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朝內輔體制

就大政所在而言,這一時期主要是三省制。中書省、門下省是內輔,主要負責決策;尚書省既是內輔又秉鈞執政,而公卿幾近徒具形式。此間又常有三省官職互兼的情況。


第一節 內輔體制概述

關于這一時期內輔體制情況,唐杜佑《通典·職官》說,東漢光武帝“廢丞相與御史大夫,而以三司綜理眾務,洎于叔世,事歸臺閣。論道之官,只備員而已。魏與吳蜀亦多依漢制,晉氏繼及,大抵略同”。魏文帝“復置中書監、令,并掌機密,自是中書多為樞機之任,亦宰相也”。后魏、北齊“尤重門下官,多以侍中輔政,亦宰相也”。

杜佑這里所謂的宰相,主要是從具備內輔職能的角度來說的。同書《按》說:

自魏晉以來,宰相但以他官參掌機密,或委知政事者則是矣,無有常官。其相國、丞相,或為贈官,或則不置,自為尊崇之位,多非人臣之職。其真為宰相者,不必居此官。—或掌機密,或錄尚書,或綜機權,或管朝政,或單侍中,或給事中,或受顧命,皆為宰相也。然侍中職任機務之司,不必他名,亦多為宰相。

馬端臨《文獻通考·職官》說:

至魏晉以來,中書、尚書之官,始真為宰相,而三公遂為具員。—蓋是時凡任中書者,皆運籌帷幄佐命移祚之人;凡任三公者,皆備員高位畏權遠勢之人,而三公之失權任,中書之秉機要,自此判矣。

魏晉南北朝時期、隋朝的內輔體制,由東漢的尚書臺制向三省制演進。有以西漢那樣的將軍以及中書、門下省等具有中朝官性質的官員領(錄)尚書事者,也有以東漢那樣的“五府”甚至包括丞相的身份領(錄)尚書事者,也有將軍以及尚書、中書、門下省等不領(錄)尚書事而徑為內輔者。另外也有很多特定安排的“輔政”體制,可謂是“常制”與“特制”并行。

尤其是此時將軍的內輔作用不容忽視。如宋代前廢帝被殺,朝廷迎立新君,太皇太后宣布此重大決定的詔令,“曰:司徒,領、護軍,八座”。宋代后廢帝死,朝廷迎立新君,“皇太后令曰:衛將軍,領軍,中書,八座”。又如,南齊皇帝郁林王被殺,朝廷迎立新君時,“皇太后令曰:鎮軍,車騎,左仆射,前將軍,領軍,左衛,衛尉,八座”。南齊皇帝海陵王被廢,朝廷迎立新君時,“皇太后令曰:司空,后將軍,丹陽尹,右仆射,中領軍,八座”。南陳廢帝被廢,朝廷迎立新君時,“慈訓太后集群臣于朝堂,令曰:中軍儀同、鎮北儀同、鎮右將軍、護軍將軍、八座、卿士”。

三省機構日益繁密和權力擴大,傳統的中央公卿職權多被侵奪。尚書從內廷獨立出來,如同東漢,相對于八公、從公、丞相、司徒、司空這樣的官僚機構而言,仍然更接近皇帝,在輔佐皇帝決策方面更能發揮作用,仍可看作帶有一定的內輔色彩。同時,尚書臺又正式成為秉鈞執政的總機關。

魏晉以后,皇帝常對中書系統的官員委以機要重任,東晉多以諸公兼領,屬官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中書令(監)、中書侍郎、甚至中書舍人帶有濃厚的內輔色彩。

晉把漢代的侍中改為門下省,長官為侍中,因接近皇帝而顯重要;到南北朝時,重要政令每每征求侍中意見,屬官有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和給事中等,他們與中書省官員一樣,帶有較為濃厚的內輔色彩。

都督中外諸軍事。

到三國時期,原來常見的最高武職如太尉、大司馬、大將軍等,又逐漸出現虛職化現象,“都督中外諸軍事”者既統領京城禁衛軍隊,同時又是全國最高軍事統帥。《文獻通考》在敘述三國時期輔相情況時說,魏、蜀、吳三國,“其平尚書事、錄尚書事、領中外諸軍事,總國事,皆為宰相之任”。“領中外諸軍事”即“都督中外諸軍事”,是這一時期存在的一個特有名號,與領尚書事一樣,加此名號者具備濃厚的內輔色彩。《宋書》卷三九《百官志》說:

魏文帝黃初二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三年,上軍大將軍曹真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則總統外內諸軍矣。

這是最早的“都督中外諸軍事”。都督有級別之分,“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假黃鉞,則專戮節將,非人臣常器矣”。

都督中外諸軍事在很長時間內也屬于加官、臨時差遣性質,所以稱謂并不固定,直到北魏成為職官。據《魏書·官氏志》,在太和年間(477—499)的第一次“職令”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品秩是正一品下,并將其與都督府州諸軍事、都督三州諸軍事、都督一州諸軍事四者之間的品秩做了區別。

作為國家最高軍事統帥,加銜或出任“都督中外諸軍事”者歷來是高品或要位,如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或司徒、司空、大司馬)、諸將軍(大、驃騎、車騎、衛等)、尚書令(仆射)、中書監(令)、侍中等;同時,與“領尚書事”情況類似,它也不一定由當時品秩最高的官員出任。任“都督中外諸軍事”者因為總領全國軍事而具備濃厚的內輔色彩,它成為許多權臣和篡位者加重自身權勢的一個重要頭銜。

另外,孫吳、南朝首都建康(孫吳稱建業),也是揚州刺史部(包括西晉時)以及所屬丹陽尹(丹陽郡)的治所。南朝的揚州號稱“神州”“根本”,揚州刺史(揚州牧)經常為三公、領(錄)尚書事、尚書令、尚書仆射兼任,稱為“宰相帶揚州”;或者為中書監(令)、侍中、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乃至宗室兼任;這是內輔體制異于其他時代的一個特征。

而隋朝又通過加銜制度,探索高于三省的具備內輔統籌特征的體系的運行,直接開啟了唐宋的宰相、宰執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涞水县| 华容县| 安吉县| 香河县| 三台县| 繁峙县| 岱山县| 建宁县| 定边县| 同仁县| 兴化市| 金乡县| 兴义市| 新绛县| 精河县| 大英县| 桃源县| 鄂州市| 荆州市| 湖口县| 芮城县| 长寿区| 专栏| 武城县| 大竹县| 闸北区| 辽宁省| 黄平县| 郸城县| 五寨县| 临武县| 威宁| 乐山市| 同德县| 务川| 保德县| 鹰潭市| 公安县| 盐边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