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美人天子滿朝野
- 隔座送鉤春酒暖
- 舟小鳳
- 2517字
- 2019-05-18 20:22:22
五更寅時,皇宮奉天門前,文管站左側雙手執笏,武官排右側昂首挺胸,皇上身邊的大紅人-欽天監的魏公公領著幾個小宦官將官員們的言行舉止記錄下來。
歷來文武上朝只能穿玄色官服,少有例外,不過當今皇上也不是什么講究人,一身深青的丞相蜀青列于文官最右第一位,再左依次是兵部尚書-韓子高,樞密院院長-樊孝謙,太學院白太師-白喬遠,從工部尚書新晉太尉的張于忠,御史大夫-蔣南山,最左就是刑部尚書-燕青,燕青后站著今早打了好多個哈欠的蔣公琰,先前來的路上,這位新秀黨的領頭人就已向前任蔣公琰訴苦道:“你若是再不回來,我就該被調去商州做知州了。”此時白袍公子微皺劍眉,望向蜀青蒼老的背影,這位老人就如此心急么?
武官帶頭為赫赫有名的四獸將,大皇子-龍將李曉生,鳳將黃英明,虎將張姚,玄武安毅弘至今仍在蜀州,據說夜襲藏青山吃了敗仗,立下軍令狀不滅山賊誓不回京,此時頂替空位的是十大武將最末-許血。
黃英明對張姚輕聲道:“身后的老兄弟今日很亢奮啊。”
張姚輕輕點頭,臉上盡是年輕時被風沙刮傷的痕跡。
唐國盛朝,古人言“雞既鳴矣,朝既盈矣”說的莫過于此。
先皇李莫愁曾定下規矩三日一朝,文武百官五更至午門下集結,去金水橋前列隊,再到奉天門拜天子,最后才是入乾坤殿議事,但當今皇上李昭淵嫌如此太過麻煩,重新規定,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十日一朝,三品以上五日一朝,大臣們多是覺得荒唐,贊成的言論也不少,畢竟不是誰都禁得住三更起夜,空腹上朝至傍午的折騰。
此時五品以上的官員正迅速登上奉天門的石階,他們腳下噔噔作響的,是大唐的半壁江山。
恢宏排仗的乾坤殿內部有金柱、金梁、金龍彩畫、黃金琉璃簡瓦頂,相得益彰,整座金殿凝重肅穆,巍峨莊嚴。
此刻正是珠聯璧合之時,李昭淵貴為九五之尊,面南背北而坐,龍椅右邊兩尺處臥著一座大床,美人在珠簾內,從床上坐起來伸懶腰,打個哈切,笑吟吟道:“君粥該穿龍袍啦。”
“誒,已經起來了么。”她癡癡望向龍椅上的李昭淵,李昭淵字君粥。
大唐的主人輕輕念叨幾句話。
美人淺嗯,穿上繡五爪金龍的華裳,披帛戴冠,一臉惺忪,瞇著眼面朝逐漸展開的九扇金漆大門。
李昭淵望向踏著朝暉涌來的文武百官,微微煦笑,和氣至極。
“好一幅百鳥朝鳳。”
韓子高體態修長,年輕時容貌極似美人,本是先皇微服私訪時在臨安西湖邊尋見的美男子,后來與他相邀同行數旬,深感此人腹中盡是文韜武略。
在二人行至大理寺時,生性多疑的李莫愁竟主動摘下皮面,招賢納才,向他問道:“可否跟隨我?”
那時年輕氣盛的韓子高也不驚不乍,只是笑答:“我說不可,皇上會不會把我綁回去?”
這位賢才如今正站在廟堂中央,提議讓各州自行招兵,以解四海叛亂。
李昭淵還未直言,美人已脫口厲聲道:“不行!”
蜀青冷言道:“小者除,以彰顯大唐軍力,做大者招安,誅殺胡亂要官者,以懾萬邦。”
尚書令張于忠暗自點頭,頗為贊同。
燕青輕輕咳嗽一聲,蔣公琰從眾臣中踏出,拱手道:“臣以為此事宜疏不宜堵,還請體察民情,散財救災,多用新賢取代貪腐老臣,以安撫民怨。”
“臣附議。”燕青仰視李昭淵,不卑不亢,又朝向那美人,神情玩味。
樞密院院長,同時也是沈慶文的頂頭上司-樊孝謙,不惑之年的樊院長與白太師相視一眼,齊口附議,身后頭見風使舵的老狐貍們躁動起來,褒貶之聲不絕入耳。
朝歌城知府京兆尹蘇子瞻在乾坤殿門檻處與禮部尚書劉勝竊竊私語道:“這些老家伙哪是怕前頭那幾個?純粹是怕槍打出頭鳥罷了。”
朝歌城知府的官帽自然不是地方城官可以媲美,如今卻只不過與這位禮部尚書一同落到在官場守門的地步。
這位老尚書曾直言皇后禍亂朝綱,那時還未待李昭淵斥罵,翰林學士的家仆們便轟然而上,各自抬著自家主子的棺材,同時大皇子李曉生守在乾坤殿外圍以禁衛軍攔截御林軍,奉天門的石階不斷有老者火急火燎得往上敢,而五品以上但凡有點志向的官員都不肯放過那次表立場的機會,據出宮的年邁宮女們說,那時的聒噪聲幾乎淹沒整個皇宮。
那次正是丞相蜀青,都察院御史蔣南山,禮部尚書劉勝三人帶頭,頂著皇威冒死進諫,逼迫李昭淵降罪皇后趙書懷,可惜……被這位君主輕描淡寫地壓了下去,除蜀青,蔣南山兩位心腹以外,其余作怪者統統降職貶謫,乃至是禮部尚書也被趕到乾坤殿門邊,也好眼不見心不煩,否則哪輪得到新秀黨的新人在廟堂后來居上?
美人雅言道:“蔣大人說得在理,不過韓子高的話也未必不能實施,不過……”
李昭淵終于開口,肅穆道:“不過你的小算盤朕清楚得很,韓子高,讓地方各立門戶的蠢事老子不干!”
“老子……”蜀青微怒道,深青色的儒衣被老人的老手抓出一道口子。
“君臣父子,老子有說錯什么?”
“皇上圣明!”如今還能站在乾坤殿上的官員早已改掉先皇當政時喋喋不休的習慣,卻未必沒有各自為營,心懷鬼胎。
蔣公琰補充道:“皇上可派六扇門前往各州監管,至于該依誰,還請皇上自行斟酌。”
趙書懷淡然道:“依蔣大人的。”
李昭淵望向蔣公琰,頓時沒了火氣,慵懶的打個哈欠,接著談道:“趙執信在西州傳來密信,上頭寫著秦止戈要求朕再調五萬人馬前去支援,愛卿們如何認為?”
“秦將軍驍勇善戰,已非尋常將領,切不可再讓其做大!”
“但也不能不給……”
燕青隨后伸出食指,補充道:“一萬即可。”
“我朝已封他秦止戈為王,怎可讓其再得寸進尺,依臣看,一兵一卒也不能讓!”中書侍郎方律鴻走出眾臣排仗,怒喝道。
群臣們的脊梁骨忽然挺了起來,皇后不能罵,他秦止戈還不能罵么?
又是兩邊站隊,群臣們各有評說,以蜀青為首的蜀黨稱絕不可打壓秦家,但嘉賞應歸皇上親定,而呂家出身的黃英明自然力挺秦家,至于同為武人的李曉生與張姚只覺得應尊敬那位守城攻國一肩挑的前輩,但二人位置實在尷尬,不便多言。
本打算廢除限書制的蔣公琰見此火深火熱的舌槍對仗,星目黯淡,不肯再奏。
退朝時已是午夜,奉天門下,蔣公琰對白太師搖頭嘆道:“皇上想殺雞給猴看,只怕猴不但不怕,還拍手叫好。”此話自然是指午時那場爭論中,趙書懷命令六扇門抽查幾位老骨干的身底。
白太師拂過胡須,灑脫道:“只好下個十日再陪你跟他講道理嘍,走,去我府上下棋,邊吃邊聊。”
“棋力不堪,晚輩告退了。”劍眉公子拱手恭敬道,錦袖一甩,悠哉而去。
夕陽暮歌,燕青獨立午門中央,青衣書生遙望巍峨的乾坤殿,暗忖道:三百年不倒的它還能再屹立幾個春秋?哦,這得看趙書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