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海島旅游地域系統演化與旅游規劃轉型:朱家尖案例作者名: 倪欣欣 馬仁鋒本章字數: 1356字更新時間: 2020-02-21 18:04:08
前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中央政府與沿海各地紛紛提出向海洋要資源、要空間的“經略海洋”戰略,使得海岸經濟與海岸旅游得到極大的發展。特別是2010年后,許多沿海地區的海洋發展戰略被國務院批復,使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資源環境保育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2016年9月21—23日在舟山舉辦的“2016國際海島旅游大會”發布《世界海島旅游發展報告(2016)》顯示:(1)世界海島旅游開始進入成熟期,旅游增長相對平穩,但總體增長速度略快于全球國際旅游發展速度;海島旅游業持續發展,成為推動世界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據推測,在全球11.8億國際旅游人次(過夜游客)中,有超過2億人次選擇海島旅游。2010—2015年海島旅游國際游客人數平均增長5.3%,而同期全世界國際游客的增長速度為4.5%左右。(2)中國的濱海旅游業從2001年的1072億元迅速增長到2015年的10874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8%,已經成為中國海洋經濟中增速最快的產業,中國也成為全球海島旅游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過去五年,其中按廣義海島旅游統計,中國內地游客前往海島旅游的人數在2015年超過了8000萬人次。(3)舟山獨特的海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良好的產業基礎,即將成長為中國海島旅游的戰略節點。2015年,舟山市共接待游客近38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52億元,較2014年分別增長14.1%和15.7%,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7.32%。可見,海島旅游必然會成為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浙江乃至中國旅游產業的新藍海。
2011年任職寧波大學地理學系以來,開拓新研究領域征程中將海洋經濟與海洋文化作為興趣聚焦點,有幸得到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的系列自設課題資助,累積了部分舟山經濟數據和一手調查資料,便指導本科生胡王玉開展海島旅游與海島文化傳承的校級SRIP項目探究。接著在我的指導下,倪欣欣以海島旅游地域系統人地關系演化基本問題為題目探討了演化視角海島地域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完成了碩士論文,并發表了系列學術論文。在這一過程中,有幸獲批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推進海洋經濟發展方式戰略轉型研究”(編號:13JDHY01Z)等,進一步深入研究了微觀樣點的海島旅游地域系統演化問題。
本書的研究內容涉及人地關系演化、海島旅游和海洋旅游的規劃應對問題,它反映了新時期人文地理學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在海島樣帶的探索,所得到的規律,是一般人文地理學不容易發現的。
本書呈現的是倪欣欣攻讀研究生期間的相關成果,她無疑是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人,我作為第二作者是因為本書的許多思想源于我的一些工作探索和無數次的研究生組會雙向交流,我有責任承擔它成敗的風險;其次,我作為導師擬定了學位論文的科學問題“海島旅游地域系統是什么在演化—如何演化—演化趨向是什么”;設計了調查問卷與模型分析;統籌了全書結構與最后成稿修改,署名作為對我工作的尊重和責任追溯。但必須說明,本書的主要工作是倪欣欣完成的,她富有探索的精神,是作為導師的我的驕傲。
感謝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No.13JDHY01Z)等項目的資助和寧波大學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領導給予的諸多幫助。還要感謝自己在演化經濟地理學探索過程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志高、余建輝、馬海濤等青年地理學者給予的指教,感謝留德歸來任教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游學院馬木蘭博士的有關探討。最后特別要感謝我工作單位的諸位同仁在我們開展朱家尖相關調查和海島旅游地域系統演化探討時給予的種種幫助。
馬仁鋒
2016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