是神話故事本身的魅力所在了。
但是事實上說到底,神話故事還是在講人本身的故事。只是神話本身只是貌離神合的存在,就好像一個人的良知和道德一樣,其實很難確切地去形容,卻很多人都能夠理解。
這才是神話故事的最令我感到不解的地方,這種情感共鳴到底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