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莊子 人間世 (四)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613字
  • 2020-04-28 20:12:00

第二章?葉公子高出使齊國,孔子說出臣與君相處之道,及外交之道的一則寓言故事,莊子提出虛心安命,忘身、養中、乘物游心的處世方法。?

續?

9.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

我把所聽到的道理再告訴你:凡與鄰國交往,則以信用往來;與遠國交往,則用言語來表示忠誠。用言語來建立邦交就需使臣傳達,傳達兩國國君喜怒的言辭,是天下最難之事。

10.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

兩國國君喜悅的言語必添加過度的夸贊,兩國國君憤怒的言語必添加過度的憎惡。凡過度添加之辭都不是事實,不是事實則不會信任,不信任則會殃及傳話的使臣。

11.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故古代格言說:傳達平實的言語,勿傳達過分的言辭,做到如此,就可以保全自身。

12.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

況且以智巧相互較量者,初始時是正面意圖,后常使計謀,過度則詭計百出。

13.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

按禮節飲酒者,初始時規矩合乎人情,多飲后常一片混亂大失禮儀,過度則荒誕不羈。凡事皆如此。

14.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初始時互相見諒,后常互相鄙視;初始時單純細微,后變得紛繁復雜。

15.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

言語,常引起風波,若任此風波行事,必出錯。風波易動蕩,風波中行事容易出現危難。

16.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厲。

故憤怒沒有別的緣由,因言辭虛浮、片面失當。猛獸臨死尖銳嘶吼,氣喘急促,迸發害命的惡念。

17.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茍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太過苛責,別人必會產生不好的念頭來應付,而他自己卻不知這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不知是為何,誰又能知曉他會遭到怎樣的結果。

18.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

故古代格言說:不要隨意改變已下達的命令,不要勉強他人做事,凡事不要過度。改變成命、強人所難都是危險的。成就好事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壞事一旦做出后悔莫及。行為處世能不謹慎嗎!

19.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且心神任隨外物的變化而悠游自適,事情不得已而為之時,也要葆有自己的心性,這是最好的。何必在意回報。不如如實傳達國君的指示,這樣做有何難?

第三章

通過顏闔向蘧伯玉請教如何與儲君相處之道,莊子提出引達,順導的教育方法。

1.顏闔將傅衛靈公大子,而問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

顏闔將被請去做衛國太子傅,他向賢士蘧伯玉求教:有這樣一人,天性兇殘,不教導以法度、規范,勢必危害國家;如教導其法度、規范,則又會危及我身。他的知覺足以了解別人的過失,卻不知自己的過錯。像這樣的人,我將怎么辦?

2.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蘧伯玉說:問得好,要警惕、謹慎,首先要端正你自身。表面順從,將就,內心調和,委婉引導。

3.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

雖如此,這兩種態度仍有隱患。將就不能太過,引導不能太顯露。表面關系過密,會致顛倒、崩滅。

4.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

引導太顯露,會被認為是為了好的名聲,也會招致禍害。他若像天真的小孩,你也姑且和他一樣像個無知無識的小孩;

5.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于無疵。?

他若與你不分界線,你也與他不分界線;他若與你無拘無束,你也姑且與他一樣無拘無束,慢慢將他的思想引入正軌,便可進一步達到沒有過錯的正途。

待續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0年四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宜良县| 佛冈县| 佛山市| 延边| 临安市| 九寨沟县| 鄂温| 荆门市| 大名县| 绩溪县| 西华县| 大邑县| 大足县| 安塞县| 社会| 东光县| 阳曲县| 大庆市| 万安县| 宁城县| 南皮县| 宜黄县| 涞水县| 阿克陶县| 永年县| 西和县| 色达县| 诏安县| 唐山市| 儋州市| 安庆市| 改则县| 济宁市| 延吉市| 永德县| 柘城县| 柳江县| 资溪县| 上思县| 绥德县|