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教育指南:語文教學“行·思 ·悟 ”
- 鐘玲
- 2762字
- 2019-12-06 16:09:21
序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幸福
今年7月,是杭州氣象史上最熱的月份之一,讓人感受到習習涼意的是,我看到了鐘玲的書稿《幸福教育指南:語文教學“行·思·悟”》。翻閱書稿,字里行間觸發的記憶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
活在當下,誰都希望幸福。可眼下的教育亂象,恰恰又讓很多教師心慌意亂,壓力很大,有時候迷茫——一線教師還有人生的幸福嗎?我們的幸福在哪兒?
這樣的語境下讀鐘玲的書,真讓人感慨。我始終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追求師生的人生幸福。一個不快樂的教師,很難給孩子們帶去學習和成長的快樂;一個不幸福的教師,也不可能給學生帶來童年成長和學習生活的幸福。
教師的幸福,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幸福,來自自己的愿景,來自永不停步的“行·思·悟”。
我1963年入行做老師,一直不想做苦行僧,當悲慘兮兮的蠟燭。生活告訴我,對教師而言,教育不只是一種犧牲,更是一種觀看孩子們在自己身邊慢慢成長的最溫馨最貼心的享受;教師是一種職業,但它不僅是謀生手段,更能傳遞溫暖和力量;教育就是生活,是我們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生命的過程。我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教育人。一生不一定干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我希望能“照亮”學生,“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的人生。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如果一個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一部分。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個教師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完成別人交付的任務,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每一個熱愛學生和生活的教師,都不應輕視作為組成生命實踐的課堂教學,并自覺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能得到生命滿足的愿望,積極地投入教學改革。”
鐘玲老師的幸福首先來自她22年一線的教育教學實踐。這種幸福的感受,不僅僅來自“西博會”名師名校長等論壇聚光燈下,她成功地和孩子們一起“徜徉”在《鳥的天堂》,一起解讀《陶罐與鐵罐》的哲理,共同參與《勸戒煙》的表達與交往時,孩子們入情入境的讀書表達,分享碰撞,書寫朗誦;也不僅僅在于成千老師欽佩贊許的目光和熱烈真誠的掌聲;更多的是來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的教育教學的幸福:每一個渴望成長的孩子給她親切信任的目光;批改作業時看到學生的亮點,看到學生有了新成長點時涌上心頭的溫暖與快樂……這課堂內外的幸福,來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每一個煩瑣的、糾結的、矛盾的教師工作的日常。但是她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卻沒有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懂此,教師就會累并快樂著,就會痛并快樂著。其實,幸福是由痛苦孕育的。這一點,每一個愛學生的教育人都會有溫暖的記憶和感受。這是每一個教師可以向往和獲得的真實的幸福。
鐘玲老師的幸福還來自她學習和思考后的發現和收獲,那種先苦后甜,咀嚼橄欖的感覺。其實,不論是哪個時代、哪個國度、哪個階層,人都可以分為三類:不要學習,不會學習和不會不學習。鐘玲是屬于不會不學習的人。
1995年8月,鐘玲作為杭州師范學院首屆小學教師大專班的優秀畢業生進入名校紫陽小學工作。她享受著學習成長的幸福,一天也不懈怠。1996年,她考入浙江教育學院學習漢語言文學,1999年畢業。她說,學得越多就發覺自己缺得更多。2004年,她考入浙江大學繼續在職教育碩士專業的研修學習,有幸成為盛群力教授的學生。她不以獲取學歷為終極目標,她知道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在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路上,她需要再一次的造血塑形,重新修煉十八般武藝。在讀書思考的過程中,語文本體性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迅速充盈。眼界開闊,看到許多過去看不到的世界,這是一種無法言傳的幸福。學習和思考一直苦并快樂著、幸福著。
她是我的學員中,專業發展意識自覺、學習機會最多、成長幸福最充分的那批。也是機緣巧合,鐘玲居然前后三次跟隨我學習。2004年,她參加了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創辦的第一個面向全國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3個月脫產培訓;2006年,我的“浙派名師培養工作站”成立,她又進入首屆為期三年的名師班,和現在風靡國內的萬物啟蒙課程的開拓者錢鋒,浙江省最年輕的正高級特級教師王彧釗,實力派特級教師陸虹、祝貴耀一起學習;2009年,浙江省首屆小學語文名師班開班,她又通過嚴格的選拔,和2014年新晉的特級教師金曉芳、包莉莎、倪靜川、徐良英成了同班同學。楊再隋、陸有銓、劉力、于永正、賈志敏等國內教育界大家的思想與睿智引領著她,她在與伙伴們的合作中培育著情意,增長著智慧。她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和鍛煉:“西博會”上臺展示,到松陽等地送教;參加課程改革資料庫教學光盤的拍攝,在教育部中西部地區教師培訓活動中,她和何慧玲、胡玨、柴鶯參加中央電化教育館和《福建教育》習作問題的網上對話答疑;依靠浙大教育學院的支持,她攜碩士論文《兒童閱讀障礙成因與對策》登上青年名師的論壇;她挑起了副主編的擔子,和錢鋒、陳嵐、胡玨、馬建興一起,幫助我把學員三年學習過程中的伙伴碰撞、思維火花物化,變成散發墨香的名師工作站成果“未來名師成長叢書”……
鐘玲老師的人生幸福來自她把讀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的收獲,自然熔煉成心靈之書——對課堂、對職業、對人生的感悟。在22年學科和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中,在班主任育人的實踐探索中,在自身生命的發展中,她幸福地走上了語文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在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碰撞融合升騰中,她改變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享受著培育大愛、錘煉心態、豐富人生的心靈幸福。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吸收,搜集資料,傳承前輩成果,甚至在外出的車上,還會打開錄音筆記錄和導師及伙伴的對話;沉下去和學生在一起,搜集有關孩子們習作修改的實證資料……
我常常和鐘玲他們聊:也許我們本來是一只丑小鴨,但是讀書實踐給了我們爭當白天鵝的理想;也許我們本來就是一條小鯉魚,但是成長卻讓我們有了躍龍門的勇氣;也許我們本來就是繭,但是磨礪讓我們有幸成蛾化蝶。這種過程一定是痛苦的,但是當你經歷磨難,走上高峰再回視時,卻有沁人心脾的滿足與幸福。我希望能和鐘玲一樣,好好讀書、讀人、讀生活、讀自己;希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萬卷書教萬堂課。
一個追尋幸福的好教師,第一境界是做品格高尚的教師,真心地愛學生、愛自己;第二境界是做一個學識淵博的教師,讓我們具有愛學生、愛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是當一個專業的教師,把品格高尚、學識淵博、教育素養和教學技巧融為一體,尊重兒童成長的規律、語文學習的規律,把成長快樂落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讓師生生命幸福。
遵囑,是為序。
張化萬
2017年夏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