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海黃氏父子經學思想研究
- 余全介
- 9字
- 2020-01-07 17:00:21
第二節 治《易》方法
一、訓詁治《易》
黃以周治經,重視小學訓詁的方法,這在《十翼后錄》中也有體現。《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薄断蟆吩唬骸傲畡?,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比我硎ピ唬骸扒谎詣樱淮砸?;若坤則以靜為體矣,故特言之。其于二者,二為坤主也。坤之體能辟不能直,坤之元能至不能大。而六二既動,則其動也辟,而乾之直已行其中,不惟方而且直以方矣。夫是以受乾之氣而含者弘,即所含者發之,而其光亦大,不待習而無不利,其大正以乾之大光之也?!秉S以周贊同任氏釋以為與,聯合直、方二者?!啊墩撜Z》敬忠以勸,誰以易之,以、與通。直以方,謂直與方也,任說是?!薄锻汀ゅ琛贰疤煸觳菝?,宜建侯而不寧”,虞仲翔曰:“造,造生也。草,草創物也。坤冥為昧,故天造草昧。震為侯,初剛難拔,故利以建侯。不寧,言寧也?!秉S以周采用王引之《經傳釋詞》,贊同虞氏訓不為語助詞,不表否定之意。“虞氏注不寧,言寧也。不,訓語助詞。《玉篇》云:‘不,詞也。’近王伯申《釋詞》論此甚詳?!碧撛~訓釋,清人頗為用心,王氏《經傳釋詞》尤為學人所矚目??梢?,黃以周之訓詁,受清人訓詁學成就沾溉甚多。
虛詞訓釋之外,黃以周訓詁治《易》受清人影響最大者莫過于音訓之用?!秳儭ど暇拧?“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薄断蟆吩唬骸熬拥幂?,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表椘礁υ唬骸啊缎∠蟆方詤f韻,獨剝上九以載字協用字,豐九二以事字協用字,則古音用字,皆通入、志字韻矣。以字訓用,意者用亦可讀作以歟。”黃以周再次采用音訓的方法,贊同項氏之說。其言曰:“以與用,聲近而義同,故用可讀為以。項說是也?;蛑^《剝》《豐》兩‘用’字皆‘害’字之訛,失之。以與尤、災、載字韻,古音之咍部。用,古音屬東中部。害,古音屬祭夬部?!?/p>
明古音,則通假可明。黃以周訓詁治易,多用通假之法訓釋詞語?!断缔o·上》“冶容誨淫”,陸德明曰:“冶,音也。鄭、陸、虞、姚、王肅作野,言妖野容儀,教誨淫佚也?!秉S以周認為正字當為蠱,其言曰:
“冶”,鄭本作野。其注云:“飾容而見乎外曰野”,見《后漢書·崔骃傳》注所引。鄭君之意,謂如女子出行,不掩蔽其面之類也。以義考之,野當為蠱之通借字?!夺屛摹匪f注云“妖野容儀”,妖即妖蠱?!段倪x》傅毅《舞賦》“貌嫽妙以妖蠱兮”,張衡《西京賦》“妖蠱艷夫”是也。蠱野皆模部字,古少麻音,野讀如蠱,猶榭之為序,迓之為御也。《左傳》“進女室,疾如蠱”,蠱者以鬼物飲食害人,人受女人,如中蠱毒,故飾其容以惑人者曰蠱容。今本野作器,器之與蠱古今通用。馬融《廣成頌》“田開古蠱”,注云“蠱與冶通”,是也。或以為陶冶之冶,“冶容”為習為容儀,緣文演義,不可從。
黃以周認為《系辭》之文為“野容誨淫”,野為借字,蠱為正字。野蠱二字,音同通假。訓冶為陶冶之冶,非。此后,在訓解犕服通假時,黃以周重申音同通假之理。《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吳幼清曰:“服者,以軛加其項,而使之引重載。乘者,以衡加其背,而使之致遠道?!秉S以周認為服為借字,犕乃正字,二字音同假借。其言曰:“服,依《說文》作犕,服借用字。《左傳》‘伯服如鄭,請滑’,《史記·鄭世家》作伯犕。犕、服古音同在冶部,例得假借。”
《損·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标懙旅髟唬骸耙岩粢?,本亦作以,虞作祀。”黃以周重申音同假借之理,其言曰:
“以”古作“”,與“終已”之“已”通。以四有所損之事而“遄往”,于義亦憭?!坝葑黛搿? “祀”,已聲,亦古同聲通借也。俗儒又改經作“人己”之“己”,于古無征,不可信。
音同假借、音近假借,皆須其他證據。黃以周在使用時,常常結合異文材料,并非單純從古音進行分析。黃以周治經,征引廣博,故而異文資料較為豐富,為訓詁提供幫助。
《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编嵖党稍唬骸胺蔡煜轮茞海皼]沒之眾事,皆成,定之。言其廣大無不包也?!编嵭x“亹亹”為“沒沒”,黃以周從音訓、異文的角度,證明亹亹可通沒沒。其言曰:
鄭君蓋讀“亹亹”為“沒沒”。李《集解》“亹亹”作“娓娓”,皆雙聲迭韻之相通者也?!皼]沒”,即《禮器》篇之“勿勿”。鄭注《禮器》云:“勿勿猶勉勉也?!薄懊忝恪迸c“亹亹”通,故《詩》“勉勉我王”, 《荀子·富國》篇及《韓詩外傳》俱作“亹亹我王”。《禮器》注:“亹亹,勉勉也。”《一切經音義·九》引此,劉注云:“亹亹猶微微?!蔽⑽⒓磱墜?,媺媺與娓娓古亦通也。
經過黃以周考釋,亹亹之訓,實有兩個方向,鄭玄代表一個方面,李鼎祚《周易集解》代表一個方面。從鄭玄這方向來講,異文資料可證“勉勉”與“亹亹”相通,鄭玄禮注可證勉勉通勿勿,而勿勿即沒沒,因此亹亹、沒沒音同通假。從李鼎祚這個方向來講,亹亹猶微微,微微即媺媺,媺媺通娓娓,因此亹亹、娓娓古亦音同通假。
《系辭·下》:“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标懙旅髟唬骸按_然,馬、韓云剛貌,《說文》云高至。
然,馬韓云柔貌也,孟作退,陸、董作妥?!秉S以周認為
字諸異文,聲義相通,皆可訓柔,與乾剛相對。其言曰:
、退、妥,聲義相通。《檀弓》篇:“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编嵶ⅰ巴?,柔和貌,退或為妥”,與此正同。妥,古綏字?!妒肯嘁姸Y》鄭注:“古文妥為綏?!苯椧酁槿岷椭猓稜栄拧贰敖?,柔安也”。
《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标懙旅髟唬骸磅r,師說云盡也。鄭作尟,馬、鄭、王肅云少也?!秉S以周認為經可兩解:尟為正字,鮮為借字,訓少;斯為正字,鮮為借字,訓盡。其言曰:
鮮訓少者,尟之借,鄭作尟,正字。鮮訓盡者,斯之借,《金滕》“大木斯拔”,《史·魯世家》作“盡拔”?!多l飲酒禮》“尊雨壺于房戶間,斯禁”,疏云“斯,澌也。澌,盡之名也”。鮮通斯,義訓盡。謂君子盡仁知之道也,亦一義。
《系辭·下》“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鮮不及矣”。黃以周重申鮮斯通假之訓,“鮮、斯古通。鮮不及,斯不及也。不勝其任,故曰不及”。
黃以周訓詁注重音訓,多有創獲;其用字形分析,訓釋詞義,亦多有新見。《頤·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崩钍隙裨唬骸翱趯?,謂頤口中也。實事可言,震聲也。實物可食,艮其成也。”黃以周從字形以探求字義,其言曰:
“頤”,篆文作“”。橫視之,則口中、口上、口下之形俱見。李氏以口實兼言語。左氏《襄公二十二年傳》曰:“若不恤其患,而以為口實?!薄冻Z》曰:“使無以寡君為口實?!眰巍渡袝ぶ衮持a》曰:“予恐來世以臺為口實?!苯灾^議論不去口也。
《系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薄毒偶乙住吩唬骸澳驹谒?,流行若風,舟楫之象也。”陸德明曰:“挎木又作刳木。掞,本又作剡。楫,本又作檝?!秉S以周利用諸子材料,充實刳木為舟之訓。其言曰:
《說文》:“俞,空中木為舟也?!庇?,一作窬。《淮南子·泛論訓》:“古者窬木方版以為舟航?!备咦ⅲ骸榜?,空也。方,并也。”上古見空中之木用為舟,其后因刳木以為舟也。
黃以周綜合《說文》《淮南子》之文,補充刳木為舟以前之發展階段,見出古人水行演進之階段。
黃以周訓詁治《易》,時用轉訓之法。《系辭·下》:“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侯氏果曰:“于,嗟也?;?,考也。《易》象考其事類,以吉兇得失為主,則非淳古之時也,故云衰世之意耳。言邪示疑,不欲切指。”黃以周以為都、于轉相訓,其言曰:“于,讀黎民于變之于,義與都同?!夺屧b》云‘都,于也?!D相訓,于猶都也?;家?,合也。大都考合其事類,有衰世之意,謂《易》起于中古也?!庇秩?,《序卦》:“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故受之以屯?!避鞔让髟唬骸巴停杽釉谙?,迭生萬物于冥昧之中也。”項平甫曰:“屯,不訓盈也。當屯之時,剛柔始交,天地缊,雷雨動蕩,見其氣之充塞也。謂之盈者,其氣也。謂之物之始生者,其時也。謂之難者,其事也?!秉S以周對此曾有精彩考釋,認為氣盈、初生、難生諸義,皆草木初生一義之引申。其言曰:
屯取孕妊之象。孕則氣盈,孕不速生,故曰難生?!墩f文》:“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屯,難也。”屯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從屮貫一,屈曲之也。一,地也。“盈也”, “難生也”,一義引申。
總結黃以周訓詁治《易》之法,可以發現他與清代學術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系。清人在訓詁學上的重大成就就是音訓法的合理使用。黃以周在《十翼后錄》中大量使用這種方法,借此明通假,明引申,明轉訓。黃以周的訓詁,還非常注意多種方法結合使用,有時候訓詁與校勘結合,有時候訓詁與義理釋《易》結合,有時候訓詁與禮學知識結合。黃以周的訓詁,使得很多異文變得相通,使得許多晦滯之處變得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