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反擊之伊始
- 1979新香江之王
- 楚岸CK
- 2691字
- 2019-05-15 12:10:00
安頓好RB來的漫畫創作人員,又緊張忙碌了大半夜,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已是接近十點,趙天慶悄悄問了顧嘉飛,鄺美蕓是怎么回事。顧嘉飛說是小姑娘不愿讓父親出面,自己單獨簽了約。
這丫頭——
趙天慶沒有多做他想,因為汪綏中帶著會計師和巨額支票過來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會商,在律師的見證下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和資金使用監管協議。不過汪綏中事先聲明,之前打過來的三千萬不在約定的數額之內,所以他提供的資金一共是三億八千萬。
果然夠海派!
趙天慶難得讓人去買了瓶上等的紅酒,和汪綏中開杯慶祝一番。
有了錢,當然不是一下子就灑下去,在不影響股價的情況下,必須悄悄進行,還是汪綏中給的建議,輔導德昌電機上市的投資行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不妨交給他們來做。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趙天慶在證券大樓一口氣開了四十個戶頭,分別注資,在四天的時間里,三億多的資金換成了一張張交易憑證,存管在汪家指定的銀行保險柜中。
汪綏中開玩笑地道,現在他們家只要能當的全部當了,還借了很大一部分,若是這些股票虧了,就和父親汪松良一起來給天慶看大門——
媒體上關于趙天慶的負面報道持續了數天,但很快被另外一個焦點所吸引,就是無線臺新年大劇《上.海灘》,這部由周閏發、趙雅織主演的電視劇甫一開播,瞬間火爆香江,精明帥氣的許文強、清純如水的馮程程、亦正亦邪的丁力,無不成為市民的焦點所在。
就連很少看電視劇的蔡學飛,也一心一意在追劇,在作畫的時候,口中不時哼唱:“裸奔、裸流……”
趙天慶一邊督促漫畫進展,一邊開始潛心制作腳本。“閩南雙劍”隔三差五地還在《東方日報》刊登文章攻擊天慶,始終得不到任何回應,猶如高手過招,一人拼盡全力想要殺死對方,而對手卻高聳云端不予理睬,輿論熱度慢慢降了下來。
讓趙天慶意外的是,有個人悄悄找上了門——寶麗金的鄭棟漢。
鄭棟漢背負寶麗金香江負責人約翰的委托,希望能私下底與天慶和解,并為寶麗金效力,盡管鄭棟漢的態度十分誠懇,放低了姿態,但天慶獅子大開口般的條件令他駐足生畏。
一,登報道歉。
二,開除老丁。
三,賠償損失。
必須滿足這三個條件才會和解,否則一切免談。
鄭棟漢訕訕而歸,不過在臨走的時候,天慶給他一張自己的名片,手寫上電話,笑道,老鄭,期待以后與你合作。
約翰徹底被激怒,命令寶麗金公司下屬藝人齊聲討伐,各種不利于天慶的言論再次充斥著各種媒體,“閩南雙劍”的創作激情亦是大幅膨脹,一篇篇從天到地、從東到西的文章,將天慶批駁的體無完膚。
然而誰都不知道天慶在做什么,不論記者采取任何手段,始終找不到天慶本人,找其好友或下屬,皆是三緘其口,一些想象力豐富的記者甚至在猜測天慶是不是羞于見人,離開了香江——
佳視倒閉之后,五臺山只剩下四臺,其中有兩家電視臺:無線和麗的。
無線臺憑借多年的靈活經營,獨霸香江熒屏,雖然邵一夫在演藝圈內出了名的摳門,但其手下一幫金牌監制和編劇絕對不是蓋的,大批的實力演員助陣,加上無線培訓班的后備力量,麗的電視臺只能望其項背。
制約麗的電視臺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其背后的英資大佬,每每麗的賺錢的時候,洋鬼子們首先考慮的就是抽調資金充足倫敦總部,很少考慮香江麗的電視臺的感受,更別說擴大力度,趕超無線。
若是現實的西方人,只怕早已說一句大爺不伺候了,拍拍屁股走人。而麗的臺能夠硬撐下來,完全得力于一位強人:黃錫照。
黃錫照75年入主麗的電視,也是麗的第一位華人總經理。當時麗的面臨無線和佳視的雙重打壓,舉步維艱,黃錫照大膽啟用新人,香江演藝圈大名鼎鼎的“麗的三雄”就是被他挖掘出來的。
經過兩年的摸索和醞釀,黃錫照找到阻擊無線電視的策略。無線臺采取的多元化節目,綜藝、短劇、長劇輪番上陣,擁有香江最廣泛的觀眾基礎,麗的則開始用長篇劇集來對抗,三集聯播的《大地恩情》,打的無線臺節節敗退,腰斬無數節目,令邵一夫提及此人便牙根發癢。
此時《上.海灘》橫空出世,連續數天收視率高居不下,成了全港市民追捧的熱劇,麗的電視臺的會議室內一片愁云慘淡,想盡一切辦法始終沒有合適的對策。
之所以如此愁容,開年新劇的收視率是電視臺年度廣告的關鍵,最能體現電視臺的價值,也能吸引住觀眾對電視臺的忠誠度。
關鍵在于《上.海灘》給麗的一種深深恐懼的無力感,從開播以來,收視率始終保持90%以上,晚七點到八點的黃金檔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即便第二天早上重播,收視率亦是驚人,若是一個月連續如此,麗的臺的電視人,跳維多利亞灣的心都有了。
黃錫照下了死命令,今天若是再拿不出方案,誰都別下班——
廣告部的一名經理推開會議室,里面云霧繚繞,喧鬧不堪,縮著脖子走到黃錫照身邊,黃錫照瞪眼道:“有什么事情不能等到會議結束?”
廣告部經理苦著臉遞上文件道:“老板,客人已經等了兩個多小時?!?
黃錫照冷哼一聲,拿起文件略掃一眼,眉頭頓時緊鎖,不解地道:“音樂勵志節目,什么意思?”
“他們昨天帶了兩集過來,我請監制部審閱過,內容沒有問題,就是講述一群歌手成長的故事——”
黃錫照不耐煩地打斷道:“說來說去,不就是紀錄片嗎?難道他們比《上.海灘》還火,亂彈琴!”扔掉手中的文件,就要開口把那人罵出去。
廣告部經理忙道:“對方要求在中午12點至1點半播出,并提供兩百萬作為播出贊助?!?
“兩百萬?”
黃錫照蹭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不敢置信地死死盯住那人,麗的電視臺全年的廣告收入不過六七千萬左右,區區一個紀錄片出這么多的贊助費,怎能不讓他動容。
會議室內一片嘩然,紛紛議論是從哪冒出來的狗大戶,沒見過這么玩的啊,想出名想瘋了?
黃錫照問道:“他們有什么附加條件?”
“具體的都在文件上,請您仔細過目。”
……
過了數日的中午,黃霑緊張地坐在公司會議室內,這部由他一手操辦的紀錄片到底效果如何,心里實在沒底,雖然麗的連續播發了三天的廣告,似乎觀眾反響不大。而且紀錄片片頭曲,趙天慶始終瞞著他,悄悄問鄺美蕓,小丫頭也是笑而不答。
此時此刻,鄺美蕓也是滿臉緊張地坐在他邊上,顧嘉飛和張明明、張衛鍵、梁潮偉、呂放等人分坐兩邊。
十一點五十七分,電視里終于開始了紀錄片的序幕,不過這是前段廣告,在趙天慶和麗的簽訂的協議中,前五集的廣告由麗的安排,之后的十五集廣告的定價權則在趙天慶手中,廣告費亦由天慶收取。
三分鐘的廣告時間,猶如三年,電視節目終于在苦苦等待之下正式開播。
一陣空靈悠遠的音樂響起,伴隨著作為節目前景的錄制花絮,畫面緩緩顯出五個大字:歌聲在哪兒。
出品:天慶。
制片:天慶、黃霑。
監制:天慶。
撰稿:天慶、黃霑。
解說:黃霑。
作詞作曲:天慶——
這些字幕沒有引起會議室內眾人的注意,而是目瞪口呆地聽著電視里播放的音樂,鄺美蕓唱著所有人一句都聽不懂的歌詞,配上令人心顫的天籟之音,加上天馬行空般讓人無比舒適的編曲,黃霑的金魚眼睜得老大。
娘嘞,這歌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