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鬼村舊事(一)
- 我和僵尸小姐有個約會
- 家無余糧
- 2088字
- 2019-10-10 23:17:40
那老漢頓了頓繼續道,
“說實話,我也是30年前從玳石鎮搬出來的。”
“老伯你老家也是...”
坐在一旁的青年驚訝不已。
“嗯,不過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那老伯神情帶著感概還有傷感,似乎是勾起了痛苦的回憶。
“老伯,你說柳槐村...”
那青年男子扭頭看了一眼張弛,聲音小了下去。
“沒事,我也好奇,老伯您說怎么個邪門法。”
張弛見到男子不說話也是明白了幾分。
“小娃子,說你們柳槐村邪門不是說你們那人,是你們那地兒,當然還有你們那些風俗...”
老伯猶豫了半天終于是下定決心,將藏了幾十年的秘密說出口。
“那是上一輩的事情了,1980年改革開放剛實施兩三年年,那時我二十五歲,已下鄉六年。
因為沒有求學的心,就沒參加那恢復的高考,繼續在生產大隊干活運貨。
你們一定想好好的學不上,跑農村遭罪受,腦子有坑?
嘿,你不知道,那時候認識字讀過書,在鄉下就了不得了,受人尊敬還有姑娘喜歡,因為我放棄回城留鄉,被書記提拔做了生產隊長。
改革開放過了三年多吧,第一批下海的已經發了財,著實讓人眼紅。”
老人停下喝了口水,看著兩個小娃子還聽的認真,就繼續說了下去。
“那時候白城可是內地通往內蒙寶臺的貿易要道。
牲畜糧草是主要交易貨物,但那東西來錢慢,我們那會兒正年輕憋著勁兒,哪兒看得上這生計。
正發愁沒啥發財門路,一天大隊上的小張興沖沖的跑進來了。”
...
“李隊長,您看這玩意兒。”
小張從門外小跑進來,面帶喜色,壓低聲音。
“啥東西?石頭?”
李隊納悶道。
“石頭是石頭,不過是值錢的石頭,不瞞李隊,我家在京城也倒騰些玉器玩意兒,這東西一看就是瑪瑙!”
“你意思是說這東西是珠寶?”
李隊從小張神情中猜到了幾分,精神一振。
“不錯,很值錢的東西,當年我可是親眼見著一件瑪瑙雕刻賣了五百大洋!”
“鬼扯呢?你出生的時候早就不流通大洋了!”
“哎,李隊您別不信啊。”
小李有些急了,
“李隊您不知道,市面上確實不流通那銀元,可是暗地有啊,尤其那些名不顯露的大戶人家,就在我們那典當行拍賣會上,豪擲千金買了那瑪瑙雕刻的菩薩!”
“行啊小李,說得有板有眼的。”
李隊打趣。
“哪兒敢,哪兒敢,李隊您才是真高人!”
“行了,別拍馬屁了,說吧啥事,不會進來就給我看這一小塊石頭吧!”
“李隊您英明,果然這一塊小石頭不入您法眼。”
小張朝李隊豎起了大拇指,看了下四周無人,關門才又走近。
“李隊,這石頭我是從一個賣貨的家伙那兒得來的,按賣貨郎說,這石頭他們那邊兒多得是,小孩兒都拿來當彈球玩。”
“還有這種事?”
李隊一挑眉,下鄉幾年也不聽的。
“那可不!”
小張一臉篤定的模樣不容置否。
“嗯...這可是帶動鄉親們致富的好出路。”
李隊故意提高聲音,便打量小張,果然發現其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不過還是要從長計議,先放一邊。現在還有件要緊的事兒,你跟我來。”
李隊起身一言不發進了里屋,小張也不知所云,只好跟了進去。
“小張啊,有瑪瑙石這種好事為啥要告訴我?”
李隊盯了小張一會兒終于開口。
“咳咳,李隊您慧眼如炬,一點兒都瞞不過您。說實話,李隊您也知道,我已經下鄉一年,家里就我一獨子,老爹現在年邁病重...”
李隊恍然,因作為下鄉青年留下的好典范,書記還委派自己參與評估下鄉青年的表現,希望能夠繼續涌現一批駐扎奮斗在祖國建設前線的知識青年。
而小張的考核就是由自己負責的。
“嘿,小張...”
李隊似笑非笑的看著這小伙子。
“李隊,您可千萬別多心,我也是想著能為咱們這個鎮做點貢獻,再加上您平時對我照顧有加,所以我一想到有這種帶領大家伙致富的機會,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您...至于家中老爹病重...”
小張面色愁苦,眼圈發紅。
“唉,小張你也別多心。
你日常表現大家都看在眼里,都覺得你表現很好,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好青年。你身板弱又是獨子,與勞動人民同甘共苦,所以我照顧些你也是應該的,何況我也是下鄉青年,其中的苦也是曉得。”
李隊沉吟道,示意小張坐下。
“李隊...”
小張激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
“哎,大男人家的...”
李隊一樂,
“最近上頭也該下來名額了,趁著這一次我就跟領導匯報下你的優良表現,早點回去吧。”
李隊掏出煙,小張立馬起身劃火柴給點上。
“回去以后好好讀書,趁著高考啊,考個好大學,比啥都強。”
李隊吧嗒吧嗒抽著煙。
“哎哎,謹聽李隊教誨。”
小張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
“其實我早打算把小張給報上去,畢竟他還年輕,在那兒就荒廢了。那時,國家每天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他早點回去好,國家也需要他們,后來如我所料,陸續來了兩批下鄉青年就終止了這一政策。知識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到更能讓他們發光發熱的地方去搞建設。”
老人感概往事,對祖國如今的繁榮昌盛,感到欣慰自豪。
“小張很快調了回去,剩下我自己考慮怎么能把這財給發嘍。小娃們也別笑咱在公謀私,那年代正是大家都經歷了窮,能發財那是做夢都想的,國家不都說要奔小康求發展嘛!”
老人也是樂呵一笑。
“這事兒我自己摸索了一陣,按和小張談好的,我給他供貨,他幫忙賣貨,收入嘛,小張感念我照顧,我七他三。
后來發現這活兒想發財自己做也難,總得找幾個幫手一塊打理,最后選來選去挑了鎮上幾個要好的朋友,然后事情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變得異常,一發不可收拾,甚至詭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恐懼和心痛,終究是我害了他們。”
老人痛苦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