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2 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城市的興起和發展同人類文明的演化相輔相成,城市是對人類文明的凝聚與升華,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經濟密集的社會有機體,是區域發展的中心”饒會林.城市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4.。在城市系統中,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等眾多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彼此依賴、互為制約的關系;微觀和宏觀、靜態和動態、內部和外部、時間和空間、物質和精神之間也是彼此關聯、相互作用的;城市系統具有許多個性特征,如頻繁的經濟活動、相對集中的人口,以及對自然環境強大的改造力和影響力等。CAPELLO R, FAGGIAN A. An Economic-ecological Model of Urban Growth and Urban Externaliti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tal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0(2):181-198.城市不僅是整個人類社會進化的縮影,也是最能體現生態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區域。

在人與自然生態的接觸中,城市始終充當著關鍵的角色。最初,良好的生態區位是孕育城市的溫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所創造的一種特殊的組織機構,首先是出現于一些大河流域,如底格里斯河、尼羅河、印度河、幼發拉底河與黃河等”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宋俊嶺,倪文彥,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61.。然而,隨著人類聚落活動頻繁,從筑城防災到開河鑿山,從戰火硝煙到工業污染,城市的出現又不斷給生態環境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

關注城市的生態環境變化可以看到,“交通擁堵、噪聲嘈雜、環境污染等問題,歷史上就曾存在,普希金在描寫彼得堡時曾稱城市中有噪聲、有灰塵、有馬車的響聲,在歐洲中世紀的城市里,街道十分的骯臟,空氣中也經常散發著臭氣”紀曉嵐.論城市本質[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0-121.。自工業革命以來,伴隨著機器的出現,生產力水平提高,眾多大規模的工業城市開始涌現,它們是工業時代的重要經濟驅動力,但也成了生態環境的主要殺手。正如休·米勒對1862年的曼徹斯特所做的形容:“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可以像厄威爾河那樣最能夠代表這個制造業為主的大城市了……這條可憐的河流在幾英里以外的上游還依然保留著美麗的面貌,兩岸綠樹成蔭,河邊上灌木叢生,但是當它流經工廠和染坊這些地方時就完全喪失了原本的風光……簡直不能稱為一條河,而是一條充滿污水的明溝。”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宋俊嶺,倪文彥,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473.在工業社會后期階段,城市的飛速發展和建設還依然不可避免地給生態環境帶來傷害。以日本為例,其城市的發展有目共睹,然而在20世紀20年代,“日本的城市中出現了日益惡化的環境污染,到處都是丑陋不堪的景象,他們傳統的宗教信仰和古代文化所賴以依存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受到了滅頂之災。靠運河串聯起來的大阪曾經被稱為‘水城’,現在卻成了‘煙城’,它的運河變得臭氣熏天,充斥著有毒的化合物”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60.。直至當今時代,隨著全世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人類通過城市重塑自然面貌、改造生態環境的狀況仍在繼續,并加劇了“城市病”的滋生。城市集聚了眾多的人口,擁有大批的企業,充斥著家用電器設備、日用化工產品等現代化的商品和各類服務,資源、能源的使用和需求不斷增加,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時刻都在產生,機動車的尾氣被肆意排放,水質破壞、地面沉降、噪聲嘈雜、空氣渾濁等污染狀況日益惡化,城市地表建筑物遍布,大片土地被柏油覆蓋,綠色空間在減少,人類在享受城市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效益的同時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

由此可見,城市自出現以來就充當了人類活動的主要集中地,它既是資源的最大消費者,又是生態的主要破壞機器。城市放大了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力,但同時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載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又要求城市必須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實屏障,必須承擔建設生態文明的重任。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全球城市化水平仍將不斷發展(見表1.2),正如吳良鏞曾談到的那樣,21世紀將會是一個“城市世紀”或“城市時代”。

表1.2 全球城市化發展狀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09 Revision[EB/OL]. (2010-04-13). http://esa.un.org/unpd/wup/unup/index.asp?panel=1.

可以預見,城市化仍將繼續保持蓬勃的發展態勢,在這一過程中,資金、資源、人口等多方面的轉移和變化都將大大地影響城市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加劇城市化進程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日趨激烈。為此,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提出建設生態城市、生態區域的構想。在我國,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生態城市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許多大城市都著力進行生態城市改造,地區生態化建設也逐步展開。城市在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保護自然環境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視,在未來,城市還將肩負起愈發重要的任務,城市勢必會成為實現環境友好、生態和諧目標的重要支撐,也將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老河口市| 裕民县| 靖州| 宁海县| 阜阳市| 浙江省| 连南| 新平| 深圳市| 嫩江县| 黄山市| 广安市| 栾川县| 恭城| 印江| 木里| 靖边县| 泰州市| 舞阳县| 商洛市| 龙里县| 平度市| 翁牛特旗| 津南区| 雷波县| 无锡市| 磴口县| 香格里拉县| 宜章县| 明水县| 罗江县| 阳信县| 博乐市| 瑞金市| 永昌县| 温州市| 木兰县| 丰都县| 乌拉特中旗|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