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點滴變化
都說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強的,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雖然到美國才短短的三天,我卻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許多變化。
變化一:從亂糟糟到很整齊
到達印第安納學生中心的那天,已是凌晨0點30分左右。我讓孩子們找出自己的洗漱用品,準備好早晨起床需要的換洗衣物便洗洗睡了。第二天一早,我走進他們的房間,只見箱子大開,東西散了一地。于是,我開始讓孩子們把需要用的日常用品放在櫥子里,將其余的箱子歸位。接下來便是整理床鋪了。參加過軍訓的張?zhí)靾蛎黠@更能干,不一會兒便將床鋪整理得像睡前那樣整整齊齊。小一歲的張本聰顯然已經(jīng)忘了那幾張被單是怎么鋪的,怎么弄都不成功。天天馬上開始主動幫忙,像哥哥一樣。在兄弟倆的合作下,他們終于把房間整理完畢了。
第三天早上七點左右,隔壁房間便窸窸窣窣有了聲音。七點半左右,“篤篤篤”,有人來敲門了。打開門一看,兩個娃已洗漱完畢,穿戴整齊。再一看他們的房間,整理得十分干凈,床鋪鋪得十分平整。聰聰自豪地告訴我,今天是他自己完成的。我心中暗暗為兄弟倆喝彩。短短一天,他們便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整理房間,必須贊一個!

兄弟倆在整理床鋪

瞧瞧我們的床鋪,整齊吧!
變化二:從吃完就走到主動整理
在國內(nèi),孩子們基本上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所以第一天吃完早飯,兄弟倆一甩手就走了。學生中心的徐老師告訴孩子們,吃完飯要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放進廚房的洗碗櫥里,并且要把自己的座位整理干凈。孩子們能做好這件事嗎?我充滿期待。
到午飯時間了,兄弟倆吃得很歡,看來飯菜很合胃口。看他們吃完了,我正要提醒他們收拾碗筷,只見兩人都很自覺地捧起碗筷進了廚房。第三天早上吃的是牛奶面包,吃完早餐后,天天還細心地把灑在桌面上的面包屑收進盤子,整理干凈。
看來,只要提出要求,只要給孩子們機會,他們是能做好每件事的。對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變化三:從大聲說話到安靜等待
還記得到達印第安納的當天,是美中國際教育交流協(xié)會負責人Jessica去接我們的。去學生中心的一路上,興奮的兩個娃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停。Jessica嚴肅地告訴他們,作為學生,在車上說話是不禮貌的。如果在校車上大聲喧嘩,會影響司機開車,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通常有人會寫紙條提醒說話者。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在車上說話。想起在國內(nèi),我最怕的就是和孩子們一起坐車,車上的說話聲都可以把我們“湮沒”,哪怕再怎么提醒、教育都無濟于事。這兩個娃能把這么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改掉嗎?我有點擔心。
第二天去買校服和學習用品,孩子們略有收斂,但仍不時說上那么幾句。“你們忘了昨天Jessica老師說的話了嗎?”兩個娃頓時不作聲了。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過程,慢慢來,我告訴自己。
第三天,家里來了小客人—徐老師的外甥女(我們稱她為妹妹)和Jessica的女兒妞妞。大家一起玩得很開心,你一句英文,我一句中文,不一會兒就打成了一片。下午,大家一起去參觀兒童博物館。回來的路上,四個小鬼都興奮得很,你一言我一語,完全忘記了車上不能說話這件事。回到家,Jessica讓我和徐老師先下車,卻把小家伙們留在了車里。估計要教育了,我竊喜。果然,兩個娃下車后一聲不吭。睡前我問他們:“是不是被批評了?”他們老實地告知:“是的,這是最后一次提醒,再不改要被罰了。”還是Jessica厲害!我不禁佩服。
第四天,我?guī)Ш⒆觽內(nèi)ニ囆g(shù)館參觀并吃美國的自助晚餐,和前一天比,又多了兩個“叫呱呱”的小男生。去的路上,只聽兩個小家伙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可喜的是,天天和聰聰一言不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堅持不說話,真佩服他們!
我們經(jīng)常會說孩子這里沒做好,那里沒做好,也許是因為我們沒有堅持提出同樣的要求,以為孩子做不到就讓步了,不再強求。其實,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就在于不斷堅持。只要能不斷提醒孩子做事的規(guī)則,以同樣的要求去對待他們,孩子們一定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習慣終能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