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南極臭氧層
- 未來水地球
- 蔣英俊
- 2098字
- 2019-04-30 13:48:53
轉眼就到了公元2162年的3月18日,科考隊不知不覺就來南極二周年了。南極上空終于看到了昔日的太陽,那些黑煙也淡然無存。南極的對流層恢復了正常,黑煙得到了處理,但卻花費了巨大的代價。
說到臭氧層,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首先我們來說說地球的天空,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來稱呼,那叫大氣層。大約有1000多公里的厚度,而大氣層又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
對流層就是我們說的云層,它是主導天氣變化的,因此跟大氣的流動有關。平流層主要是遮擋太陽的紫外線,期間包刮臭氧層。臭氧層是平流層中臭氧濃度最高的層次,濃度高的部分位于20到25公里的高度處,其臭氧的標準厚度是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的作用,同時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少量的紫外輻射,有殺菌的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臭氧O3又稱超氧,是氧氣O2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超氧含有3個氧原子。它一般在10到50公里的高空的平流層的大氣中,極大值在20到30公里高空之間。對于南極來說,是個風暴很大的地方,對流層也相當活躍,不一會兒云層往一個地方堆疊,變成極端氣候。風速最大達到90米每秒,可以說是風云詭異的地方。但這兩年來,卻很少見到有這樣的風暴,最大的風暴在35米每秒的速度,兩年來只發生過兩次。其它的都是15到18米之間的小風暴,也都屈指可數,難道這跟氣候變暖有很大的關系嗎?
常樂山看了看兩年來風暴的記錄,發現所有的風暴加起來不到三十次,對這個風暴太少的問題有些難以置信,就問身邊的小蘭助理:”小蘭,你覺得這南極的風暴是不是太少了點,這跟氣候變暖有直接關系嗎?“
小蘭想了想,就說:”近年來,南極根本無人問津,究竟是怎么樣了,也無從得知,二十年來都是空白,什么原因還得我們自己慢慢摸索,才能得出經驗!”
常樂山又轉頭看向了柴可夫·斯基,問:”前輩,最近氣候很正常,我們不如抓住還有三天極晝的時間,把空中檢測機器人放去空中進行檢測啊,看看臭氧層怎么樣了?”
麗莎就說:”還是按老規矩辦,分五個科研組收集數據,這次我們的空中檢測機器人比以前的要多,而且數據方面采集也比以前先進。聯合國給我們發放了600多個機器人,是專門用來檢測空中氣體的。”
柴可夫·斯基就回道:”那就每個科研組一百個機器人,還等什么,我們回工作臺操控機器人去。還有三天就是極夜了,檢測起來就比較困難,也得不到準備的數據。”說完就回去工作去了。大家也相繼回到各自工作崗位上,將空中機器人放飛到天上,進行數據檢測。600多個機器人按照所處的緯度進行了檢測,數據一出來,最厚的地方臭氧厚度在1點1毫米之間,最薄的地方簡直不存在臭氧,綜合平均數據在零點四五毫米的區間,這離正常的數值差距太大了。有的地方幾百公里都沒有臭氧層,大小不一的臭氧層空洞到處可見。就算彌補這些臭氧,在28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氣層上空,平均達到1點1毫米都不易容,如果合格的話在2點2毫米的厚度,最理想的厚度是3毫米,在南極很難達到,但最起碼也得在1點3到1點5之間吧,按照平均值1點3毫米計算,大約需要2800多萬平方公里的零點八五的厚度的臭氧。用臭氧發生器的話,按照目前最大的臭氧發生機,每秒發生臭氧1毫米2平方計算的話,28X0.85=23.8億平方,至少要1190天才能彌補完。但這數是死的,如果太慢的話,被空氣吹散了,那就等于白忙活了。真正意義上的遠不是這么簡單,它要考慮空氣的散逸問題,如果天氣太冷的話,那臭氧擴散的速度太慢,如果天氣太熱的話,散逸太快,彌補時跟不上節奏也是一個難題。至所以科考隊選擇在極晝與極夜對接的時間進行,他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在這個階段剛好進入極夜時,氣溫下降不是很快,還有一定的緩沖時間,一個月后才能進入真正冷氣候。
柴可夫·斯基將所有的空中檢測機器人全部派上用場,總共一千多個機器人,一千臺臭氧發生器,接連半個月才達到1點3毫米厚的臭氧。觀察了半個月,發現威爾克斯地腹地板塊突然又出現了幾百公里的臭氧空洞。這個問題頓時讓科考隊的人員,有些弄不明白了。明明沒有發生什么大的空氣對流,也沒有出現什么空間異象,這方圓幾百公里的臭氧層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了呢?
常樂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回家了,結果,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雖然南極臭氧層沒有花費太多的資金,但這高空出現問題卻是難題,再過半個月就無法順利進行了,于是得在這半個月內,抓緊時間將這個問題解決。再次將臭氧發生器在空中進行增補,剛增補好,漏洞再次出現了,又搞了一個星期的增補,卻不出兩天還是出現了漏洞,四天后又回到了當初漏洞的地方,還是依然得不到解決。
科考隊為了這個問題,只得開會商討對策,還過幾天極寒天氣就要到了,只得抓緊解決這個問題。會議上柴可夫·斯基提議道:”關于這個漏洞的出現,我們得讓空中機器人再次上去臭氧層的上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氣體在破壞這個地方,還是有什么別的東西停留在上面,我們不排除外星人在上面安裝了什么機器,不然無緣無故的就出現什么漏洞呢?”
常樂山想了一會兒,就說:”這種問題不得不考慮進去,像我們這樣盲目的去搞,畢竟不太理想。我們必須在這三天的時間里處理好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