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將軍、侍中的內輔職能

沿襲西漢,東漢外戚常將軍身份發揮內輔作用;而侍中的內輔作用較西漢又有發展。

1.將軍

東漢初年,功臣、宗室、外戚為將軍者多不能預政,如光武帝時的大將軍、大司馬吳漢,驃騎大將軍景丹,明帝時的驃騎將軍東平王劉蒼,章帝時的帝舅、行車騎將軍馬防。和帝以后,多是幼帝,常有太后臨朝聽政,這為外戚預政提供便利,東漢政治也偏離了光武帝、明帝的初衷。

章帝崩,十歲的和帝即位,皇太后竇氏臨朝,帝舅竇憲以侍中“內干機密,出宣誥命”,竇憲之弟竇篤為虎賁中郎將,竇景、竇寰并為中常侍,兄弟皆在親要之地。“竇憲所施為,輒外令(太傅、錄尚書事)鄧彪奏,內白太后,事無不從。”后竇憲為車騎將軍、大將軍。

殤帝崩,鄧太后與兄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鄧騭,鄧騭之弟虎賁中郎將鄧悝、侍中鄧弘和鄧閶等定策禁中,迎立安帝,鄧太后臨朝,鄧騭兄弟常居禁中。后鄧騭為大將軍,“其有大議,乃詣朝堂,與公卿參謀”《后漢書·鄧騭傳》。

安帝母舅耿寶也曾為大將軍。安帝崩,皇太后閻氏臨朝,外戚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定策禁中,迎立順帝。閻顯忌大將軍耿寶位尊權重,迫令自殺,閻氏兄弟“并處機要,威福自由”。

順帝時,外戚梁商為大將軍,“每存謙柔,虛己進賢,于是京師翕然,稱為良輔,順帝委重”。梁商死后,其子梁冀為大將軍。順帝崩,沖帝即位,皇太后梁氏臨朝,詔梁冀與太傅趙峻、太尉李固參錄尚書事,“冀雖辭不肯當,而侈暴滋甚”。沖帝崩,梁冀與太后定策禁中,立質帝。不久,梁冀毒死質帝,立桓帝,與太尉胡廣、司徒趙戒參錄尚書事,梁冀“十日一入平尚書事。機事大小,莫不咨決之”《后漢書·梁商梁冀傳》。。此為東漢外戚錄尚書事之始,其后又有外戚竇武、何進先后以大將軍參錄尚書事。

2.侍中

至東漢,侍中的主要職掌固定為“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

光武帝說:“侍中當匡補國政,勿有隱情。”《后漢書·儒林戴憑傳》。和帝時,魯恭“遷侍中,數召燕見,問以得失”。章帝死,竇太后臨朝,竇憲以侍中“內干機密,出宣誥命”。和帝死,鄧太后臨朝,鄧騭為車騎將軍,鄧悝為虎賁中郎將,鄧弘、鄧閶“皆侍中”。

可見,東漢侍中有的側重于近侍皇帝的日常生活,有的側重于備皇帝顧問,后者才具備內輔色彩,這一點與西漢相似。

據《唐六典》卷八注,“初,秦漢置侍中曹,無臺省之名”,只有侍中曹或署。據《通典·職官三》, “門下省,后漢謂之侍中寺”。指靈帝開始設侍中寺,定員八人,脫離了少府寺。據《后漢書·百官志三》,侍中秩“比二千石”,可見此時已變成正式官職,不再是加官之銜。

獻帝即位,“初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獻帝起居注》。“六”雖與“八”之數不合,卻也證明已有編制定額,職責從生活侍奉、學術顧問、泛泛參與謀議或諫諍逐步演變為固定的、具體的“省尚書事”,即審議由尚書臺轉來的奏事,提出意見輔助皇帝決策,內輔的色彩更濃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富顺县| 滨州市| 许昌县| 西充县| 普定县| 精河县| 青浦区| 文安县| 太湖县| 阿拉善右旗| 嘉禾县| 慈利县| 屯留县| 阿巴嘎旗| 乐平市| 泰顺县| 襄垣县| 平南县| 杨浦区| 吴桥县| 南川市| 益阳市| 南漳县| 微博| 汝南县| 海兴县| 临沭县| 乌鲁木齐县| 黎平县| 屏南县| 巴南区| 武胜县| 公安县| 香港 | 化隆| 曲水县| 启东市| 正安县| 宜兰市|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