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滅門之禍
- 我的大明不可能這么猛
- 橡木森林
- 2161字
- 2019-04-23 20:36:40
我了個去,這是完全不講道理,直接要用強了。
“且慢!”朱盛唐大聲道:“陳都頭,知縣大老爺可革除了我的功名?”
這話一出,手拿鐵索的衙役都是身形一頓,扭頭望向陳都頭。
陳都頭不由得一皺眉,這朱秀才不虧是這十里八鄉的神童,十五歲就中了秀才,果然有氣勢。一般的衙役哪里敢去拿他。
“抱歉。”陳都頭說道:“我也是身不由己,你這功名也保不了幾天了。動手吧!”
聽陳都頭這么說,其他衙役都驚呆了,“這陳都頭是瘋了不成,竟敢鎖拿有功名在身的秀才老爺。”
朱盛唐指著陳都頭怒道:“陳都頭,既知我有功名在身,竟還敢鎖拿與我?”
陳都頭一抱拳,道:“朱秀才,要在平時,我還要尊你一聲秀才老爺的,但是今日不同往昔,對不住了。”
說完,陳都頭抓起鐵索就要上前套住朱盛唐。
“住手,我看誰敢?”錦娘抄起剪刀就把朱盛唐護在身后。小老虎許握瑜也拎起頂門杠子跟陳都頭對峙起來。
“你們想謀反不成?”陳都頭抽出鐵尺迎向許握瑜,對著手下喊道:“還不速速將他們拿下。”
結果手下衙役一個個都呆立不動,沒人愿意出手。
這場面就很尷尬了。
“哈哈!”朱盛唐的笑聲打破了這尷尬的局面,“陳都頭,我看你這才是取死之道。”
“笑什么笑,你得罪了知府衙門的李師爺,才是取死之道。”陳都頭還在強作鎮定,色厲內荏的本質卻暴露了出來。
“看大家的反應,你來拿我恐怕沒有得到知縣大老爺的命令吧。”朱盛唐雙眼直勾勾地瞪著陳都頭。
陳都頭冷哼一聲道:“是又如何,你這功名也保不了幾天了,離冬灌期限也只有五天了,到時候知縣大老爺都要革職查辦了,我等也要尋條活路。”
朱盛唐倒吸了一口涼氣,沒想到局勢竟然如此嚴峻了。
“都頭,知縣大老爺真的要被革職查辦了?”旁邊的衙役紛紛詢問。
“當然是真的。”陳都頭很確定的說道。
“可笑,不過是冬灌未完成罷了,知縣大老爺被革職查辦這種事情,你個小小的都頭豈能提前知曉?”朱盛唐直接譏諷了一句。
“這還有假,這是知府衙門的李師爺親口說的。”陳都頭昂著脖子說道。
“荒謬,這種事情李師爺會親口跟你說。”朱盛唐再次不屑的說道。
“那倒不曾,是崔道長與在下飲酒時說起的。還有王掌柜當時也在場。”陳都頭說起話來有些心虛了。
朱盛唐心里冷笑一聲,陳都頭這人看似精明,其實也是個利令智昏的糊涂蛋。
他對著衙役們厲聲喝到:“知縣大老爺如今可還沒有革職,你們今天鎖了我去大牢,怎么跟大老爺交代。”
陳都頭反駁道:“還需要什么交代,要說這大老爺與我也是有知遇之恩,提拔我做了這都頭。”
“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知縣豈會再用我這個舊人做都頭。”
“呵呵!”朱盛唐笑道:“那李師爺連面都沒出,到時候人家推脫不知,你不是白獻了殷勤。”
陳都頭一臉便秘的表情,咬牙道:“那也只能賭一把了,崔道長是李師爺的心腹,先順了他的心意再說。”
說罷他一揮手道:“兄弟們,動手吧,我也是沒辦法,咱們不討好了李師爺,這衙門里的差事也就做到頭了。”
隨著幾個衙役提著鐵索上前,院子里的村民也拿著鋤頭鐵叉,圍到了門口,眼看一場沖突就要爆發。
“且慢,都住手。”朱盛唐高舉雙手,喊停了雙方。
他登上土炕,居高臨下的對著陳都頭說道:“陳都頭,既然你連前程都肯賭,不如我們也來賭一場。”
陳都頭面色不善的問道:“賭什么?”
“就賭我可以在冬灌到期前尋來水源。”朱盛唐醞釀了一下情緒,大聲的說道。
陳都頭搖著頭說道:“這不可能,你不可能辦到。”
朱盛唐跳下土炕,湊到陳都頭跟前說道:“你可以賭一下,知縣大老爺對你有提拔之恩,你就不想有所回報嗎?”
陳都頭稍稍猶豫一下,還是搖了搖頭。
“即便你投靠了李師爺,恐怕也當不上都頭了。可萬一你賭贏了呢,就算賭失敗了,你也只不過是推遲五天拿我罷了。”朱盛唐盯著陳都頭的雙眼說道。
陳都頭心里也在盤算,要想在五天之內尋來水源,這看上去完全是不可能的。
但是之前在祭臺上的事情他也是聽說了,
他的面容在不斷的扭曲,顯現出了他的內心掙扎。
朱盛唐趁勢說道:“這樣吧,兩天,我只要兩天時間。”
陳都頭猛地抬頭問道:“真的只要兩天。”
“不錯,只要兩天。那崔道士也沒要你今天就拿了我吧。”朱盛唐輕松的說道。
陳都頭迎著朱盛唐堅毅的目光,猶豫了半天兒,終于開口道:“好,兩天,我就給你兩天!”
“好,一言為定,你去回稟知縣大老爺,我要打井取水。”
“什么?打井。”陳都頭好懸沒被閃了腰。
“不錯,打井。”朱盛唐很堅定的說道。
別說陳都頭,在場所有人都傻了眼。心說這兩天怎么可能打出井來。
“你沒在說笑?”陳都頭不太確定的問道。
“你覺得我像是在開玩笑嗎?”朱盛唐瞥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好,我說話算數,只有兩天時間,到時候可別怪我不客氣。”陳都頭沖著衙役們大手一揮,說道:“我們走。”
看著衙役們離開的背影,朱盛唐的心思飛轉。
他早在祭臺之上就想好了快速打井的方法,對此并不在意,只是沒想到事情會來的這么急。
在八里堡村有一個木匠,姓劉。
這劉木匠和這朱孔陽家還是很有淵源的,劉木匠名叫劉子衿,他的這個名字是朱孔陽的曾爺爺給取的,取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詩句。
這句詩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不但出自《詩經》,而且曹操的《短歌行》也將其引用,可見當時朱孔陽的曾爺爺是用心取的。
當然了,這全村人的好名字幾乎都是朱家人給取的,誰讓他們家是村里唯一的讀書人家呢!
“陽哥。”這時候錦娘兒拉著朱盛唐的胳膊說道:“這兩天時間怎么可能挖出井來。”
朱盛唐給了她一個安慰的眼神,說道:“當然不是用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