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謝廷讚與湯顯祖尺牘考
謝廷讚,字曰可,江西金溪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授刑部主事。因上疏請立東宮等事,褫職為民。遂僑居揚州,授徒自給。久之,卒。天啟中,贈尚寶司卿。傳見《明史》卷二三三。其文集有《霞繼亭集》三卷、《步丘草》二十卷。《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據《霞繼亭集》收錄《懷答義仍》《賀湯儀部義仍次郎入泮》詩二首。而《步丘草》二十卷,明刻本,現藏日本內閣文庫,為存世孤本。卷十九有《柬義仍兄》尺牘一通,茲錄如下:
明行中丞、汝亨司寇一時歸假,伯兄當不寂寞,同年臭味,自與萍梗不同。蓋不肖弟一、二年間,周旋兩公之側,受益頗多。不肖弟老矣,種種純白須眉,漫無寸樹。生平不問家人產業,至于南北棲皇,反讓鷦鷯之一羽。總之命不猶人,夫復何恨!蓋不肖之命以水為財,水固浮蕩之物也。十干化曜,乃復化之為耗,孤窮四壁,天實為之矣。始者尚僥幸祿命之修,或者窮愁難老,近又多病,不復有生人袵席之樂。僅有一子,子未有孫,其奈荼苦何?夏、秋間本寧先生在揚,言笑可親,勝友在座,差得日益。今且卜居金陵矣,踽踽趻踔,無一仲眉事,且奈岑寂何?荊人遠往還,降心相安,差慰人懷,敬服伯兄遠念之辱。
湯顯祖早年與謝廷諒、謝廷讚兄弟交誼深厚。湯氏集中與謝廷諒的唱和作品頗多,而與謝廷讚的則較少,只有《送謝曰可吳越游》一詩。尺牘開篇即云“明行中丞、汝亨司寇一時歸假”,明行中丞即周孔教,字明行,江西臨川人;汝亨司寇即黃汝亨,字貞父,浙江仁和人。據《明督撫年表》卷四,周孔教于萬歷三十三年(1605)二月至三十六年(1608)八月任應天巡撫。湯、周二人同為隆慶四年(1570)江西舉人,故謝氏笑稱以“同年臭味”。文中提及的本寧先生即李維楨,據《大泌山房集》卷三《集謝曰可宅得池字兼懷其兄果州》一詩,中有“自伏青蒲涕泣時,十年鐫黜賜環遲”句,當指自萬歷二十六年(1598)謝廷讚進士及第以來,已十年坎坷沉浮,則此詩應作于三十六年(1608),恰與周孔教卸任應天巡撫之期相合。如此,則謝氏尺牘作于三十六年(1608)秋無疑,當時謝氏獨居揚州,年高孤苦,生活潦倒蕭條,寄書與童年學友,聊抒己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