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民住進船塢城里時,開始幾天還比較新鮮,船塢200多平方公里看起來就是一個大型的島嶼,只不過這個島嶼是由許多船舶組成的。每艘船都用甲板相互扣緊著,以免船在水中晃來蕩去的感覺很不舒服,無數艘大船連接在一起,首尾相連著,船與船之間的對接處都采用了甲板回扣器,讓船與船之間看不到連接的縫隙。
中間最大的那艘船只有十層高,本來可以建到20層的,但考慮到安全因素只好做了十層,其余的船都做了四層。因為地球的本質在發生變化,設計船塢的專家考慮到潮汐到來的影響,中間的十層是政府機關和醫院,地下兩層是醫院,上面兩層是政府大樓,再上面兩層是船塢安全中心(也就是警察署),最上面兩層就是信息傳播中心了。此刻的電信基站已經不復存在,只能在露出海平面的十個山峰建立基站。就連天文臺也搬到了珠穆拉瑪峰上進行檢測了,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已經被淹到山頂,為了使得信號正常化,南美板塊在這上面建立了基站;北美洲最高峰已經被徹底淹沒掉,但為了有更好的通訊,他們還是在那里建立了一個浮動基站,只能順著潮汐浮動了,其它的山峰太低,建立基站成本太高也就擱置了。
這時候聯合國總部大樓已經在亞洲板塊上,因為亞洲板塊給聯合國留下了辦事中心,還保持聯合國大樓原來的樣貌,只不過,就是樓層沒有那么高了,只做了12層高,比其他的政府大樓高出兩層,這兩層代表最高指揮權的意義,實際上軍隊和聯合作戰部隊都聚集在這個船塢城中,包括那五十艘穿梭艦也在這里,現在聯合國實際上就是世界作戰指揮中心,他是個單獨的機構,與其他的船塢不相往來的,只有遇到重大的暴亂時才能啟用聯合國軍隊,這上面的船塢有許多都是航空母艦拼接起來的,只不過航母上全是甲板了,也沒有護衛艦在身邊,它是幾十艘拼接在一起,成了一個大型飛機場,甲板上停滿了飛機。中間的住宅區,都是部隊的宿舍,最高的大樓才是聯合國海陸空指揮中心,這時候的聯合國秘書長常樂山不叫聯合國秘書長,而是叫聯合國海陸空總指揮長。聯合國管轄著6000萬的軍隊,他們有自己的圈地,水上種植園,能夠保證自給自足,還保留了一部分生產日用的廠房,軍服軍被什么的能生產出來。
各個船塢都缺小教育機構,孩子們沒有學校,在船塢中跑來跑去的做著家家,家長們干著急,如果所有的孩子缺小教育,將來長大了連最基本的法律和做人原則都不懂,到時世界都要亂套。各個船塢的政要,看到這樣,只好跟聯合國反映教育的事情,聯合國收到各船塢的反映信息,對于教育上來說,是最不能缺少的,哪怕再擁擠也要分出一些學校來給孩子們學習,但目前這種情勢每人的占地面積都在5.6平方米了,再搞一些教育機構,那只能在4.5每平方米一個人了。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聯合國發現地球的潮汐一直都很正常,于是就批準每個船塢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兩層的建筑,在船塢上增設一些日用品廠房,用來生產洗衣粉,衣服鞋子和襪子,還有一些紙質品之類的,鹽和淡水等設備,另外還搞些潛水設備,和生產一些塑料船,方便船塢上的人,出去捕魚,用來改善生活。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后,心情也變得好了許多,以前都不喜歡說話的人,開始變得開朗起來。孩子們有了學校再也不瘋跑在各個船塢之間,正常的去上學,正常的回家吃飯了。
有了塑料船,好多人都樂意出去捕魚,因此船塢上出現了一群漁民,他們日出出海捕魚,日落回家將魚賣給船塢上的人,用來解善自己的生活。
其他的人也開始謀求自己的生活之路,有的人在水中開始研究種植新的植物品種;有的在船塢上開始研究起培養液,種植一些膠狀物,用在醫學上,病毒學研究也開始孕育而生,一些科研人員按下心來開始自己的征程,大家都努力的生活著,相信人類總有一天會找到生存下去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