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引言

“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是與“市管縣”財政管理體制相比較而言的一種財政管理體制,近10多年來,省管縣財政體制是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熱點話題(張占斌,2007)。所謂省管縣財政體制,即市(地)本級財政和縣(市)財政一樣都直接同省在體制上掛鉤,市(地)一級不與所轄縣(市)在財政體制上產生結算關系。對于大國經濟和財政資源不足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省級財政體制影響著省域內3~4個層級政府間的財政分權(賈康,2004;王紹光,2002)。

改革開放前30年,全國各個省份都實行中央、省和縣三級財政管理體制(項懷誠,1994)。直到1982年,隨著市管縣行政管理體制的推行,多數省份才開始逐步實行市管縣財政體制(劉仲藜,2009)。1994年分稅制之后,隨著財權上移事權下劃,絕大多數省份縣級財政困難問題很快凸顯(樓繼偉,2013)。從1992年起,全國13個省市已陸續開始省直接對縣財政包干體制的試點,即省管縣。到2004年,全國已有7個省區試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分別是浙江、安徽、湖北、黑龍江、福建、海南和寧夏。到2006年底,全國有14個省區試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謝旭人,2008;張占斌,2007)。據財政部向《中國經濟周刊》提供的資料,到2007年,全國有18個省區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分別是河北、山西、海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等18個省份。加上4個直轄市,共有22個地區實行了省管縣財政體制。2009年7月9日,財政部公布《關于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將在2012年底前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推行的實施目標。到目前,全國已基本全面推行了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

縱觀全國,在中央財政體制歷經統收統支、分灶吃飯和分稅制三個時期,都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的,只有浙江和寧夏兩個省區(吳云法,2004)。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來,也是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而浙江和寧夏除“文化大革命”個別年份外,從1953年起一直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浙江和寧夏分別于1951年和1950年建立省級財政,并都在1953年建立縣級財政(翁禮華,1999,2002;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2009)。寧夏回族自治區于1958年成立,之前的行政和財政管理關系請參見下文1.2的表1-2。浙江縣域經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保持快速發展,民營經濟非常活躍。更為重要的是,其他省份在分稅制之后,縣級財政赤字和鄉鎮基層級財政困難問題快速凸顯,大面積出現中小學教師欠發工資和政府財政運轉困難。而浙江自1994年之后省以下財政體制較為穩定,并很快建立起較為規范的省內轉移支付體系,未出現教師工資欠發問題,且赤字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翁禮華,1999)。由此,“省管縣”財政體制開始越來越受到中央和其他省份的關注。2004年在財政部舉辦的一個全國會議上,主題之一就是呼吁其他地區的地方財政體制改革向“浙江經驗”學習。有關會議情況簡介可從該鏈接看到http://cks.mof.gov.cn/crifshtmldefault/_history/63.html。

為了更好地對照理解和比較分析浙江和寧夏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系及其變革,本章接下來部分的結構安排如下:1.2節梳理統收統支時期浙江與寧夏省以下財政體制的變革過程;1.3節梳理分灶吃飯時期浙江與寧夏省管縣財政體制的沿革;1.4節梳理1994年分稅制之后浙江與寧夏省管縣財政體制的沿革;1.5節為本章的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惠安县| 遂昌县| 凉山| 繁峙县| 延寿县| 任丘市| 土默特右旗| 清远市| 安西县| 吴旗县| 葵青区| 云龙县| 桑日县| 尉氏县| 台州市| 巴南区| 鸡东县| 阳泉市| 博客| 永登县| 蒲江县| 中江县| 长乐市| 灵璧县| 洛扎县| 博兴县| 屏东市| 赣州市| 永平县| 佛教| 阜新| 甘孜| 镇原县| 三河市| 宣恩县| 高清| 邮箱| 积石山| 花莲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