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笫十二章古城“笫一山”
- 彌天大話之愛愛情
- 潤水春榮
- 5221字
- 2019-05-07 08:39:44
第十二章古城“笫一山”
天臺老城是南寬北窄的長型,像琵琶;其地勢是北高南低,城里的幾條小溪流就像絲絲琴弦。月色當空,城門一關,百姓便在輕柔的琴聲中入眠。
現今的老城幾經改造,新舊不一,新的勞動路大街與工人路大街一縱一橫,貫穿東西南北。有人說這兩條街像老人鑲了金牙齒,裝嫩……不管怎么說,城里唯一的一條小溪流也被覆蓋在地下充當排污的功能。老城的白天黑夜都在上演交響樂,熱鬧了!
不過,老城的上千年文化氣脈是斷不了的。有的地方還煥發朝氣。比如新建的濟公故居,還有正在修繕的張文郁舊居……
送走喬特斯,唐詩詩對司馬龍說:“今天帶你去看天臺‘第一山’?!?
司馬龍說:“難道華頂不是天臺‘第一山’?”
唐詩詩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天臺‘第一山’在老城區。”
“到了城里,別忘了去張文郁舊居看看?!碧浦L說。
唐詩詩說:“爸,您不是常說張文郁是奸臣,怎么突然喜歡起他來了?!?
唐之風說:“我不是喜歡他這個人,我是喜歡他的建筑作品。”
司馬龍聽到“建筑”兩字,雙眼一亮,說:“他的舊居建筑一定很有特色!我一定要去看看?!?
“一個曾經管理BJ故宮金鑾殿修繕工作的明朝建筑大家,他家的房子能不特色嗎?”唐之風說。
司馬龍說:“中國的古典建筑不僅講究風水學,而且能很好地利用自然條件藏暖取涼,而今天有了空調到處是千篇一律的盒子樓?!?
“你別借題發揮了?!碧圃娫姶驍嗨脑?,說:“你小心開車。”
唐之風感到很掃興,瞪了一眼女兒。車子很快到了橋南公寓。唐之風下車后,詩詩探過來開車,到了老城區,停好車,然后,乘公交車到工人西路。下了公交車,詩詩遞給司馬龍500元錢,說“去買件外套吧。”
司馬龍下意識地看一眼衣襟,衣襟上沾著野山兔的血跡。
“你想得真周到。”司馬龍說,“我會好好感謝你的。”
唐詩詩一本正經地說“好!按小時計利息,逾期翻倍罰息。”
司馬龍故作驚訝:“‘套路貸’嗎?還不了,就報警!”
唐詩詩撲哧一笑,“去吧,我在這里等你。”
張文郁舊居離這里近,是一座典型的禮制性傳統民居。由三進主屋,九個廳堂,三個大院,四條弄堂,外圍10個小院組成,即“三推九明堂”。整個布局既按常規的縱橫推進,形成四平八穩的方正院落,又能“穩中有變”各顯特色,尤其是運用大量的天井布局,彰顯出江南園林風格,加上回廊、門道、窗戶的合理搭配,不僅采光、通風良好,而且具有冬暖夏涼的優勢。同時,由于內院回廊的巧妙連接,穿梭于諾大的建筑群“不浞天雨”,這樣的建筑功能可以說是達到了極致。
山區木、石資源豐富,張文郁在材料選擇上以木、石為主,其建筑風格基本采用抬梁式,三重檐懸山頂與歇山頂做法,其余建筑均用硬山屋頂,這使整個建筑群既突出重點,又不失輕巧之妙。
石材的大量運用是張文郁的成功之處。所有臺基均用石材砌成,邊緣蓋階條石,地面用大青石交錯鋪成。柱礎形式多樣,陰陽雕刻手法嫻熟,花樣奇麗。月洞門、石橋、水池、欄板、門樓、踏步及石匾、石碑坊設計精致,制作典雅。石材還運用到墻體上:單體建筑的外部窗下至地面用8厘米厚的石板豎起,顯得堅固而簡潔。
縱觀整個建筑群,那些鏤刻在門、窗、柱、軒、檐、欄桿、月洞門等各個細節處的石雕、木雕、磚雕、灰雕、泥雕等技法無不顯露其勃勃生機。在張文郁看來,這僅僅是建筑的基本要求。今天,他要把心中那個想法融入建筑,創建只屬于他的生命體。
始豐溪是天臺山的主河道,千百年來滋潤著美麗而富饒的天臺盆地,它也是連接縣境外的唯一一條水上通道。度予亭就設在南邊正門的前廳。進月洞門,渡一拱型石砌的玉帶橋,便是軒昂高敞的度予亭。主人在此迎接遠方的客人。這天,諍友祝徵來了。他有感于主人的“救命之恩”,不禁“因憶往事,不覺忻感交并,而知今日之得獲聚首者,熟非太兄葦筏之所普度也,題其上曰‘度予’,比之謝傅東山焉?!币鉃槊C>蘩艘蝗斊斩伞!岸扔琛倍仲x于“始豐溪”新的生命力。
三逸閣在度予亭之西,是張文郁與兒子元聲及孫子亨梧的住所,“斯樓也,玲瓏軒敞,翼然凌空,舉瓊臺赤城諸名勝,盡收諸幾席間?!背科鸬菢牵缛A頂觀日出,心胸開闊,激情蕩漾。晚霞中,西邊的赤城山景致顯得分外妖嬈。三逸閣真有“一覽眾山小”之妙!邀三二知已,披風戴月,酌酒賦詩,其樂無窮。張文郁《度予亭集》、《文雅約》中的許多詩文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清風來故人”是點綴在來紫樓東墻上的一塊匾額,這清風來自始豐溪對岸的大雷山,來自于老家莪園村的縷縷鄉愁。那鄉愁既有蛙聲牛哞,又有父母的叮囑和恩師的教誨……來紫樓獨自成院,是主人讀書養性的處所。道地內砌有小山,造型峻峭。山上疏種花草,姹紫嫣紅。山腳有一口古井,清澈見底。假山西南角的一顆古柏,虬枝繁葉。在這個自我創造的青山綠水中,張文郁暫時忘卻世事的紛擾。
公元1644年,清軍打下BJ,明皇逃到南京,改元弘光,即南明。第二年,清遣使來臺州以貉皮人參招聘。張文郁卻將使者拒之度予亭外,與此同時,與張煌言、張國維、錢肅樂等人在臨海謀奉魯王朱以海監國(代理皇帝暫掌國政),移到紹興即位。張文郁升工部尚書。胞弟文郊也率義勇軍赴杭州為張國維參贊軍務。南明曾一度生機有望,這是張文郁為明朝所作的最后的效忠,但南明還是敗在魯王與唐王朱聿鍵之間的互相傾軋下。1646年,杭州守將方國安敗走紹興,與馬士英密謀劫持魯王降清。魯王乘隙脫逃到天臺,住在度予亭。度予亭的小橋、流水,還有月洞旁的那尊巨石和一顆丹桂,讓魯王頗有感慨,當他舉頭望著“度予亭”匾額時,喟然長嘆:“茫茫滄海,渡得了我大明國嗎?”張文郁沉吟片刻,說:“杭紹已失守,臺州無振興之日,入海與唐王聯合,也許能夠重振社稷?!濒斖踅邮軓埼挠舻慕ㄗh,在度予亭只住了兩宿便去了福建。
送走魯王,張文郁一個人去了來紫樓,他又一次在青山綠水中尋找心靈的撫慰:蛙聲、牛哞……父親母親……恩師……
明滅后,清政府多次勸張文郁出仕,但每個使者均被他拒之度予亭外。順治七年(1650年),張文郁告別了用一生心血打造的建筑杰作。那天,他在兒孫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巡視偌大的建筑群。從明天起,他就要徹底退隱鄉間去了,這里的一切都由兒孫們打理了。張文郁默默地走著,看著。兒孫們期待老人能說點什么?;氐蕉扔柰?,張文郁佇立在亭內,雙眼一合,兒孫們以為他累,勸他坐下。張文郁罷罷手,猛地又睜開眼,脫口而出:“假山真石壘,新草舊根生?!?
現在的張文郁舊居僅存二千多個平方米。度予亭與兩旁的廂房已修繕一新。
司馬龍看到“假山真石壘,新草舊根生”這對楹聯,感慨道:“古人告訴我們建筑是有生命的?!?
唐詩詩說:“而她的靈魂是文化?!?
司馬龍說:“那么如何在現代建筑中注入文化呢?”
唐詩詩回答不了,便狡黠一笑:“我是導游,不是建筑學家?!?
司馬龍說:“我也不是建筑學家,但我想只要少一點功利性,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
“你又想借題發揮是不是?”唐詩詩啐道,“別啰嗦,走,去看‘第一山’?!?
所謂“第一山”就是在古城東邊的一座海拔約50米的小山,山頂平坦,稱:妙山。妙山之妙應是觀景之妙處。古時,人們登上妙山,便能全方位欣賞城外的景色。
“妙山正前方的景致最吸引人?!碧圃娫娺呑哌呎f,“山腳是小巷、民居、店鋪,城墻外是田野、始豐溪,再遠處是沿溪蜿蜒的大雷山山脈。隨著四季輪轉,展現多姿風采以及昏晨陰晴之間的變幻。有一年的秋天,宋朝的大書法家米芾登上妙山,只見三、二男子興沖沖地在一鋪前打酒,便覺酒香夾著桂花香隨風而至,不禁大吸一口;再向遠處眺望,那田野上的一顆一顆桕籽樹抖動片片紅葉,而成熟的白色果子像玉珠一般點綴紅葉之中;始豐溪水面如綢,鸕鶿一竹排劃來,卻怎么剪也剪不斷;暮色中,大雷山如巨龍奔騰于溪邊。米芾再吸一口那酒香桂花香混在一起的空氣,便醉。這一醉便醉出了‘第一山’的美名?!?
“米芾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司馬龍說,“他在杭州當過官,留下不少墨寶,特別是書秦少游的《龍井記》太有名。但是,杭州西湖那么美,也不見他的題字。我覺得妙山觀影的最大特色是能看到畫中有香,有聞香認畫之妙。不過,這‘第一山’是指天臺還是天下,只有米芾心里清楚?!?
唐詩詩說:“是個謎吧。”
司馬龍說:“不妨試解一下?!?
“你能解開,今天我不計導游費。”
“錢有什么了不起!”司馬龍突然提高喉嚨說,“七天結束你要多少錢,我就給你多少錢。”
“對不起?!碧圃娫娙崧暤溃拔也皇枪室獾??!?
“不……不……不……我不該說這么重,不該指責你?!彼抉R龍說,“現在時間已經過半,你一定要幫我堅持到底……”
唐詩詩說:“好吧?!笨此麘n郁的樣子,小聲問:“你這么恨錢,能說說為什么嗎?說出來也許心里好受點?!?
司馬龍駐足看著她,燦然一笑,“你真美!”
唐詩詩沒有避開他的目光,只見他眼睛濕潤。
“還是繼續我們的猜謎吧。”司馬龍邁開步子說,“我想米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點贊妙山為‘第一山’是一種寓意。就像是——人的心臟在五臟六腑里不是最大,但它是最重要的。也許沒有妙山就不成天臺縣了?!?
唐詩詩雙眼一亮,驚叫道:“哎呀!你還真厲害!怪不得古時縣堂都設在妙山旁。怪不得……”
“還有怪不得什么?”
唐詩詩想到師姑給她的有關《通經》的“謎語”,但這是絕秘不能說。于是,靈機一動,說:“怪不得到了明朝有個叫陳體齋的大財主要在此建樓,取名‘花樓’,怪不得到了民國期間,洋教士們也看上妙山,要在此建教堂……還有清同治七年,就是公元1868年,出了一位南國武狀元陳桂芬,他家就在妙山旁。歷史上江南一帶都以出文科狀元出名,而作為天臺人的陳桂芬能奪武狀元桂冠,為南人一雪文弱之恥,也是一個‘第一人’?!?
司馬龍說:“我猜得沒錯,米芾不但是書法大家,還是風水學高人。天臺能出武狀元太了不起了。當代還有什么名人嗎?”
唐詩詩說:“有呀,搞建筑學設計的,他叫齊康,中科院院士,曾參與BJ王府井百貨大樓、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紀念堂的設計。天臺國清賓館第一期項目是他設計的,赤城山上的濟公院也是他設計的?!?
“齊康應該是杭州人。”司馬龍打斷她的話。
“齊康是出生在杭州,但他爺爺也住在妙山旁,而且齊康小學是回天臺讀的。他一直把天臺當作他的故鄉。”唐詩詩說到這里,雙眼一閃,又問,“哎,你怎么知道齊康的?”
司馬龍淡淡一笑:“齊康在設計界很有名?!?
“你也搞建筑設計的?”
“我懂英語就當翻譯了?”
“有道理?!碧圃娫娍此谎?,說,“不過呢,我不能帶你去看‘第一山’了。”
“為什么?”
“因為‘第一山’目前還不在天臺山旅游范圍內?!?
“這不是讓你突然改變的真正理由。”
“你還是厲害!”唐詩詩笑道,“這個理由就是剛才我說今天不計你導游費的原因?!?
“等于什么都沒說?!彼抉R龍說,“好吧,我不強人所難,接下來準備去哪里?”
“時間不早了,先去吃飯,再去濟公故居和赤城山。”
濟公,俗名李修緣,出身宋朝宦官之家。他天資聰慧,十二歲已通覽經史,后又到赤城山的瑞霞洞與經書作伴四年。終于頓悟:原來中國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思想與中國大乘佛教的道濟天下兼達眾生的理念是殊途同歸。
修緣十八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他拋棄萬貫家財離家出走,循著當年父母攜他走向國清寺拜謁的松間小徑,在沉寂的鐘聲中義無反顧地踏進了國清寺。他拜悟空一本為師,做了沙彌。不久,國清寺的瞎堂法師去了杭州的靈隱寺,李修緣隨去,受其足戒,賜名“道濟”。
頭戴破僧帽,身穿破袈裟,手握破芭蕉扇,腳踏一雙破鞋的濟公開始他的行善行俠的“癲狂”人生。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濟公故。上世紀八十年代游本昌主演的《濟公傳》電視連續劇風靡全國及東南亞地區?!靶瑑浩疲眱浩?,身上的袈裟……”這首主題歌流傳至今。近年,又有動漫片《小濟公》在央視播出。
赤城山上的濟公院就是以濟公身上的三件寶:僧帽、袈裟、芭蕉扇為主要文化元素設計建造的。
“你覺得濟公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會有嗎?”在濟公東院,唐詩詩說。
司馬龍說:“我覺得只要社會公正了,平等了,就不需要濟公單槍匹馬地去行善行俠了。”
唐詩詩說:“我問你這花好看嗎,你卻回答說花開得好看需要陽光雨露……”
司馬龍猶豫一下,笑道:“對,有哇!”
“說具體點?!?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唐詩詩說:“你可別誤會。我是導游,你是游客,我的服務是有償的?!?
“我指的是你讓我上車——那才是真正的大善大俠風采!”
“別抬舉我……其實……”唐詩詩想起那天在杭州地鐵出口發生的事,但馬上又改口道,“其實,我只想聽聽你的感想而已唄!”
司馬龍猜不出她的心思,也不想探問,走到一邊,念起雙聯亭上的一副對聯“‘做人正直無私若走歪門邪道求我何用,行事方圓有度能否繩矩循規看你所為’,我不走歪門邪門,我求濟公必靈?!?
唐詩詩看他虔誠地跪在濟公圣像前,微微一笑。
下山時,已近黃昏。到了山腳,只見彩霞漫舒。唐詩詩背誦起邑人曹文晦寫“赤城棲霞”一景的詩:“赤城霞起建高標,萬丈紅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錦鄉緞,仙翁瀉下丹砂瓢……”
司馬龍回眸仰望,詩情涌動:“夜幕降臨,塔上燈火通明,如夢中梁妃翩翩而至……”
晚飯后,唐詩詩安排好司馬龍的住宿,臨走時,笑道:“今晚別再次‘失蹤’了?!?
然而,她沒想到自己遇到了意外。
在停車場,一對陌生男女闖進她的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