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2 國內研究動態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海島旅游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海島旅游地演化的研究相比國外起步也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仍然沒有很大進展,目前也還處在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國內海島旅游地演化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①海島型旅游演化過程描述及旅游發展設想;②海島旅游地居民與游客認知調查;③海島旅游地時空結構變化;④海島型旅游地人地關系。

1.2.2.1 研究領域

(1)海島型旅游演化過程描述及旅游發展設想。我國海島旅游發展晚,研究起步晚,在研究海島旅游地演化時缺乏量化方法,因此早期國內海島旅游地演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少數幾個旅游開發相對較深海島的旅游發展過程的描述,包括舟山群島、福建湄洲島、廣東的南澳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海島旅游發展的對策。

(2)海島旅游地時空結構變化。海島旅游地空間布局變化是海島旅游地演化最顯著的特征,相關學者通過分析海島旅游地演化每個階段的空間布局特征來尋找海島旅游地演化規律。朱晶晶等認為舟山群島旅游空間格局具有較大的不均衡性,限制了區域聯動發展,并認為海島旅游地空間結構演化存在共生與競合機制、空間集聚與擴散機制以及政府行為機制等三大演化動力機制朱晶晶,陸林,楊效忠,等.海島型旅游地空間結構演化機理分析:以浙江省舟山群島為例[J].人文地理,2007,22(1):34—39.。申濤等通過比較分析海南島不同區域旅游地空間結構特征和變化,得出海南島各區域都要經歷若干不同的發展階段,并呈現出不同的演變模式的結論申濤,田良.海南島旅游吸引物空間結構及其演化——基于41家高等級旅游景區(點)的分析[J].熱帶地理,2010,30(1):96—100.

(3)海島型旅游地人地關系。近年來,隨著海島旅游地發展,海島人地關系日趨緊張。人地關系變化是海島旅游地演化的內在因素,因此受到相關學者關注。海島旅游地演化過程中主要涉及的人地關系有游客與居民、居民與旅游經營者、游客與旅游經營者。通常都是通過認知調查并對問卷結果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來研究的。研究結果可以了解海島居民對旅游開發的態度以及旅游開發影響認知以及海島旅游對游客的主要吸引力陳金華.旅游型海島居民環境感知的實證研究:以東山島為例[J].海洋環境科學,2008,27(5):452—457. 陳金華.居民對海島環境與發展感知的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08,28(1):131—135. 楊奇美.海島旅游地居民的影響感知研究:浙江“普陀旅游金三角”實證研究[J].特區經濟,2008, (5):163—165.

1.2.2.2 研究方法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研究海島旅游地演化的方法多為定性描述或文獻分析,缺乏模型定量分析,也缺乏相關理論的支持,研究方法較單一。21世紀以來隨著國內海島旅游迅速發展,引發相關學者對海島旅游地演化的關注,同時對研究方法進行積極探索,嘗試從耗散結構理論視角、空間結構模型研究海島旅游地演化。

(1)耗散結構理論。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比利時普瑞高津教授為首的布魯塞爾學派在非線性系統科學支撐下創立了耗散結構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①耗散結構是在非平衡狀態下穩定有序結構;②一個非平衡條件下的開放體系,需要與外界互換能量與物質,且達到一定閾值時,非平衡開放體系才能轉變為平衡有序狀態結構。蔣長春等在該理論指導下,對海島型旅游地域系統演化機制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海島旅游地演化的根本原因是耗散結構負熵不斷輸入,其演化主體也呈現多元化,同時指出演化主體間的協調作用應得到重視蔣長春,張瑜.耗散結構視角下的海島型旅游地域系統演化機制研究——以媽祖圣地湄洲島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1):213—220.

(2)空間結構模型。海島旅游地演化研究中用到空間結構的地理計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最鄰近指數、地理集中指數朱晶晶,陸林,楊效忠,等.海島型旅游地空間結構演化機理分析:以浙江省舟山群島為例[J].人文地理,2007,22(1):34—39.、拓撲指數申濤,田良.海南島旅游吸引物空間結構及其演化——基于41家高等級旅游景區(點)的分析[J].熱帶地理,2010,30(1):96—100.等。最鄰近指數即最鄰近比,用以反映集聚效應,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與集聚程度。地理集中指數與最鄰近指數類似,也能反映空間上物質的集聚程度。拓撲指數可以定量分析海島旅游地交通網絡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灵寿县| 普宁市| 临汾市| 壤塘县| 嫩江县| 屯昌县| 滦南县| 恩平市| 油尖旺区| 读书| 合水县| 雷山县| 古丈县| 大余县| 桑日县| 买车| 静安区| 开化县| 古田县| 衡阳县| 美姑县| 台南县| 苍南县| 巴南区| 德保县| 宾川县| 湟中县| 鄂托克前旗| 商丘市| 合川市| 勐海县| 孝昌县| 茂名市| 江阴市| 隆林| 镇原县| 潜山县| 滁州市| 林西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