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度寧波市廣播電視優秀作品評析
- 王文科
- 1083字
- 2019-12-06 10:02:47
系列報道:《甬黔攜手攻堅脫貧——六千里幫扶路,二十載山海情》大型新聞行動系列報道代表作之一:
【片頭】
《“晴隆羊”——寧波精準扶貧的晴隆模式》
8月15日,我們“走進貴州”采訪組來到黔西南州晴隆縣沙子鎮三合村,這里群山綿延,站在大山之巔遠眺,青草鮮綠長滿山坡,羊兒正在悠閑地啃草。這些名為“晴隆羊”的羊,它們肉質鮮美,在北京、貴陽、重慶等地的市場深受青睞。而這些晴隆羊的“祖宗”——4只純種波爾山羊種羊,正是寧波對口幫扶晴隆人民的禮物。
晴隆縣草地畜牧中心負責人李勝:
【錄音:大概就是1996年1997年,我們縣跟寧波對口扶貧,當時(寧波)給了10萬元的獎金,我們領導就用這個錢去進了4只整羊回來,引進了這個羊之后把我們原先的品種改良,現在就叫晴隆羊了?!?/p>
近距離地看這些“晴隆羊”,讓人驚奇的是羊沒有角,屁股卻滾圓如豬,肥騰騰的。
【錄音:(記者:這里我們看到的就是晴隆羊)對,第六代的晴隆羊。(記者:晴隆羊頭是黑的,身體是白的)嗯,有兩種,一種黑的、一種白的,因為有杜泊羊的基因。(記者:我看到這個羊體型比較龐大)對,都有200多斤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專家來看,說都達到世界標準了。】
晴隆地處黔西南州北部的高原地帶,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石旮旯,區域石漠化嚴重,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多年來,寧波有關部門多次邀請澳大利亞、新西蘭專家到晴隆指導?,F在,除了養羊,當地村民還種起了適合羊吃的“皇竹草”,這種草現在被村民稱為“致富草”。李勝說。
【錄音:老百姓也稱它為致富草,畝產達到3萬斤,賣兩毛錢一斤,一畝地也有6000塊,比種玉米要高六倍?!?/p>
晴隆縣沙子鎮三合村村主任鄧吉龍說,回想2000年的時候,當時村民年人均收入700元還不到,是出了名的“光棍村”,頭腦稍微靈活點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謀生。如今,村里有300多戶家庭種草,有100多戶養羊,去年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1000多元。
【錄音: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得動員種草,后來嘗到了這個甜頭,今年不用政府發動了,只要是能種的地方他就種草去了,所以現在我們就想,把種下去的草跟羊圈里的羊保持平衡,老百姓種的草不會剩,羊圈里的羊不愁沒草吃,要達到這個程度?!?/p>
從引進4只種羊,到目前發展53萬只晴隆羊的養殖規模,不但帶動了晴隆當地14000多戶、13萬多農民就業,還使他們摸到一條脫貧路徑,“晴隆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樹立為全國的典范。
晴隆縣扶貧辦副主任黎志江:
【錄音:對老百姓來說,因為有這個幫扶,老百姓的受益增加很多,用土話來說就是腰包鼓起來了,另外一個老百姓居住的環境因為有寧波的幫扶明顯的改善了,之前這個村路不好,環境衛生也差,有了這些錢以后居住的環境改變多了,還有老百姓的精氣神都體現出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